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啥时抽检本科论文(教育部拟抽检6000篇学位论文)

作者:嘉珊教育部日前公布了《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其中的一项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教育局啥时抽检本科论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教育局啥时抽检本科论文(教育部拟抽检6000篇学位论文)

教育局啥时抽检本科论文

作者:嘉珊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教育部2019年部门预算》,其中的一项内容引起了广泛关注。

2019年拟抽检博士学位论文约6000篇(不含军队系统),抽检比例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学位数的10%左右。每篇抽检的学位论文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通讯评议,如3位专家中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的学位论文,将再送2位专家进行复评。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研究生表示“瑟瑟发抖”,“庆幸硕士论文改到哭,现在特别感谢导师”。

其实,2010年起,教育部就正式开展了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抽检比例逐年提高,至2014年已达到10%左右的要求。

2014年国家还出台了两份文件:《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学位〔2014〕5 号)。规定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为5%左右。

面对学术造假的不良风气,教育部此次将学位论文抽检作为重点工作,是对公众关注的一个回应,也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一次震慑。

对学位论文作假行为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教育部狠抓学术不端可谓达到“零容忍”的程度。

配合“查重”“答辩”“外校盲审”这些“事前审查”环节,教育部实行的论文抽检,作为“事后审查”,也的确能够起到学术打假的作用。

早在2015年教育部共抽检2014年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16275篇,其中不合格学位论文286篇,占总体抽检论文的1.76%。

论文抽查让那些钻学术空子的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东窗事发”就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现实代价——将被撤销已授予的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向社会公布,且处理决定之日起3年内,将不再接受其学位申请。这无疑是对其人生发展、诚信记录的一次巨大打击。

可见,每年的论文抽检是好事。

每个经历过学位论文开题、写作、答辩等一系列过程的人都知道,这其中绝无轻松二字。

拿起我们的学位证书,薄薄一张纸、寥寥几个字,背后却可能是无数个起早贪黑的日子。

对认真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来说,这是他们多年研究心力的汇聚,是对学术生涯的最好回馈,也是对其他学术工作者的重要贡献。

而对于那些弄虚作假、浑水摸鱼、偷工减料的博士、硕士来说,毕业论文不过是别人的代笔,或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作为国家培养的学术型人才,他们在获得国家提供的科研经费补贴、先进设备使用权和高校教师指导的同时,却没有学术成果与建树,反而浪费教育资源,搅乱高校风气,蛀蚀着教育体系的公平与纯粹,不得不让人痛惜。

如果对学术造假一再姑息,那么笃学、求真这些大学精神将灰飞烟灭,不仅败坏了学术界的道德观,也会扭曲社会的价值观。

学术造假有学者自身道德的原因,也有高校学术体制的弊病。而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堵住高校内学术不端的漏洞,加大惩罚力度,让这些抄袭、剽窃者无从下手,或者及时曝光查处,应该是每个学术参与者的责任。

希望每位毕业生的论文,都禁得住教育部的抽查,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来源:光明时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