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常用的双引号的作用(小学二年级老师容易疏忽的一个知识点)

标点符号是特殊的文字,使用得当,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也是考试丢分的一个知识点,应引起师生重视。

到了小学二年级,必须学会使用冒号和双引号。

冒号“:”是常用的标点符号之一,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它用在提示语的后面,如果老师不做专门训练,学生是掌握不住的。

1.用在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容易将它写为逗号。例如:

爸爸笑着说:“帮助别人,你就会得到快乐!”

小公鸡问老牛:“老牛爷爷……”

老师大声宣布课堂纪律:“不得大声喧哗……”

2.用在“说”“想”“道”“是”“例如”“证明”“宣布”“如下”“喊”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3.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以上事情说明:“他确实是个优秀学生。”

4.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例如:

妈妈称赞道:“你真是个好孩子啊!”

5.用在需要解释词语的后边,表示引出解释的词语或者说明。例如:

特别:1.与众不同,不平常;2.格外,非常。

经过:1.路过;2.通过。

如果提示语在句子中间,就不能再用冒号了,只能用逗号。例如:

“他是我们班的骄傲”老师停了停又说,“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如果提示语在句子后边,也不能用冒号,只能用句号。例如:

“你真聪明啊!”老师说。

“谢谢老师的夸奖。”小明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双引号“”,也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一个知识点,主要是提醒学生书写时认真,还有是占格的位置要准确,才能表达意思,发挥作用。

小学六年级常用的双引号的作用(小学二年级老师容易疏忽的一个知识点)(1)

小学六年级常用的双引号的作用(小学二年级老师容易疏忽的一个知识点)(2)

不知春哥1老师的提示对同行们有没有用,欢迎网友们关注并参与讨论。

小学六年级常用的双引号的作用(小学二年级老师容易疏忽的一个知识点)(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