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1)

诗经里有我们生活的来路

诗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博雅小学堂

李山教授独家限量签名版

《讲给大家的诗经》

跟随中国最懂诗经的人

感受诗经之丰厚与粹美

试听来自博雅小学堂APP《李山讲诗经》

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2)

《郑风·风雨》:“君子不改其度”的民族精神

文 | 李山

编者按:两千多年前,先民在一个浓云密布的黎明之前,体悟痛苦与希望交织的喜悦,“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遂成千古名句。《风雨》在后来的历史风雨中穿行,涵育了“君子不改其度”的民族精神。从让黑暗失去存在感的诗人,到遭遇羞辱却雅步如常的袁粲,再到今天面对不公正待遇仍从容微笑的孟晚舟女士,我们看到了一种传承千年的风度。李山教授认为,正是这样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指引我们千回百转走到今天。

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3)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01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这首诗是写风雨怀人、风雨归人的。诗写人见了君子,在什么情形下见的呢?这正是诗的妙处,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时候。而黎明前天色的特点是黑暗,黑暗的天气又加上风雨,这个开头浓云密布,给人的感受有点儿像鲁迅先生所讲的“风雨如磐暗故园”。

那么,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冲破它?这就是诗的张力,它在开头让人感觉到压抑,但是“鸡鸣喈喈”,鸡鸣代表天要亮了,这之间就有一个冲突、一个矛盾,一个压抑和反压抑。

“既见君子”就是已经见到了君子,但是没见之前的情况他没有写,见之前怎么伤感,怎么怀念,怎么忧心忡忡,都不去说,这是《诗经》中常见的手法。

已经见到君子,前边的黑暗就不在话下了,也就是说这首诗虽然写黑暗和风雨,但并没有拿它们太当回事,已经闪过了它们,实际上是一种豪迈,一种志气上的超越。这就是诗的硬气,很有启发性。

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4)

那么,这个“君子”指什么?

在先秦时期,“君子”的含义在《论语》这儿曾经发生过变化。《论语》里的“君子”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身份,一个是指品德。

比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个君子指的是身份,意思是在位者是风,不在位者小民则像草一样,要受风的影响。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君子”指的是品德,人家不了解你,你对人不恼怒,这是君子做派。

在比《论语》早的时候,君子则往往指身份,而所指的身份有不同,一般来说贵族都可以称君子,另外家里的丈夫也可以称为君子。

这首诗中君子的含义,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出自《毛诗序》,说这首诗讲的是君子在忧患之世、逆境之下不改变原则;另一种认为是丈夫历经千难万险回来了。根据诗中天亮之前见到君子的内容,倒很像是家里的君子回来了。

诗写到这里,让人想起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刘长卿的一首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诗是非常有韵味的。

单纯从文学表现上说,刘长卿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得比《诗经·风雨》还要动人。想一想,一个半山区,远远有苍山,冬天的山,在残阳斜照下山显得很远,这个光景有多漂亮。

然后家家的寒屋为了防冷都闭起来,准备进入到寂静的夜,这个时候突然狗叫,这就像《风雨》里突然鸡叫一样。

这就是遗传基因,我们有《诗经》的伟大才有后边唐诗的非凡。

02 天地间的一种精神

君子回来了,我们可以想见这个人走了多远的路,他赶在黎明前到家,一定是盼家盼得非常厉害的,甭管怎么样早点到家。在黑漆漆的黎明前很压抑,但鸡在叫,接续地在叫,这个时候见了君子,对于长期分离的人,就有爆发性,所以这首诗的爆发力是《诗经》里比较强悍的。

“云胡”就是怎么会,“不夷”这个“夷”本来是平的意思,在这它有一个新含义就是喜悦,是引申义。“云胡不夷”,怎么会不高兴呢?

第二章,“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前面是“凄凄”,这里是“潇潇”,“凄凄”形容的是那种风、雨的冷飕飕的感觉,“潇潇”形容它的声音,哗啦啦,而“鸡鸣胶胶”用“胶胶”二字,鸡鸣声更高亢。

前面讲“喈喈”还有点时断时续,这里就响成一片了,风声雨声大、鸡鸣声也大。“既见君子,云胡不瘳”,病愈叫“瘳”,在这实际上讲心情好了,跟“夷”是一个意思。

第二章的意思跟第一章有递进关系,这个递进主要表现在光景,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进而到“风雨潇潇,鸡鸣胶胶”,响成一片,黑暗与光明、沉闷与希望在搏斗。

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5)

接下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晦”就是黑暗,它具有高度的概括力,鸡鸣不已,把“胶胶”跟“潇潇”全部去除,天要亮了。

前边的“鸡鸣喈喈”“鸡鸣胶胶”是借实景描写声音,它具有形象的价值,但是当把这两个关于形象的东西撤去,就是强调黑暗和光明在交错。所以这个句子是最动人的,具有了哲理性。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八个字把黑暗、晦暗与光明、希望的交织,用非常凝练的句子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好像在写一种天地间的精神。

03 君子不改其度

第三章是诗的一个高潮,“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个句子一直流传到今天。它告诉我们,任何困境、任何艰辛都是短暂的,人类会走向光明,这是人类的本能追求,也是一种希望。

诗的这种象征表达出的精神力量,超越了它那个久别之人在特殊光景下团圆、聚首的故事本身。所以,这首诗到底是爱情诗还是其他主题,实际上已经变得非常不重要了。它的要点在于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无意间写了一种天地间的情感,一种大情怀。

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6)

史书中记载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体现了这首诗曾经产生过的影响。

《毛诗序》曾说这首诗是表现“君子不改其度”。《南史》记载,袁粲特别讲究举止行为、君子风度。宋废帝就想你不是讲究风度嘛,那么脱了你的衣服,你是不是就只能捂着这、捂着那,丢盔弃甲地跑呢?就迫使他一丝不挂,想逼迫他跑,结果袁粲雅步如常,看见其他人就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说我虽然遇到这种黑暗,但是《诗经》告诉我们君子不改其度。

可见,《诗经》这部著作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对很多人的性格起到了塑造作用,告诉我们在风雨如晦的时刻应该怎么做。《风雨》在历史的风雨中穿行,产生过积极作用。

(本文出自《讲给大家的诗经》,李山著,东方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一部无需古文基础的《诗经》入门书,一部人人读得懂的中国文化史入门书。谈笑间,先民生活的一思一眠如在眼前,我们民族唱着“三百篇”涵育的精神血脉清晰可见。)

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风雨如晦鸡鸣不已)(7)

诗经里有我们生活的来路

诗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脱胎于

博雅小学堂“重返经典”揭幕之作

《李山讲诗经》

博雅小学堂

李山教授独家限量签名版

《讲给大家的诗经》

跟随中国最懂诗经的人

感受诗经之丰厚与粹美

扫码立即抢购

点击原文,立即购买《讲给大家的诗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