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出颈动脉斑块怎么预防(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

脑科医生带您3分钟看明白各种脑血管病。

2.“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是一回事吗?

动脉斑块就是血管壁上“长血栓”了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不是块简单的“血疙瘩”。不是像咱那里破皮出血后形成的“血疙疤”。而是比较复杂的病理性组织结构,甚至有它自己的滋养血管。

如上文所说,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内膜损伤,局部增厚,增厚的部分不再是像拼图般的完整且菲薄的内皮细胞结构,而是伴有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甚至是T淋巴细胞等其他本不该在此处出现的细胞。其中一些细胞会大量吞噬脂质成分(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吃了一肚子“油”的细胞被“撑死”(调亡)。在显微镜下就像是一个个“泡沫”,称之为泡沫细胞)在动脉内壁局部形成富含脂质的“脂纹”。脂纹通过进一步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如下图,分别向血管壁深处生长,使血管壁局部变厚、硬化;向血管的内表面凸出占据了正常的血管通道,从而导致了血管内的局部“狭窄”。最终形成“纤维斑块”。为什么叫做“纤维”斑块?因为斑块逐渐长大变厚,仅仅是胆固醇和细胞聚在一起肯定早被血流冲跑了,它也需要“骨架”的支撑和外表面的保护性覆盖。特别是在斑块的外表面,可能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或者是一层平滑肌细胞覆盖形成一层较为稳固的“保护层”,称之为“纤维帽”。

体检出颈动脉斑块怎么预防(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1)

图片来自网络

斑块越长越大,其中的细胞也需要营养和氧气的供应,它们就会在血管壁内“私接电线”,利用血管壁外膜层给血管壁供血的微血管网来给自己供血供氧,以利于自己“做大做强”。即便如此,随着越来越大的斑块中心区域仍难以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坏死,随后会有钙质的沉积,就会出现体检报告上做描述的“斑块形成伴钙化”。

所以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是简单的血疙瘩附在血管壁上,而是深深“扎根于”血管壁上的一团异常组织结构。这也解释了大家以下几个常见的疑问:

  1. 斑块是不是容易脱落?很多人曾问过我这个问题,因担心斑块“掉下来堵血管”而不敢正常的活动。首先,斑块可能会脱落,但由于它的整体结构还是比较紧密的,所以并不是那么容易。
  2. 挂水“冲血管”把斑块冲开。了解了斑块使什么东西以后,您觉得打打点滴就能把斑块冲开的吗?动脉压力如此高都冲不开,从静脉里滴点药物就能“冲开”?
  3. 通过“洗血”、“换血”等方式治疗斑块?由于斑块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血脂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反应、血压血糖影响、吸烟、感染等因素均参与其中,单纯的靠血液更换来治疗显然难以达到目的,再说,血脂是每天经过饮食和身体合成产生的,洗上一次能管上多久?费时费力且体外处理血液在回输的方法本身存在着很大的感染风险。除非是极紧迫极严重的极个别病例外,其他人根本不考虑也必要使用这种方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会导致哪些危害?

颈动脉左右各一条,是由心脏发出的供应头面部及脑部前2/3甚至更多的重要血管,是头颈部的“货运干线”。它在喉头水平(甲状软骨上缘)一分为二,变成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前者进入颅内,供应全脑前2/3,后者供应面部即头皮,两者在脑壳内外还会产生交叉联系,共同供应局部的组织。大家都知道,在水管的分叉位置,对于水管的内壁的冲击力最大,这个位置最容易出问题。血管也是一样。如下图,颈动脉粥样硬化最严重的部位通常为颈总动脉分叉2厘米以内,且主要累及血管后壁。粥样斑块侵占颈内动脉管腔,且通常会向下延伸进入颈总动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狭窄处形成沙漏样结构。血管出现了如此情况,必然会影响正常的血液供应。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体检出颈动脉斑块怎么预防(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2)

图片来自网络

  • 斑块溃疡形成与破裂。从上文可知,斑块是“扎根”于血管壁,向外膨出伸向血管管腔的一团异常组织结构。虽然相对稳固,但也有破裂的风险。特别是当斑块内的脂质成分相对较多,纤维帽较薄的时候。斑块就容易破裂,掉下来的小碎片就容易随着血流堵塞远端的血管,造成动脉到动脉的脑栓塞。破口处暴露出来的是极易出现血小板等成分聚集、粘附的物质,在这个溃疡面破口处,又会很快形成真正的血疙瘩——血栓(阿司匹林等药物的作用就是在这个时候起作用,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使之不容易形成血栓),这个血栓也是不稳定的,可以随时破裂冲向远端造成血管的堵塞。另外,血栓也可以不脱落,继续迅速长大而将问题血管大部分或完全堵死造成脑梗塞(具体看下文)。这些掉下来的小碎片/小血栓流向远端,造成小血管的堵塞,不过,血管本身有一定程度的“自清”能力,如果短时间内被清除,症状会在短时间内(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缓解甚至消失,这种情况就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老百姓有的也叫它“脑梗先兆”。未能清除的就是脑栓塞。
  • 斑块内出血。由上文可知,斑块内由于“私接电线”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滋养血管,但这些私接电线毕竟不够靠谱,血管壁薄弱,血管结构也不健全。很容易出现破裂出血的情况。而斑块内的出血,直接会造成斑块的迅速扩大,造成相应的问题(具体见下文)。
  • 斑块逐渐长大将管腔大部分,甚至完全堵死。随着斑块的逐渐长大,其势必会逐渐向管腔内生长,直至将整个管腔堵死。如果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出现的,会给整个大脑的血液供应的整体调整留出时间,使得原本需要问题动脉供应的血流可以逐渐“趟出路来”,通过“侧支循环”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其下游的血液供应,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这也就是有些病人,来医院一做血管检查,发现一侧的颈动脉都完全闭掉了,但是却没有什么偏瘫、失语的症状。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个过程是由于上面说的斑块内出血,或者是斑块破裂后的急性血栓形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的闭塞,那么病人肯定会出现很严重的脑梗塞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为这种情况下,侧支循环根本来不及建立,相当部分的脑子急性缺血,会立刻出现症状,如果不在短时间内(4.5小时内)开通,大片的脑区会死亡,后果很严重。如果管腔没有完全堵死,而是很大程度上的狭窄,平时可能没有症状,当血压下降或者活动后需要向脑提供更多血液的时候,由于管腔过于狭窄而无法提供更多的血液,造成的相对性的供血障碍,也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当血压恢复上来或活动停止后,症状在短时间内也会缓解。
  • 动脉瘤形成。如果斑块破裂,溃疡面比较大且深,此处的血管壁就会变得相对薄弱,如果病人的血压较高,此时,很可能就会将这片薄弱的血管像吹气球似的给膨胀起来,形成“血管瘤”后“瘤样扩张”,如果吹爆了,血管将破裂出血,后果可想而知。

关于急性脑梗塞超早期(4.5小时内)的急救处理的相关科普详述,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蓝字部分查阅:时间就是大脑!脑科医生告诉您急性脑梗塞超早期的应对策略。

体检出颈动脉斑块怎么预防(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3)

图片来自网络

颈动脉斑块会引发哪些症状?
  • 持续存在的偏瘫、偏身麻木、说话含糊、单眼部分或完全失明等症状。其原因就是上文说的动脉到动脉的脑栓塞或急性脑梗塞等原因。
  • 打阵儿出现的偏瘫、偏身麻木、说话含糊、单眼部分或完全失明等症状。其原因就是上文中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病人可出现脑梗塞的症状,但这些症状会在短时间内(最多不超过24小时)消退。TIA病人发生真正脑梗塞的风险非常高。因为此时病人的血管要么狭窄的非常严重或斑块已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了。
  • 突发晕厥或昏迷,癫痫发作等。如果是上文所说的,某侧的颈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大面积的脑梗塞,病人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昏迷,甚至是出现肢体抽搐等癫痫发作情况。双侧的颈动脉闭塞还可能会造成晕厥,但这种情况很罕见。如果闭塞是急性出现的且未在短时间内再通,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 大部分颈动脉斑块的人没有症状。虽然上述3种情况都可能会发生。不过,大部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人并没有明确的症状。特别是颈动脉狭窄率低于50%的病人。出现上述症状的可能性更低,有研究提示其出现脑缺血事件的可能性低于0.5%。所以,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也不必过于担心,及时到神经内科或心内科就医即可,专业的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赢多措施。
除了彩超检查外,还有哪些检查可以查出颈动脉斑块?
  1. 听诊器听诊。有经验的医生可用听诊器对每条颈动脉进行听诊。其目的是检查是否有动脉部分堵塞时会出现的飕飕声。然而,即使是最有经验的专家也很难根据听诊来准确的判断狭窄的程度,更加无法判断斑块的具体状况。
  2.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该检查利用磁共振进行血管的扫描,可以在不注射造影剂的前提下进行血管成像,但为了最终形成图像的效果,大多数病人需注射造影剂,以使动脉显影更清晰。
  3. CT血管造影(CTA)。该检查使用的是叫做CT扫描的特殊X线。在进行扫描前,患者需注射造影剂。这个检查类似于CT增强检查,但是他们的成像目的不同。
  4. DSA脑血管造影。医生有时会使用另外一种叫做“脑血管造影”的检查,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器(DSA)进行的动态的血管成像检查,因为这个检查需要在介入手术室完成,并需要通过病人的动脉血管穿刺,将导管植入体内进行,即使有创且费用高昂,所以不会作为常规检查的手段。不过,由于其因动态的血管显影优势可以评估整个颈动脉系统,能最为清晰、直观、完整的反应血管信息,是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它一般应用于一般检查方法难以判断的复杂情况,或是在血管支架植入手术前进行全面性评估。对于大多数人的健康体检,显然是“杀鸡无需用牛刀”。

体检出颈动脉斑块怎么预防(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4)

图片来自网络

查动脉粥样硬化,医生为什么喜欢通过“彩超”?

对于普通的健康体检或者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筛查,一般情况下,还是使用颈动脉双功能超声(CDUS)。即采用B型超声成像及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目前医院使用的“彩超”多是这种设备),以检测提示颈动脉高度狭窄的血流速度局部增加。这是一种无创、安全且相对价廉的方法。与“金标准”DSA脑血管造影相比,对于检测颈内动脉显著狭窄(>70%),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98%和82%-89%。

相对于较高程度的狭窄检测,CDUS在确定小于50%狭窄方面准确性相对较低。然而,这很少影响其临床实用性,因为所有颈动脉分叉处狭窄程度小于50%的病例都不需要干预。与确定大于等于70%显著狭窄相比,CDUS在确定50%-69%狭窄方面的准确性也可能稍差。但这也步态影响其临床实用,因大多数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病人的狭窄程度要≥70%才算有手术指征。且大多数有症状的ICA狭窄患者的狭窄程度大于等于70%。而这个阶段的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CDUS的准确性是很高的。除常规CDUS外,还有再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功能的对比增强超声、三维超声和复合超声在研发或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所以说,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筛查,颈动脉双功能超声(CDUS)即无创,又准确。既便宜,又方便。医生何乐不为呢?

不过,超声检查也有它的缺点。如颈动脉钙化病变、颈动脉迂曲或扭结以及受检者体型都可能会对检查产生干扰。此外,CDUS对于检查医生的要求较高,对于经验不足的检查者来说,误判血管狭窄程度也是相对较为容易出现的问题。

体检出颈动脉斑块怎么预防(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5)

图片来自网络

看完本文的朋友可能会有感觉:看似简单的“颈动脉斑块”,原来还有那么多说道。对于“斑块”,相信更多的朋友会更感兴趣于如何去预防和治疗,斑块如何消除?是不是发现斑块形成都得吃药?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办法?不吃药,不手术,通过饮食、运动来调节可行吗?查动脉硬化为什么医生总是愿意去查颈动脉,它和其他的动脉有差别吗?等问题,限于篇幅,作者会在今后科普中为您详细介绍。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8):572-578.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08.003.

2.Gupta A, Kesavabhotla K, Baradaran H, et al. Plaque echolucency and stroke risk in 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roke 2015; 46:91.

3.Yilmaz A, Lipfert B, Cicha I, et al. Accumula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high expression of chemokines/chemokine receptors in the upstream shoulder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plaques. Exp Mol Pathol 2007; 82:245.

4.Hosseini AA, Kandiyil N, Macsweeney ST, et al. Carotid plaque hemorrhage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rongly predicts recurrent ischemia and stroke. Ann Neurol 2013; 73:774.

5.Gupta A, Baradaran H, Schweitzer AD, et al. Carotid plaque MRI and stroke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roke 2013; 44:307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