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哪年参加喜剧人(同为喜剧电影演员)

文/马庆云

一直被网友称为周星驰喜剧接班人的卢正雨,最近几天面临了自己从艺以来的最多差评。大抵是因为,卢正雨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放了一段自己拍摄的影视化作品,是即将网络上线的一部电视剧的截取桥段。

张浩哪年参加喜剧人(同为喜剧电影演员)(1)


不少观众信誓旦旦地认为,别的演员都是表演相声、小品,就卢正雨拿出来一个外边拍摄好的电视剧选段过来比赛,这跟作弊有什么区别呢。别的选手都是现场答卷,只有卢正雨是考场外边写完了试卷,拿进考场直接交卷。

更是有观众拿二龙湖张浩的例子做比对。张浩也是导演和演员出身,也是成长于网络环境当中。但人家张浩前来比赛,就不是拿着自己的影视化作品,而是直接编排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小品,靠自己的小品功底服人。

张浩哪年参加喜剧人(同为喜剧电影演员)(2)


关于此事,老编的看法是,不能把卢正雨和张浩的艺术风格放在一处进行互相苛责。更不应该因为卢正雨拿出一段影视化的作品,就借此否定这位喜剧从业人员。还是应该帮着卢正雨说几句公道话的。

首先应该引起注意的则是,卢正雨的艺术风格,根本不适合舞台小品的改编,就像周星驰的无厘头表演方式,也根本没有办法搬上小品舞台一样。周氏无厘头的表演,只是借着影视化的语言才能应运而生的。可以说,周星驰的表演风格,就是香港喜剧电影巅峰时期的风格。

张浩哪年参加喜剧人(同为喜剧电影演员)(3)


换言之,拍一段郭德纲的相声,就叫电影电视剧了吗?显然不能。早前,郭德纲的大量影视剧作品都不成功,豆瓣评分奇低无比,乃至于电影版《欢乐喜剧人》也是差评一片,尴尬非常。为何?就是过分地相信相声小品拼凑一下,就是电影了。

显然,影视化的语言和相声小品的语言,都是不相同的。邀请卢正雨来到《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他的表演风格,就根本没有办法拍摄一个小品之类的。您见过周星驰老师演小品吗?老周倒是在TVB台庆的时候,和吴孟达老师一起,合说过相声。但用的不是无厘头的表演方式。

张浩哪年参加喜剧人(同为喜剧电影演员)(4)


其次,同样是喜剧电影的导演和演员,为什么张浩就能表演小品呢?从二龙湖系列到稍后的四平系列影视剧作品,张浩采用的表演风格都是东北二人转式的。这种表演,尤其注意两人之间的对手戏包袱,注重台词方面的“逗乐子”。周星驰风格下的卢正雨,则需要借助大量的镜头来完成单人的无厘头表演才行。

所以,张浩的艺术风格,从根子上就是二人转式的,是适应舞台的。只要略微做出一些改变,张浩就能以二人转演员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并且表演东北喜剧风格的小品。对于张浩的角色转型而言,更轻巧一些。

张浩哪年参加喜剧人(同为喜剧电影演员)(5)


类似的例子,则是宋丹丹、葛优等喜剧前辈,又能电影,又能小品,为何?因为这些老戏骨们依靠的是自己的话剧舞台的功底。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话剧演员。话剧表演方式,可以实现影视剧和小品的互通。反观无厘头,更多地借助镜头感下的个人表演,并不适合小品的舞台。

第三方面,不得不说,卢正雨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播放自己的电视剧的预告片选段,难道不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卢氏风格,显然无法完成一个小品作品,无法登台实现现场表演,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邀请卢正雨,这本身就是节目组自身的问题。

而最终,卢正雨的电视剧选段作品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进行了播放,证明节目组方面是接纳这种参赛方式的。显然,节目组才是组织喜剧比赛的“幕后真凶”,组织者认可这种比赛方式,若是观众有意见,真正应该苛责的,应该是节目组才对。这事儿,反倒是跟卢正雨没有多少关系了。

张浩哪年参加喜剧人(同为喜剧电影演员)(6)


第四方面,卢正雨的例子,在《欢乐喜剧人》上会持续出现吗?观众其实不必担心稍后的竞赛当中,大家都带着视频内容来参赛。除非疫情原因,《欢乐喜剧人》的备用素材已经播放完毕了,却没有赢得新的录制。

对于《欢乐喜剧人》而言,播放了卢正雨的《大侠卢小鱼》选段,反倒是有一定正确价值的。万一疫情防控期间,节目素材已经播放完毕了,还没来得及录制新的内容,保不齐可以拿《大侠卢小鱼》的电视剧内容凑数,播出几期,缓解一下缺少新节目的尴尬处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