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浣溪沙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刻画苏轼笔下的田园风光)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宋代: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苏轼的浣溪沙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刻画苏轼笔下的田园风光)(1)

今译

姑娘们匆匆打扮,争看我们一行,篱笆门前三三五五结队成群。你推我挤,踩破了绛色罗裙。人们扶老携幼参加社日赛神,乌鸦老鹰在村庄上空盘旋飞行。暮色中,老头儿在路边醉倒,睡得深沉。

苏轼的浣溪沙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刻画苏轼笔下的田园风光)(2)

背景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春,徐州大旱,苏轼时任徐州太守,他亲自到城东的石潭为民祈雨,后来果然下了大雨。苏轼按照民间风俗又去石潭谢雨,在道路上写下了这一组农村词。这是五首中的第二首。

苏轼的浣溪沙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刻画苏轼笔下的田园风光)(3)

赏析

这一首上阙写农村姑娘拥拥挤挤看州官的情景,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她们高兴、迫切、好奇、害羞的神态、动作、心理。下阙写农村的迎神赛会,只勾勒了满村农民扶老携幼踊跃赴会和乌鸢盘旋低飞不去这两个细节,就显示出庆祝丰收的欢腾景象和迎神祭品的丰盛。结尾推出醉翁卧黄昏一个特写镜头,更生动简洁地表明祭神活动持续了一天,人们直到傍晚才尽欢而散。晚唐诗人王驾的七绝《社日》云:“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与此词一样,都以高潮过后渐归宁静的景象收尾,宕出远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