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巨婴啃老分几千万现状(海归儿子啃老10年)

38岁巨婴啃老分几千万现状(海归儿子啃老10年)(1)

网络图片

江苏南京市民王先生是做生意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儿子今年34岁,十多年前王先生送孩子到英国留学,本以为孩子留学回国后可以找份工作,安心过日子。让他想不到的是,儿子从英国留学回来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天游手好闲,父子俩为此经常争吵,有时儿子甚至会和他动手。

不论是送儿子到国外留学,还是给儿子买房,抑或给他买车,父亲用自己的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让孩子少一些“负重前行”的压力。与许多“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寒门子弟相比,这位可以“拼爹”的年轻人没有“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生存焦虑,只需要按部就班进入生活的正轨就好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海归儿子啃老10年”,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也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今天,许多家庭并不缺乏对孩子的宠爱,却难以把握宠爱与溺爱的边界。习惯将对孩子欲望的满足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手段,习惯对孩子百依百顺,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只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对孩子进行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营养输送”,让一些年轻人在生理上早已成年,在心理上依然是一个“巨婴”。

曾几何时,“海归”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身份标签,自带精英的光环效应。现如今,“海归”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海归”只意味着一段生活的经历与过程,并不意味着出众的能力与素养。“海归”并不是一个同质性的整体,而是有着鲜明差异性的个体。“海归”做起了“品虾师”的有之,在乡村“发挥作用,实现价值,赢得尊重”的有之,浑浑噩噩的“海归”有之,身陷囹圄的“海归”同样有之。

对于不少中国人而言,人生的意义往往是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有引以为傲的子女,然后就是为了家庭甚至子女而活。这必然会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需要把这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海归儿子啃老10年”背离了父亲的期望,引发父子之间的矛盾。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习惯了依赖父母,习惯了向父母索取的“巨婴”,说到底也是父母溺爱的结果。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最终会让子女成为一个“不幸的人”。“巨婴”是错位家庭教育的产物,和家庭经济状况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一些家庭尽管物质生活谈不上丰盈,却依然也会培养出“巨婴”。

(原标题《海归儿子啃老10年,巨婴源于错位的家庭教育》。编辑逯海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