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劝学后的感想和收获(陈淑彦重温劝学有感)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都十分注重学习,也时常劝勉人们要不断地学习。他的《劝学》一文,便是历代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的不少名句,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还演化为成语,成为了激励人们学习的座右铭。

学完劝学后的感想和收获(陈淑彦重温劝学有感)(1)

重温荀子的《劝学》,我才真正认识到,学习,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课题。也就是说,人的一生都应该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从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我国清代教育家彭端淑曾说过,“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先天不足后天补,一勤天下无难事。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原是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的差使,但是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他从戏院门缝和小洞中窥看戏台演出,在学习演技的同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还自修了希腊文和拉丁文。大量阅读各种书籍,了解了自己祖国的历史和人民不幸的命运,他决定尝试写些历史题材的剧本,27岁那年,他终于写出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最终成为世界闻名遐迩的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勤奋好学,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孔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易经是很难读懂的,学起来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复诵读,一直到弄懂为止。“韦编三绝”就是人们创造出的传诵孔子勤奋好学的成语。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为我国历代书法家所敬仰,因而享有“书圣”美誉。

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 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1978年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横视中外,纵观古今,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靠自己的勤奋刻苦学习成名成家的事例俯拾皆是,举不胜举。

比尔.盖茨说:“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他的前途会一片光明,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团队,要求每一个组织成员都是那种迫切要求进步,努力学习新知识的人。”作为我们天瑞集团企业,也迫切需要员工重视在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除了自学之外,不放过任何培训的机会,要自觉地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首选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在职场生涯中加重自己的分量,为拥有高人一筹的创意埋下伏笔。

常常听到有些人抱怨自己不被企业和领导重视、没有被安排在好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即苦又累,工资还不高,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其实,你有没有认真的想过,如果你真的被安排在那个你所认为的重要岗位,拿到你所期望的工资,得到别人的重视,那么,你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呢?你的能力能否承担起这份责任吗?

学完劝学后的感想和收获(陈淑彦重温劝学有感)(2)

由此,要想被企业和领导重视,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承担责任能力,这份能力从哪里来?学习至关重要,《师旷劝学》中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学习才能不断积淀自己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发挥自己的机智和潜能,使自己始终能够跟上企业发展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不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因此,让我们借鉴荀子《劝学》中的“锲而不舍”和“驽马十驾”的学习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成功的桥梁!

(文/天瑞集团公司 陈淑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