十年坚守母亲河(坚守心中的梁家河)

十年坚守母亲河(坚守心中的梁家河)(1)

1973年上山下乡时期,(左二)在陕西延川县。(资料图)

梁家河村隶属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位于文安驿镇东南方向5公里处,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近日,笔者跟随“青苹果读书会”团队的脚步,踏上了一条洗涤灵魂、丰润心灵的“初心之旅”。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不仅人活着需要精神指引,国家和民族更需要精神的“指南针”。一个人离开了精神就会意志不坚,万事畏难,畏葸不前,难以成就事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离开了精神就会被人欺侮,受人凌辱,遭人侵略,积贫积弱,难以应对大灾大难,更难以走向强盛。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更需要精神和信仰的指引。

梁家河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一种精神的导航和指引。它代表着一名党员最初的理想、信念和勇气。新时代,新气象,新要求,新作为。每个党员干部心中都应有一条“梁家河”,常浴“梁家河”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切实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寻找初心。在准备踏上“梁家河”初心之旅前,我反复问自己,初心到底是什么?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理,我读了《梁家河》这本书。书中讲述了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展现了青年时期崇高的理想追求、宝贵的政治品质、深切的为民情怀、强烈的进取精神、优良的品德作风。我似乎隐约感受到了什么是初心,仿佛在心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不禁对生活过七年的那片黄土地充满期待之情。

初心在此。几经周转,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期盼已久的梁家河。远远看去,映入眼帘的是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低矮的窑洞、连绵不断的黄土高坡,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然而,当我真正走进梁家河,踏着的足迹,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初心。

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他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犁田打坝,改厕所,办沼气池,建铁业社,开夜校......老百姓哪里有难处,需要什么,他就发挥自身所学为老百姓做什么。七年里,他与当地父老乡亲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真正了解到人民疾苦,也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里。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初心,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他是那一批下放知青里最后一个离开的。当同窗们纷纷离开这个贫穷的小山沟,他没有失望与恐慌,而是选择扎根这片贫瘠的土地,抛开了一切杂念,一心为民。

涵养初心。七年的艰苦岁月,他坚守梁家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也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直至今日,他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他仍然惦记着这个在他青年时代对他影响最深刻,形成他价值观,人生观的地方。如今,始终心系人民群众,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诺言。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慨。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太多浮躁的想法和杂念,理想、价值观似乎一点点偏离轨道,留下迷茫与彷徨,困惑与不知所措。走进梁家河,追寻的足迹,人们才真正体会到理想信念、不忘初衷对人的精神力量。

每个人都要坚守心中的“梁家河”。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更不要忘却出发的方向。身处和平年代,处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首位,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地为老百姓干实事,就是我们出发的方向,就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文/陶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