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那些事(那些年那些事二十一)

那些年 那些事(那些年那些事二十一)(1)

1977年7月,正是盛夏,骄阳似火,我和郭文林到江西去求援砂轮油石。

那个时候的计划经济就是这样,你没有提前的订货合同,是不能像现在这样打个电话就能付款发货的。求援性质的业务,必须带着盖了章的空白合同,到厂家去协商,求得对方支持援助。付款方式是托收承付。就是凭合同和发货单,通过银行直接支付的。

郭文林比我大十来岁,也是老采购员了。但我问他走哪个路线时,他说:“听你的,你说咋走就咋走。”那就随了我的意思,我们先到武汉,从汉口坐船到九江。

记得我们在汉口坐船是下午两点,那是开往南京的客船。到九江码头是夜里三点半。我们走着到了九江火车站,买好了第二天中午开往南昌的火车票,然后就又走着赶往九江市的长途汽车站,目的是要趁着这一天的时间,游览一下庐山。结果我们在售票口等了近两个小时,天大亮了,才被告知说,到庐山去的车票已经卖完了。我们俩合计了一下,决定走着上庐山去。

打听了一下,从汽车站到庐山脚下叫莲花池,有20里路的路程,从莲花池到庐山顶上,还有18里的山路。

莲花池是庐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给上山的游客准备有开水、食物和饭菜。我们以行军速度走完了20里公路,在莲花池填饱肚子,就开始上山。十八里路,大部分是台阶,走一段就得歇一歇。上庐山的步行路,是走一段平路,上几十个台阶,又是一段平路,再上台阶这样交替着往上走。过几里路,就会有一个凉亭,凉亭里有卖冰棍、茶水的。那个时候,还不大时兴旅游,上山的游客不是很多。

我走的挺快,常常把文林甩在后面,不得不再停下来等他。

庐山虽然不在“三山五岳”的范畴,但它确实是一座名山。最早吸引我的,是唐朝李白的那首著名的七绝: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就想过要看看“庐山真面目”,看看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终于有机会了。

再一个给我动力的,是毛主席的七绝诗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主席的诗词,水平更高,动力更大。谁不想前去看一看庐山的“仙人洞”呢?

庐山的名气很大,还在于它的政治地位。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德怀犯了错误。时隔十年后的1969年,九届二中全会,又是在庐山开的。这次会议,实际是拉开了林彪事件的序幕。

我一路上给文林讲述着这些,鼓励他加油往山上攀登。

快十二点钟的时候,我们到了庐山顶上。第一件事是去登记住处。床位都是满的,只抢到两个加铺。就是晚上在过道里,加个折叠床。然后我们在地摊吃了碗面。休息了不到半小时,便开始了庐山顶上的旅游行程。

庐山不愧是避暑胜地,七月流火的天气,山上却很凉快。我们的时间有限,只能是走马观花。但是也既观赏了从“天而降”的瀑布,也体会了大自然的杰作“庐山仙人洞”。其余你像“美龄别墅”,“蒋介石公馆”,“林彪宅邸”,以及许多中外名人别墅,都是封闭着的,只能在外头看看。庐山会议旧址,也只可以围绕一圈看一看。那里后来肯定是开放了的,我们去的那时候,就是不让进。

庐山上的山好,奇峰怪石很多。庐山上的水也好,清澈见底。瀑布也不止那一处,而且是风格不同,各有特色。

不一样的小桥流水,经过不同风格的别墅门前,形成那种外国样式建筑与中国山水融合的风景。

我们于下午六点多,终于把庐山的景点过了一遍,回到旅馆,随便吃了点东西,两个人倒下就睡着了。

回顾当时那一天,早上三点多下船,走到火车站,走到汽车站,走到莲花池,走到庐山顶,又走完庐山景点全程,没有百里也差不多。那个时候的优势就是年轻,累的不行了,睡了一晚上,第二天起来,又是精神抖擞。我和文林坐汽车到火车站,对号入座,坐上了九江开往南昌的列车。

武觉为写于

2021年5月22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