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有效工作时间(人们真的更忙了吗)

什么叫有效工作时间(人们真的更忙了吗)(1)

来看看比尔,一个普通的美国人。

比尔早上从床上爬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手机。他查看了新的短信息和电子邮件,看了他Facebook上的信息,接着随意浏览了各个新闻网站和博客。

然后,他狼吞虎咽地吃完早餐,出门上班,路上要花上20分钟。但是首先,他在便利店停了下来,给车子加满油,又从ATM机取了一些钱。

一到办公室,比尔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然后坐在了他的办公桌前。他的电脑提示他要更改登录密码了,因为每90天要更改一次。然后,他花了一个小时查看他的工作电子邮件,接着做了些复印和整理文件的工作。

午餐时,比尔去了一家“自便快餐店”,他在柜台那里点了餐,自己把食物端到一张桌子边坐下,离开之前自己把桌子收拾了一下。

回到办公室,有更多的电子邮件等着应答,有更多的任务要处理。

下班后,比尔在一家杂货店停下,买了一堆东西,自己打包,到自助结帐柜台排队结帐。

当他回到家,比尔自己做晚餐,饭后接着清理厨房。接下来,他在自己的电脑前坐下,为计划中即将到来的出差搜索最适合的航班、要预订的酒店以及租车服务。两个小时之后,比尔在线为这些下了单,接着准备为这次出差买个新包,他浏览了无数的网页和评论,最后他再一次地填写了信用卡号和送货地址信息,完成了交易。

接下来,他又上了一会儿网,最后一次看了下他Facebook上的信息。就在他准备上床睡觉之前,比尔从一个朋友那里收到了一条短信:“嗨,哥们!这个星期六一起去骑山地自行车怎么样?“”对不起,“比尔回答说:”我太忙了。下次吧。“

虽然比尔这一天并没有做什么剧烈的运动,但是在他爬到床上的时候,感觉精疲力尽。当然这是有合理原因的——除了他在办公室的那份“真实”工作以外,他还做了各种各样其它职业的工作:司机、新闻编辑、加油站服务员、银行职员、饭店服务员、饭店清洁工、秘书、出纳、杂货店职员、厨师、管家、旅行社和推销员。

虽然比尔名义上只是朝九晚五地工作,但其实他是一刻不停地在工作。

我们真的比过去要忙吗?

在当今时代,我们和千百年来的每个人一样,每天一样都只有24个小​​时。但是,当你环顾四周,你可能会误以为时间已经莫名其妙地加速,而我们的日子也已经变短。人们好像都忙碌不已、精疲力竭。如果你问他们工作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忙!忙!忙!”

40%的美国人说他们劳累过度,一半的人觉得每周要完成的任务太多,三分之二的人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自己或者配偶,四分之三的人说他们没有像希望的那样花上足够时间与孩子相处。而至于生活的其它部分,他们根本没时间关心。

聊聊天?没意思。

出去交际一下,哪怕和老朋友聚聚怎么样呢?一样没意思。

搞个​​聚会?工作太多。

去教堂或者做志愿服务?太忙。

请遵守基本礼仪,礼貌点好吗?太累了,懒得理你。

下次厨,吃点健康的食物呢?太费时间了!

穿上宽松的裤子去运动下呢?有必要吗?

有爱好吗?没人有那个时间。

时间严重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要解释这背后的原因,本能的假设是,我们只是工作更多了,现在的工作跟以前相比,需要我们操劳更多的时间。

然而这种看法并非是真相。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每周的工作时间实际上已减少了近8个小时,而休闲时间则已经增加了近7个小时。许多人可能觉得这很难相信,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人们通常会将自己的工作时间高估5-10%,同时我们还大大低估了我们可以利用的休闲时间。美国人认为他们一个星期顶多有大约16.5个小时的休闲时间。但实际上,几乎我们所有的人都有30到40个小时的休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其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单身的还是已婚的,有孩子的还是没孩子的,富人还是穷人,统统包含在内。事实上,低收入的美国人跟高收入人群相比有更多的休闲时间。

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怎么解释我们的生活感受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

怎么可能我们表面上有每个星期40个小时的休闲时间,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觉得甚至不能抽出20分钟时间去读本书或者冥想一下呢?

被影子工作搞得晕头转向

职业女性长久以来一直在抱怨她们的“第二职业”工作,也就是在正常上班之后还要干大量的照看孩子和做家务的活儿。虽然这是事实,而且经常报道说女性做这第二职业的杂务活要比男性更多,但是实际上现在男性和女性总的工作时间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虽然职业女性家务做的多一些,但是男性会在办公室投入更多的时间,从而总的工作时间彼此接近。

在争论男性和女性谁干的活儿更多的时候,很少有人注意到我们共有的事实——无论男性和女性,都不仅是在干这没有报酬的第二职业,同时还干着第三、第四和第五职业。想想比尔的一天吧:即使他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他还扮演着不同的职业角色。

克雷格·兰伯特(Craig Lambert )博士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教授,他解释说,我们都越来越多地“发现自己在扮演各种从来没有主动要求过的职业角色,同时在无意识当中处理我们生活中出现的一堆琐事。”兰伯特称这些任务为“影子工作”,并在他同名的书中描述这些工作是“我们为了公司和组织的利益所做的无偿劳动。”

你做的影子工作之前都是由拿报酬的员工来做的,但现在却被外包给了消费者,比如:给汽车加油、预订出差行程、收拾餐桌等等。我们用网上银行支付或者使用ATM机取款,而没有去找银行出纳,这是影子工作;我们自助办理乘机手续或者酒店入住手续,而没有与真人打交道,这是影子工作;为了和一个稀有的客服人员谈上话等上一个小时,这也是影子工作。当我们没办法去箱包店与经验丰富的销售人员交谈、让他推荐下款式的时候,我们也只有接管他的工作,在网上购物,花费几个小时比较不同款式的特点,阅读相关的评论,那个时候我们正在做的也正是影子工作。在我们继续这些在线交易的过程中,无数次地输入信用卡号和收货地址,其实我们是做了更多的阴影工作——这一次是做自助收银员。

我们已经接管了各种各样之前本来是由别人做的工作,不仅是在广阔的商业领域,即使只是在这隔了几张桌子之间也一样。许多薪资岗位都受到了“隐性工作”的影响,一名员工必须要完成以前三个人做的工作,而且他这个职位的官方描述中并不包括这些。后勤人员——像秘书、助理、以前帮你倒咖啡和复印文件的人、帮你回复邮件的人、帮你安排日程的人,大都被丢到了旧时代的垃圾箱里。然而在要求成为无所不做的全能员工的同时,并没有伴随着工资的增加。

影子工作还包括那些因为新的实际需求和期望所带来的任务,如果你想使用某项特定的服务或者只是保住你的工作,你就必须执行这些任务。想想看,你在通过机场安检时必须遵从的脱鞋检查,看一位新医生时所填写的无尽的文件,当然还有你报税的工作,为这件烦事你平均一年要进行1040次文件整理、花上23个小时,这些都是影子工作。越来越多的雇主要求与顾客面对面打交道的员工要压抑任何正常的、消极的情绪,保持一个持续乐观、友好的面孔,这也是烦人的影子工作之一。

最后,影子工作的范围还包括那些不是绝对必需的任务,但是由于它们潜在的好处,我们还是做了。我们当中至少有2/3的人会在网上搜索医疗信息,经常不去看医生而是自我诊断,或者是在去看医生之前这么做;在看医生之后,我们会做更多的影子工作,比较网上好文档里面描述的各种治疗方案。许多人在网上约会网站搜索会员资料,变得像是第二份工作,因为他们必须花时间仔细阅读资料、回复信息,并安排约会。当今的时代,我们不仅要打扫、整理家里的实际物品,还要经常清理、备份、整理我们的音乐、邮件、文件、照片和视频这些虚拟的“书架”。另外,我们不仅要管理现实世界中的自我、保护我们生活中的隐私,同时还得注意我们网络上的名声,并妥善保管我们放在云端的数据。

但也许在所有的影子工作当中,花费代价最大的是管理我们的对信息的获取。在过去的时代,杂志、书籍和电视控制了公众的信息流。这制约了信息的公开,但同时也通过过滤来保证它的质量和重要程度。互联网已经彻底将这个过程民主化了,任何人都可以用电脑创建自己的视频、书籍、文章、电影等等。这留给消费者庞大的永无止境的工作去涉足这媒体的洪流当中,如谷物去壳般去粗取精。

这些不断增加的影子工作,就像一座大山般压在了现代人的身上,成了一种独特的负担。兰伯特认为,虽然影子工作不至于让我们像中世纪农民那样劳累,但是它实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中产阶级农奴制。我们都是比尔,在没意识到被雇佣的情况下为许多公司白白干活,没日没夜地无偿工作。

中产阶级农奴生活

兰伯特之所以用影子工作这种说法,是因为“我们只关注舞台上正在上演的自己的生活剧,而影子工作却发生在看不到的舞台侧面。”如果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下子突然全都冒出来的,我们肯定会注意到这一点,并且可能早就怒吼以示抗议了,但是它却是一点一滴慢慢渗透的。它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常态,我们已经对它习以为常了,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如果单独来看,每个影子工作的任务似乎可笑的微不足道。但是农奴的活有千种之多,这些影子工作的烦事加在一起把我们的日子撕裂成了《不堪重负(Overwhelmed )》的作者所说的“五彩碎纸屑时间”。我们在生活中不再是扮演单一的角色、在一段很长的不间断的时间里专注地完成我们的任务,而是在不断地转变角色——从丈夫到出纳、从上班族到新闻编辑、从父亲到旅行社代理。

虽然我们以前不得不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工作、在正常的营业时间内购物,但是现在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生产和消费。我们从来没有完全地从我们“真正”的工作中下班,也没有完全地从市场经济中停下来休息。即使我们当下并不在做影子工作,在我们的脑海里总还有那些永远困扰你的问题:有什么是我需要买的呢?有什么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我应该知道的呢?我应该看下我的手机吗?我们总是处于“开机”状态,在精神上总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切换。

暗中盗走你意志力的小偷

并不是说影子工作需要太多时间以至于把你的时间消耗殆尽(与传统方式相比它们甚至可以节省你的时间),而是它们对心灵的影响。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每天你只有这么多能量来让你集中精力去处理这世上的事情,而消耗这些能量的是:做决策、权衡选择和自我控制。

影子工作需要所有这三种行为,所以它是一个巨大的意志力消耗者。

我一直觉得,这是现代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之一,即使是兰伯特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提到这一点。我认为这一点是人们为什么感到过度劳累、困顿不堪和忙碌不已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他们懒得去帮助他人、去搞搞社交或者去发展自己爱好的原因——即使在纸面上他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做。真正蚕食他们意志力的东西并不是列在计划上的那些事情,而是潜在的被忽视的影子工作。

确实,影子工作经常给了普通消费者更多的自主权,你可以在你喜欢的时间以你喜欢的方式来做事情。但是,100%的自我支配其实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服从”是一个带有消极含义的词,但是在心理上需要别人的服从其实是一种精神需要。我们的头脑需要休息时间,我们可以对别人说:“你搞定这一切细节,我只想享受结果!“这种让别人来帮忙打理确实是富人一直以来很喜欢的一种方式,他们旁边有一群女佣和男仆来满足自己的每个需要。但是,就是在最近的50年前,每个人——不管是劳累的家庭主妇还是普通的工人——至少定期还有几次享受休息的机会,哪怕是短暂的时刻,像是在商店、加油站等类似的场所,几乎每个人都有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时刻。而现在,我们一直在服务,而且永远不会有被服务的机会。我们一直在承担所有的责任、权衡所有的选择(现在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可选的都更多!),并作出所有的决定。这让人精疲力尽。

最令人烦心的是:网络——它本该是作为我们的仆人——却往往成为了我们的主人。

就拿你今天在办公室的工作跟半个世纪以前比较一下。在你脑子里想象一下上世纪60年代的办公桌,上面有一些文件,一张你的孩子的照片,别的什么都没有。没有电脑。当你工作的时候,没有什么让你分心的东西。你可以看看桌上的文件,或者看看屋角摆的一盆花草,然后再转回来继续看你的文件。现在再想象一下你今天的办公桌。桌子正中间是你的电脑,你在电脑上完成所有的工作。每一分钟你都必须抗拒住看Facebook信息或者在谷歌上搜索点什么的冲动,才能专注在手头的工作上。每一次你觉得想要上网然后又压制它的时候,你都用了一点储备的意志力。你其实同时在做两份工作:一个是活跃的客户经理,一个是首席的冲动压制者。所以你的工作跟几十年前相比感觉是两倍的累,你回家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刚刚上了两次班。因为差不多这就是你的实际情况。

一旦我们的意志力储备不足的时候,“决策疲劳”就显现了,我们避免去做那些需要意志力的事情或者是做决定,一般情况下只是默认去选择无需动脑子的事情。

所以我们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不断增加到目前的每天近3个小时就不奇怪了,而电视正是为现代意志力耗尽的农奴们准备的终极休闲工具,花在它上面的时间已占到总的休闲时间的一半,而同样的这个休闲时间,人人都发誓说它不存在。

成为影子工作的主人

公司喜欢创造影子工作,因为这些以前需要付费的工作现在外包给了消费者,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利润。但他们也经常声称这是人人共赢的,因为消费者最终也会节省金钱和时间。当然漂亮话并不总是与实际相符,通常情况下,成本的节约从不会将好处传递给消费者,新的机器人客户服务人员也并不比有血有肉的真人更方便。例如,我们现在在网上订机票、自助办理乘机手续,但是机票的价格并没有下降;同样的,在杂货店自助结帐的时候,如果你只买了几个东西,有时可能会快一些,但如果你遇到结帐出错,或者你有一大筐的东西要结帐的时候就快不起来了。

当然,不可否认影子工作确有它的好处。它可以让你在自己方便的时间购物,管理自己的信息流,与以往相比更多地在外面吃饭(你可能不得不自己将食物端到桌子那里,但是你不必给小费)。

因此,兰伯特反过来又认为影子工作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实际上它是一个机会,它“会增加新的任务,但也提供了可能性。”但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意识到这种现象,认识到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那么我们就可以只利用它所带来的好处。对大多数人而言,尽管影子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是能被感觉到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它;这就好像是有人夜间梦游的时候整夜锻炼,但白天他却想不通为什么这么疲劳。

希望这篇文章已让你对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东西有所警醒。

什么叫有效工作时间(人们真的更忙了吗)(2)

接下来的任务是管理和引导你的影子工作,让它往有益的和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这里有一些相关的提示:

1)对忙碌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人们没能更仔细地检查他们所感受到的忙碌,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许多人实际上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忙碌当下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证明在这个世界上你正在做大事的标志。人们可能会抱怨自己劳累过度,但他们往往真实目的只是显摆他们是“大人物俱乐部”的成员。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忙碌与做大事划上等号,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种忙碌是否真的让我们快乐,它真的提高了我们生产力?有的人可能会把自己的精力花费在一百个不同的方向上,感觉完全累死了,但是能够完成的东西却非常少。

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子工作能够减轻你的负担,而且重要的是你不要把这种极大的解脱认为是做了件错事。同样,纯粹的忙碌本身并不等于生产力和创造力。

2)能外包的工作就外包。DIY(自己动手)精神确实是令人钦佩的,但是只有当你在为自己的事情DIY的时候!为了公司而投入时间去自己动手,这并不吻合这种精神。所以如果他们将本可外包的工作交给你,你可以考虑把工作传递下去,把它外包给别人。是的,外包通常是花钱的,但说实话权衡一下,这些费用是值得的,它不仅节省了你的时间,也节省了你的精力和意志力。像是由旅行社安排你的行程、聘请一个人帮你报税、甚至是坐班车上班而不是自己开车,这样做实际上从长远来看,能够让你赚更多的钱。如果你到了晚上觉得筋疲力尽,你永远不会有专心做自己事情的时间,永远不会有什么进展。你把烦人的工作外包地越多,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进行创造性的追求。

3)排除移动设备的干扰。为了避免在你想将处理其它事情的时候还要消耗宝贵的意志力去抵抗查看自己移动设备的冲动,你可以设定在特定的时间内禁止使用某些应用程序或者访问某些网站,从而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从生产和消费中“下班”。一般的现代美国人在白天的任何特定时刻,要么是在生产,要么是在消费。我们的身份永远与经济追求捆绑在一起。从市场经济中停下来休息,不仅要尽可能地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同时在你购物的时候也要遵循正常的店铺营业时间。确实你在晚上11点的时候也可以在亚马逊购物网站上购买胡须增生剂,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这样做。为你生产和消费的时间设置参数,考虑将每个星期天作为技术安息日(关掉电子设备,到户外去),留出一段完整的不受干扰的时间,以追求自己的乐趣和目标,简简单单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是你日常生活中最神圣的部分。

5)做一个乐于满足的人而不是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会最大化地寻求各种可能性,并在作出决定之前权衡每个选项;乐于满足的人则挑选他们满意的第一个选项,然后就就此为止了。虽然完美主义者确实会得到更好的东西,因为他们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但有研究表明,完美主义者仍然不如乐于满足的人开心!完美主义者无法从自己的选择中获得乐趣,因为他们总是不停地在想自己是不是做了正确的选择,是不是有别的更好的选择还没有找到。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做一个乐于满足的人是值得的。虽然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爽身粉让你的“蛋蛋”保持干爽,但是只要选择一个并坚持用下去就行了。也就是说,只要你找到一个喜欢的产品或者服务,只要你仍然喜欢它,那就继续使用它,不需要不断地上网去找那些与之前版本只有细微差别的新产品,也不需要去读那些新产品的评论。

6)毫不留情地过滤信息。现在每个人可以对自己获取的媒体信息进行挑选裁剪,你在这件事情上做的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生活质量。对网站和频道进行评级。它们只是偶尔有优秀的内容而其它80%的内容都是垃圾?那就给它们一个F级。另一个媒体的好内容和垃圾内容的比例正好相反?那就给它一个B-级。然后,不要随意地浏览网页,只要经常看看B-以上等级的网站和频道就可以了。把自己想象成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编辑,然后问问自己,你是否想发布或者播放摆在你办公桌上的内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话,那你就也不应该消费这种信息。

如果有一个你觉得可靠的网站,你知道他们在发布信息之前会核实一件事情的各种信息来源、各个方面,那你有疑问的时候就直接到这个网站看看,而不要自己动手去核实一切。

把这种思路也运用到你的Facebook信息中去,对于没有持续分享至少B-级以上内容的所有人、所有内容,统统屏蔽掉。

当你刚开始毫不留情地过滤所消费的媒体信息的时候,你会经常担心自己错过了一些内容——你会错过垃圾网站那20%好内容中的重要信息。但我发现,一旦你不再看某个特定的媒体,过上一段时间,这种断除它所带来的不良心理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你会知道它之前并没有给你的生活增加任何价值。而且,这些垃圾网站上偶尔提到的重要信息,总是会在其它网站上出现,而且提供的信息更好!

结论

影子工作给了我们更大的自主权,但最终却让我们感到更加失控——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不要让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加入到某个公司的员工队伍当中,也不要把你的精力随意地交给媒体和商业世界。意志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如果你想成为“超人”,而不是农奴,就要严密防范守护好它,并且明智地使用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