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学会理财(我们为什么需要理财)

前段时间写了一个课程,本想作为付费课程的,不过现在“价值投资”确实不受人待见、人人喊打,至于“夹头们”何时能抬起头来做人,也未知,不想浪费自己心血,再三思考,决定免费送给大家。

课程已经写好,已经有100多节,还在更新许多可转债内容,首发于自媒体【大东ETF】,陆续发,喜欢的话点个关注。

先说一个故事:

假设朋友拉我合伙开了家公司,朋友是大股东占股份80%,我是小股东占股份20%。

由于公司缺钱,于是朋友决定把我们公司的股份数量每年增加10%,然后把这10%卖给别人来换钱,但不让我买。

也就说,我朋友每年把公司的股份稀释10%,因为我不能购买,只要过10年,我的股份比例就从20%缩水到可怜的7%了。

我们一定要学会理财(我们为什么需要理财)(1)

而我为什么要用“假设”这两个字呢?因为在《公司法》里头是违法的!

公司要多印股票可以,但是要给小股东机会优先购买这多印的股票,这样才能保持我原来的占股份比例不变。

而至于开头假设的“公司”,这种行为根本就是赤裸裸的抢劫,如果不给我优先购买,只要大股东持续认购新增加的股票,那么大股东占股比例就会越来越大,小股东占股比例越来越小。

你可能会疑惑,这样的公司存在吗? 还别说,就在我们身边。 如果你还不理解,我直接说吧,货币增发! 我的钱没少啊!? 是的,不过社会上的钱多了,多了多少?

我查了查今天的M2数据(截止于2022年11月29号),这些都是我们在网上能查到的数据。

我们一定要学会理财(我们为什么需要理财)(2)

看懂这个堆数据,需要几个概念: M2大家可以理解为整个市场上流通的钱, 同比指的是:跟上一年同月份比, 环比指的是:跟上一个月比。

这图要表的意思,是今年社会上的钱比去年多了11%(估算)。要想财富不被社会上多印的钱稀释了,那么理论上手中所有的钱也得增加11%。而这个增量一般由你工资收入 投资收入,即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所构成的。

这里就容易出现一个迷惑人的地方。

如果你目前存款不多,收入尚可,是感受不了明显的货币增发的。

好比,你存款10万,你月薪6千,扣除吃喝,每月剩下了还有2千,一年存款了2万4,2.4/10=0.24,即你一年手中货币增量高达24%,你每年货币增量都能超过货币增发。

这时候,买不起的东西依然买不起,买得起的东西依然买得起,好比房价从500万涨到600万了,肉夹馍从10元涨12元了,同样是涨幅20%,对你影响却不一样,房价你压根不回去看,也就听听新闻,而肉夹馍该吃还是要吃,贵是贵了点,不过加班多搬一块砖就可以了。

事实上,国家对于物价指数(cpi)控制得很好的,不会让大家吃不上饭,但你再看看医疗、教育、房价等,就不太好管控了。

可是这个“美好”的状态很快被打破了。

某天,你父母说家里拆迁了,获得一些赔偿款,不多也不少,有200万,出于父母对你的爱,给你资助了90万。

这时候,加上你手上的10万,你有100万了。 这时候,还是月薪6千,扣除吃喝,剩下了还有2千,一年存款了2万4,可是2.4/100=0.024,即你一年的货币增量从24%一下变成可怜的2.4%。

哪怕你省吃俭用,每月存下4千,一年的个人货币增量也就只有4.8%,远没达到社会上平均的11%。

既然主动收入短时间不能够实现大幅度提高,那就需要靠被动收入了,而被动收入的渠道,最简单的自然是买理财产品,这时候,专家又跳出来说: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的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单纯依靠理财产品跑赢货币增发是不现实的,把钱交给别人、机构理财远没有在手中安全,甚至,自己是不是盯着别人利息而别人盯着你本金都不好说。

提高自己的理财投资能力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理财投资要想做好,就必须要有一个个人投资体系。

该体系非一天能建立,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你的本金、风险偏好、抗风险能力、性格、认知等等。别人模仿不了,哪怕他跟你有一样的钱,但你保守,他激进,投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

而这门课意义,是通过一个相对靠谱的投资方法手把手教导,展示一个适合小白的投资体系是如何运作的,然后大家再根据个人的实际,后续自己分侧重点继续学习,也就是老师用比较通用的方法带你过一遍,你自己模仿并修改体系。

可能你会疑惑,我没啥本金,还需要学理财吗?

我的回答是,要不要学理财,完全不取决于你本金多少,也并不是要求大家都有“一定本金”后才能学。

如果确实觉得自己本金太少了,连一手都不够钱交易,那么就直接开一个模拟账号(金额要贴近实际,例如你存款10倍这样),把里头的钱当成自己的就可以。

当大家学完课程后,无形等同于提高自己防诈骗能力,起码面对一些理财产品,例如最近总是看到爆雷的理财产品11%年化,自己也多一个心眼,不会all in 进去,因为11%实在有点高了,高得有点“不正常”。

同样,前几年的p2p,动辄20%的年化收益,现在回过头看当然觉得可笑,但那时候,可是人人追逐的理财产品呢。

你自然会问自己一句,我在投资市场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痛苦不已才获得为数不多的收益率,你卖一个理财产品,让我什么都不用管,就能获得11%的收益率,对方也太傻了吧。

事实证明,很有可能只是我们太傻、太天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