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涉及面有哪些(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

“海绵城市”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指通过充分发挥建筑、市政道路和绿化带、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积存、渗透、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涉及面有哪些(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1)

海绵城市内的雨水收集与循环

海绵城市的涉及面有哪些(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2)

海绵城市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海绵城市中城市道路建设的重点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强调“渗、滞、排”功能,同时加强“雨水的综合利用”,强调“蓄、降、用”功能。在满足城市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相应规划所提出的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通过以往的技术研究和总结,从城市道路建设特点出发,可应用于城市道路系统的低影响开发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和车行道可在适宜段采用透水沥青或混凝土路面。具体实施时应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及荷载的要求。

(2)路面排水采用生态排水模式,雨水排入道路内设置的生态浅草沟、植草沟或下凹式绿地内,通过内部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使雨水下渗路面涵养地下水源,削减高峰雨水径流,减少下游管网排水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截流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质,通过其中的植物系统和种植土壤填料予以去除,以改善当地水环境质量。当超标雨水出现时,则通过设置的溢流设施,将超标雨水通过城市道路排水管渠系统予以快速排除,避免路面出现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海绵城市的涉及面有哪些(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3)

植草沟系统设计示意图

(3)在城市道路两侧或雨水管下游出口处设计能够储存和净化雨水的雨水调蓄池或生态滞留池,以缓解洪峰径流,并净化初期雨水或事故污染水来达到保护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的目的。经生物滞留池缓冲及净化的雨水,也可作为城市绿化灌溉用水或消防水源,最终排入自然水体。

海绵城市的涉及面有哪些(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4)

成品雨水调蓄池

(4)在道路人行道上设置生态树池:道路雨水由开孔立缘石排入生态树池,首先经砾石过滤,然后下渗,多余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

海绵城市的涉及面有哪些(海绵城市到底是什么)(5)

生态树池设计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