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

我(郭磊)继续刊发“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系列——(四)[谢谢][玫瑰][作揖]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

陈孝金政委 摄制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四)

伟力859

长山列岛要塞区部队自组建以来,一批批来自天南地北的有志青年,从军报国来到这里。他们一批批来,又一批批走,但凡调动或退役离开长山列岛的官兵,对这曾经艰苦奋斗,并有着青春记忆的第二故乡,总会一往情深。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

难舍第二故乡情

离开长山列岛的官兵,之所以对这艰苦的、曾抛晒过汗水的环境,有一种难舍之情,说到底是因为他们,对那山那海,那当年火热的军营生活,那曾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战友,那曾经的老部队,均有着一种未服过兵役的人难有的情愫。所以尽管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曾经的第二故乡和部队在老兵心中的位置。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5)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6)

离开这里的每一个老兵,都有一个不了的心愿,那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重返这第二故乡,去体会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战友情谊;去找寻当年在这里当兵的感觉和曾经的足迹;去看看自己离开后这里的发展和变化。他们有的成群结队,有的携亲带友,哪怕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只要踏上这熟悉的土地,那种发自心底的兴奋就会油然而生。它燃烧着自己,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7)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8)

2018年5月28日,平日寂静的大竹山岛格外热闹。这是原要塞区守备31团93位老兵重返这第二故乡,并参加原守备1连(现已整编为北部战区某海防旅海防连)建连80周年纪念活动。这是一个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队,在战争年代及后来的抗美援朝中,该连参加大小战役战斗 17O 余次,涌现出血战天台山 “李干排”,以及25名一、二、三级英雄。其中3位一级英雄是张希春、安荣泉和秦建彬。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兵,大都来自这个英雄连队。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9)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0)

海防连官兵高举 “热烈欢迎竹山老兵回家”的大红横幅,欢迎老兵。老兵们听取了连队建设和发展的汇报,在连史馆重温了连队的光荣历史,在党旗前举行了庄严的入党誓词宣誓仪式,并看望了在岛牺牲长眠于此的战友张玉泽。他们看着入伍时栽下的松树,树立在海边的石块上刻下的一句句豪言壮语,那种曾经激情奔放的日子,在眼前一幕幕的浮现。虽来去匆匆,但故地重逢,几代官兵欢聚一堂的幸福之感和兴奋之情,在每一个老兵心中荡漾并溢于言表。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1)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2)

离岛老兵大都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未再相见,想着当年的英俊勃发,看着如今的两鬓霜染,他们在感叹岁月沧桑的同时,说不完的是历历往事和战友之情。 老兵们向连队赠送了写有:“扎根竹山岛、卫国守海防”的锦旗,勉励新一代官兵们将1连红色基因和战斗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老兵们离岛告别时,纷纷表示:我们穿上和脱了军装,都是1连的兵。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3)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4)

2018年6 月22 日,守备26 团高炮连的战友们相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蓬莱,这分别 30 多年后的首届战友联谊会,大家重温昔日美好时光,共话别后战友情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参加这次聚会的战友们,来自全省十几个地市,他们大部分都是分別后第一次相见。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5)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6)

6月23日,他们乘船来到了当年当兵驻防的第二故乡南隍城岛。炮台山半山腰的营房,位于山头上的高炮阵地,虽时过境迁已少有原来的样子,但那种亲切感仍在每一个老兵心中荡漾。一老兵的即兴之作,充分表达了他们这种故地重游的激动心情:光荣的历程!一直激励我向前!向前!相隔40 年,战友重逢见,当年的英俊少年,如今已步履蹒跚!再回瞻老营房,泪湿吾双眼!若有来生,我还选择把枪扛在肩……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7)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8)

2019年5月24日,原守备25团3连64位老兵和29位家属,在蓬莱万泰戴斯酒店聚齐,开启了这次重返军营之旅。据活动组织者聊城老兵孟森介绍,这次活动以“一声战友、一生兄弟” 为主题,以部队驻地北惶城岛为活动重点。他们这批兵当年入伍时,时任守备25团副团长、后曾任老要塞区副参谋长的魏有志,是他们的新兵团长,应邀专程从威海赶到蓬莱参加活动。曾任团副政委的黄川宝,也从更远的常熟赶了过来。两位首长的到来,给当天晚上本就精彩的欢聚,增添了更多的光彩。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19)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0)

第二天,老兵们乘船来到了老部队守备25团驻防的北惶城岛。这里是原要塞区防区最北端的岛屿,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隔海相望,是封锁渤海海峡的战略要地。老兵们一登上码头,就受到了岛上军民的热烈欢迎。他们在岛上的两天时间,看遍了当年的营房和阵地,探寻着曾经的足迹。大家深情的回忆着在3连摸爬滚打的岁月,分享着曾经胜似兄弟的战友情谊, 说到感人往事,不少老兵甚至激动的热泪盈眶。这次相聚时间虽短,但却把老兵们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以及战友间友谊推向新的高点。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1)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2)

驻守在砣矶岛的原守备27团3连,曾在抗美援朝西方山反击作战中,荣获“西方山反击立功”荣誉和锦旗。1975年12月23日,该连战士赵春华为抢救投弹失手民兵牺牲,被济南军区追记一等功,并授予他“无私无畏好战士”的光荣称号,连队也由此被命名为现某海防旅赵春华连。2021年6月1日至3日,应当年双拥共建结对的砣矶后口村邀请,原3连指导员薛茂永一行18人回到了这第二故乡。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3)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4)

老兵们与当地老友,以拥抱来表达重逢的喜悦,现场欢腾的气氛浪浪推高。在3连战斗了18年的老指导员薛茂永说,我离开部队40年了,这次是带病应邀作最后努力来到砣矶。随后一场场见面会,大家开怀共叙当年军民团结互助的难忘往事。一连串的故地行,老兵们感受到了这里的发展变化。由于军民联防搞得好,连队和后口村被原济南军区和山东省政府表彰为军民联防先进单位。后口村许多村民听说3连老兵回来了,也纷纷前来看望当年的连长和指导员、校外辅导员和民兵教员,或一起排练文艺节目的老兵。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5)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6)

老兵们在“赵春华连”,瞻仰了赵春华烈士雕像,与该连官兵进行了热情的交流和互勉。看到该连官兵年轻朝气又训练有素的精气神,他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老兵们一起来到3连老营房,联想当年激情岁月的点点滴滴无不感慨万千。老兵们还分别向“赵春华连”和后口村赠送了 “军民联防垂勋名,双拥共建续新功”的锦旗。现在的军地双方代表共同表示,要继承好这一传统,做好新时期军民联防工作。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7)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8)

老兵们除了组团重返这第二故乡,更多的则是几人或个人携家人或亲友前来。他们年龄、身份各异,但都是为了重回这曾朝思暮想的第二故乡和军营。特别是2017年要塞区撤编后,来访的老兵更是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老兵都是离开部队后,第一次重返。

2011年8月下旬,我1975—78年在守备26团当兵时的团政委,后曾任总后勤部政委的张文台,来到长岛。当时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的秦汉庄和徐守祥,以及守备27团陆汉州等老兵,应邀赶到长岛与老首长见面。期间,陆汉州向官兵们赠送其所著《长岛岁月》,张文台在赠书仪式上讲话,鼓励官兵发扬“老海岛精神”,守好建好海岛。徐守祥回忆说,其后,他们几人顺着当年当兵的足迹一路走下来,不断加深着当兵的印记和对老部队的感情。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29)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0)

无论是组团还是分散而来,老兵们重返这军营和第二故乡的原因几乎一样,就是因为这里:承载了他们人生许多个值得回味的第一次;让他们由昔日懵懂青年成长为真正军营男子汉,从此使他们的人生有了与众不同的光彩。还有的就是,他们都想看看,在那里守护和建设的海岛或驻地,经过这多年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952年,从青岛海军炮校毕业的李云翔,经长山集训后,于1953年3月被分配到砣矶岛海军长山要塞区海防4团岸炮39连。1957年他复员后,总想回去看看,一直到40年后的1998年9月,才如愿以偿。在砣矶岛,他辗转于连队营房和阵地,看着这曾经的海军样板工程因早已完成使命被废弃,仍唏嘘不已。在烟台,他与老班长马贵仁促漆长谈,离开时仍意犹未尽。他庆幸的是,终于在有生之年,见到了老海岛、老营房、老阵地和老班长。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1)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2)

1961年入伍、1971年转业的孙即宝,时隔18年后故地重游,来到北长山曾经的军营。看着当年他参与续建、链接南北长山的海堤大坝,骄傲的给同行的一众朋友说,我就是这个大坝续建工程的参与者。

1961 年从青岛入伍的徐明臣和叫大徐的战友,后同年被分配到守备 29团电影组。他俩与早一年从龙口入伍,在团俱乐部任管理员的刘德华,是团政治处的3个兵。1965年1月徐明臣和大徐退伍,与后来提干并于1978年转业回龙口的刘德华失去联系。2012年当他们重新找到刘德华时,3人均已70岁至72岁。三人随即萌发了重返故地和军营,同时看望电影组1963年退役后留在长岛的老兵梁嘉科的想法。那年,分别近50年的4位战友在长岛重逢,大家都很兴奋,一起分享着当兵的历史和友谊。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3)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4)

上世纪60年代初从东营入伍的老兵任汉津,2017年7月重回南隍城守备 26团时, 一个个找寻着他当年在5连训练和施工的足迹。他回忆,1966年5连是全训连队,有要塞区和大钦守备区作训部门的教员,住在连队指导训练。同训练的南隍城女子炮班,实弹射击同样百发百中。1967年5连转入施工后的3年时间,一直在岛上打坑道。1968年连队在打西菜园坑道水库时,因战胜大塌方,受到了要塞区的通报表扬。

1988年从山东平原入伍的李好斌,被分配到已整编为内长山守备师的2团,之后又调到师后勤所属蓬莱、龙口等单位工作。30年后的2018年11月,他和战友任万江自驾500多公里,重回第二故乡,走遍了曾经待过的每一处军营。当他们转到曾经待过的南长山师教导队营院时,看守营房的战士告诉他们,近期来这里的老兵很多,有的都60多岁了还结伴而来。很多老兵都是兴冲冲而来,流着眼泪离开。

那些从小就随父母生活在要塞区及所属各岛团的军人后代,特别是后来又在这里当过兵的,更是这里的常客。他们大多多次来到曾生活过的岛屿,去探寻儿时的记忆。他们对曾住过的老营房,曾上过学的校舍,曾走过的路和赶过的海,以及所有曾经的一切,总是那么的眷恋。不少老要塞军人后代,甚至已多次探访曾随父母生活过的地方后,仍是心心念念、流连忘返。

发小侯东平,跟随后曾任要塞区副政委的父亲候启荣,先后在4个岛上生活多年。这多年来,他曾很多次进岛找寻生活的足迹,并对曾经的海岛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他说,记得上世纪6O年代初国内自然灾害时期,我家当时住在北隍城岛,为了渡过自然灾害带来的生活困难,大家都在想办法。我家也在房前屋后及山坡上开荒种地,种过玉米、小麦、高粱、花生、毛豆,以及各种时令蔬菜。每当收获时,心情激动的无与伦比。当年岛上吃水要到井里打,伙房旁那口井就是我们岛民的生命之源。因此很小我就学会了挑水。岛上的不便与艰苦,是陆地上的人难以体会到的。

大钦守备区曾任副参谋长张德胜的女儿张爱华,也是多次到大钦岛探访这曾经生活的故地。她说,岛上居民对解放军十分爱戴。他们知道,是解放军的到来改变了海岛人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部队来了,在岛上建小学、中学,彻底改变了海岛人的命运。所以海岛人对部队和家属孩子们都特别友好。她感叹这多年来大钦岛很多方面都在变,唯有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依然任劳任怨的哺育着闯海人!

其实,自2017年4月,听到要塞区要撤编,我就约朋友一起来到长岛,在南北长山都看了看,并第一次参观了老要塞纪念馆。想着曾那么熟悉的军营生活,看着曾住过的老屋等留有很多美好印记的地方都将成为历史,心中自然升起一种不舍之情。但想想这是军队改革发展的必须,也就慢慢释怀。当初没想到的是,这次算是告别之行,却引发我之后一次次的故地重返。

这些年,我已经到过曾随父母生活过的南长山、大钦岛和砣矶岛,以及后来当兵曾待过的南隍城岛,大钦岛还去过两次。而且,每次去其它岛屿,我都会在南北长山停留。1972年我上大学时结识,后一直往来的战友王忠本,对我这种一次次的长岛行有过评论:为什么伟力对海岛如此深情,因为这里有他的童年、青春、爱情,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难以忘怀。我认同他对我如此喜欢长岛的解释。

2018年6月,我与大学同学马必臣,去了离开有40年的南隍城岛。 1975年8月至1978年10月,我在该岛守备26团当兵,并由此喜欢上了这个小岛和那些亲如兄弟的战友。在南隍的3天我走遍了大都破落的营房和阵地,也看了军改后保留连队的营房和训练。我感恩在南隍城当兵的经历,它使我对海防官兵生活的苦与乐,有了切身体会。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5)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6)

2018年9月,我与济南和西安等地的大学同学,相约来到南北长山。在陪他们尝海鲜、钓海鱼、赏海景的同时,我又去了要塞区纪念馆,按照手头掌握的史料,对海军长山要塞区组建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印证和核对,对要塞区及广大官兵的奋斗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7)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8)

2019年5月26日,主要由曾随父母在大钦守备区生活过的发小组团,我们一行8人来到对我来说已阔别整50年的大钦岛。我随1961年2月调大钦的父亲孟兆瑞,在该岛生活了9年,对大钦有着很深的感情。在大钦我们参观了军史馆,看了曾很熟悉但大都已面貌全非的营区和学校。50年间,大钦发生了巨大变化,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21年9月25日,我又一次来到大钦岛,并走进军营。我能感受到的是,老一代官兵那种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在新一代官兵身上,有着很好的传承和延续。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39)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0)

2019年9月初的长岛之行,参团的有26军第1任政委王一平的3个儿女,有海军长山要塞区第1任司令员齐安聚的女儿和78师第1任政委张键的儿子。一行十多人当时大都60多岁了,还那样眷恋着父辈们曾战斗过的老部队,以及他们驻防过的海岛。在要塞区纪念馆,大家看的是那样仔细,并认真找寻着父辈们在岛上生活和奋斗的足迹。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1)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2)

2020年9月初,我们几个好友,去了砣矶岛。1957—61年,我随时任海军长山要塞区4团政委的父亲,在此生活过。60年后第一次故地重游。在热心司机的引领下,我们去看了老 4 团机关仅存的两座办公用房。一些当年连队的老营房还在,但院子里已杂草丛生。在砣矶时我还小,只读了小学一年级半年的课程,但对那里仍有一种难以离舍的亲切感。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3)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4)

去年5月,我与一大学校友到长岛,还专门去参观了长岛当地建起的老海岛精神纪念馆,以及展示海洋开发的展馆。通过参观纪念馆,对一代代官兵与当地群众艰苦奋斗,以及老海岛精神的深入了解,使我又一次被当地军民这种奋斗精神所感动,并被长岛的良好发展和美好未来所感染。

这些年,我在长岛所见所闻,都能感受到这里明显的发展变化。上世纪年 70 年代末期,长岛成为当时山东富裕程度最高的县市区之一。这多年来,当地积极在海洋、旅游、宜居、生态和环保等方面,不断加大发展力度。现在的长岛,正快速向经济、生态、旅游和谐发展的方向大步迈进,并越来越成为人们心目中休闲旅游的美地。2019年1月7日,山东省政府批复设立“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 。这种以海洋生态文明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有效推动了长岛朝着该方向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每一个在这里当过兵的人,都会为这第二故乡的良好发展而高兴,并由此更增添了回来看一看的愿望。但这多年来,虽重返的老兵络绎不绝,并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在庞大老兵群体中重返军营的只是少数。大多数老兵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但一直没有成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等诸多原因,重返军营注定只能成为一种无法实现的期望。

对重返军营难以成行的老兵来说,他们或在家乡,或会选择一个对大家都较为方便的地方,组织各种聚会活动,以重温军营经历,交流战友情感,寄托对第二故乡的思念。这多年来,凡在长岛军营生活过的老兵或军人后代,组织的这种活动很多。我在各个老要塞区战友交流群中,就看到过不少这种活动的美篇和照片。

河南,是到要塞区当兵的人数较多的地方。2019年4月1日,190多名辉县籍长岛老兵和部分军嫂,在当地组织者的精心安排下,欢聚在辉县福乐儿主题酒店,隆重纪念参军入伍50周年。滕县籍长岛战友陈永祥,也特意携夫人从枣庄赶来参加庆典。50年后的欢聚,大家心情格外兴奋。一时的战友,一生的兄弟这一联谊主题,不断推高着会场气氛,加深着战友感情。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5)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6)

江苏,也是到要塞区当兵的人数较多的地方。1970年12月27日,一批丹阳市导墅镇入伍的战友,来到守备29团。50年后的2020年12月26日,他们齐聚在当地酒店,回忆着当兵历史,共叙着战友情谊。虽然经过了漫长岁月,但老兵们对老部队的感情依然刻骨铭心,他们感谢部队这所大学校,使其有了坚定信仰,坚强意志,吃苦精神,以及大海一样的胸怀。聚会的气氛异常热烈,知心的话题聊了再聊。宜兴战友,后曾任该团团长的张保良,曾任股长的蔡洪生等,也赶来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聚会所形成的影响,如同水中涟漪一样,久久难以平静。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7)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8)

据我了解,我当兵所在守备26团启东籍战友、淄博籍战友、东营籍战友,聊城籍战友,还有安徽一些地方的战友等,也多次在家乡举办过较有规模的战友聚会,谈往昔,忆友情。当然,要塞区兵源比较多的地方,这种类似的战友聚会一定不少。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49)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50)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51)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52)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53)

去年守备26团几个热心战友,计划9月份在老兵相对集中的淄博,举办一次战友聚会。当时报名踊跃,一些挺远地方也有不少战友报名。可惜后来因为疫情活动取消了,但从战友们对计划中聚会的热情,不难看出大家对这次聚会的期盼,对老部队的热爱,以及对曾经海岛生活的难以忘怀。

我至今难忘的是,2019年11月27日原大钦守备区发小在济南的聚会。那天来自北京、南京、青岛、烟台、泰安、蓬莱等地,以及济南本地大钦守备区发小共37人,相聚在了大明湖畔。想当年青春年少,现如今白发苍苍。久别后的重逢,熟悉的名字,对应着大多陌生的笑脸,但仍难掩大家的兴奋之情。我们的父辈原分别属 78师等部队, 并先后在长岛所属大钦、砣矶、南隍和北隍驻防。虽父辈驻地不同,年龄也有差异,但共同的海岛生活,相同的军营经历,却将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54)

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伟力859的我与长山岛4)(55)

多种形式的聚会和交流,战友们相互间增进了友情,密切了联系。一个个战友群也由此建了起来。回头看在要塞区当兵,以及离开部队后的生活经历,正像人们常说的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部队时,虽没有舒适的环境和家人,但战友们亲如兄弟,训练和施工时热火朝天。当一茬茬官兵离开部队走向四面八方,那种在部队历练出敢拼实干的骨气和作风,使大多数战友在各行各业发展良好,并从内而外透露着军人的素养和光彩。

离开要塞区的老兵们,虽像当年入伍一样,一波波或一个个重返军营,但这对其中很多老兵来说,舟车劳顿来到部队,可能是他们离队后的第一次,也大都会是最后一次。对海岛、对军营如此难分难舍的情感,完全发自内心。我曾看到过来自退役老兵的这样两句话:当兵前死都想当兵,退役后死都想部队。人生苦短难有来日方长,所以老兵们才会如此怀念曾经的部队和战友,才会对有机会重返第二故乡如此珍惜。

对于在有生之年,能回第二故乡和老部队看看的老兵们,是幸福的。这是一种人生旅途的回望,当兵这段或长或短的经历,可以说是人生最值得回味和追忆的一段历史。而只有重返军营,才能在最好的情境,重温连队那种吃饭时狼吞虎咽,训练时顶风冒雪,干活时你追我赶,战友间亲如兄弟的感觉,并能更好的感受这种幸福。这也是老兵们为什么总是念想着部队,有机会就想着回这第二故乡看看。

老兵们重返军营,没机会回的在当地聚会,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种人生旅途的激励。特别是很多退役回到地方的老兵,在部队曾是带兵的人,或是优秀的班长,回到地方后,他们的军人正义感,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发生碰撞或矛盾时,往往会使很多老兵自我生存陷入两难境地。重返军营重温曾经的艰苦岁月和奋斗,会给老兵们一种激励,从而使他们更有勇气和力量立足于社会,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相对于犹如白驹过隙的人生,老兵们的军旅生涯更是短暂,但人生无憾的就是有了这当兵的历史。只要当过兵,那种兵味兵情或说是军人本色,会让你一辈子难以忘怀,一辈子受益不尽。

——注:本文图片少量来自网络--敬谢。

(来源:品知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