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为什么当笑柄(范进中举发了疯)

当年语文课堂上初识范进之时,往往讶异与他的迂腐可笑。跟随着教材的解析,不忘对其加以讥讽,同时可怜“科举制度对古代读书人的摧残与扼杀。”

当时也想不明白,为何范进中了举便能有如此大的反差,好端端一个读书人,且有秀才功名在身,居然当即发疯?

“范进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范进中举为什么当笑柄(范进中举发了疯)(1)

亦想不明白胡屠夫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为何有叛徒云泥般的反差呢?

范进中举之前,胡屠夫将其称作 “现世宝”(指没出息及不成器的人,中举后 当即将范进称为“贤婿老爷”,连带着对范进的相貌点评也发生了“韩国式”转变,从之前的“尖嘴猴腮相”变为了“品貌端庄”的举人老爷,一概忘掉之前讽刺范进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认为自己是“够眼光,没看错人。

仅从胡屠夫对范进前后的态度转变来看,就能看出范进中举一事,自然是极其不平凡的,胡屠户倘若此时不巴结,便是失了机会。

范进中举为什么当笑柄(范进中举发了疯)(2)

而范进为什么会突然发疯?胡屠夫有为什么一概往日态度呢?这就要从“举人”所享有的特权与地位来谈起了。


举人的特权与地位

范进虽然是清代吴敬梓官场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里的人物,却假托明朝成化年间。

明清时期,仅仅一个秀才,便算是踏入了特权阶级的门槛,摸到了士大夫阶层的脚背。地方上可不跪县官,受审不刑,还能免除自身徭役。

范进便是一个落魄秀才,而中了秀才的范进为什么依旧落魄?原因是秀才虽有功名傍身,没有却无俸禄,亦没有做官的资格。虽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待与特权,但其享有的特权是有局限性的,算不上阶层跃升。

范进中举为什么当笑柄(范进中举发了疯)(3)

自古以来穷秀才多的是,但穷举人却是少之又少的。

范进中举之后,便相当于他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而且还有周进提携,功成名就自然是指日可待。范进不仅仅可以免除自身徭役,还可免除约百亩甚至是数百亩土地田税、以及免除随意十丁徭役赋税。

举个例子,假若胡屠户每年缴税为十两,若是挂在范进名下,则可一文不缴。当时的乡绅地主之流同样若是将土地挂在范进名下,那这一部分土地是不用缴税的。

范进中举为什么当笑柄(范进中举发了疯)(4)

范进中举之后,可以寻找县官“打秋风”,也有人为免赋税主动做仆人,可谓是春风得意,身份地位一夜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发疯也就不难理解了。


范进虽屡试不中,但并非无才之辈,只是无人赏识,才浪费了几十年光阴。

中举之时,主考官周进看到范进的文章,第一遍认为不过尔耳,第二遍却认为文有沟壑,到了第三遍,甚至觉得是“天地间之至文”。

周进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这也说明了范进的才华,一个笔下有沟壑却无人赏识的才子。

范进中举为什么当笑柄(范进中举发了疯)(5)

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范进中举之后对待原配妻子的态度,中举之后并未想着如何休妻,反而让原配胡氏当即体面了起来,绸缎簪子样样俱全。

以胡屠户对女儿跟着范进过日子的描述来看:“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

可以看出胡氏跟着范进的生活是极其困难的,却也不离不弃。而范进高中举人之后,一路升迁做了四品大员,始终没有半分纳妾的念头,对待糟糠之妻胡氏可以说没有半点亏待。

论及功名,恐怕你我与范进相差甚远,论及文章的水平,恐怕同样判若云泥,仅论范进对待原配妻子这一态度,恐怕就强过了很多人百倍。


我们读到范进,应该从吴敬梓哪些笔下的啼笑皆非,更深层次的去了解到那个极其荒唐与不公的时代。

而不是一昧去讥讽范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不配讥笑范进,很多人都是范进,都想成为范进。

只不过时代不同,所用的方式手段不同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