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此诗歌的作者,便是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想必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会熟练背诵。

众所周知,古人写诗都特别注重韵律,以及意境、思想和情感。尤其是特别在意是否经得起推敲,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有“郊寒岛瘦”之称的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可见他在作诗这件事情上,已经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不过在唐代诗人中有一人却实属例外,他便是诗仙、酒仙李白。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如是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1)

这说明李白不仅文思如泉涌,而且酒量也是无人可以匹敌。他写诗从来都不管用词准与否,只是由心而发、一蹴而就。

相较于贾岛写诗时的不断推敲,李白看似对炼字毫不讲究,可留下的诗篇却每一首都是经典佳作,或许这就是一种天赋吧!

李白的诗歌题材和文风可谓千变万化,他曾为偶像孟浩然写了一首经典的“送别诗”,但首联中的“西辞”字却曾引起争议。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的朋友孟浩然到底,要往哪个方向离开呢?“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西辞”,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呢?

可谓难倒了一众学子,这个问题还曾在诗词大会节目中,进行过非常激烈的争论,当时有将近四十人答错。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2)

第一、文人墨客的必游之地黄鹤楼

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很多唐代诗人都曾在此留下过墨宝,除了李白创作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外,崔颢创作的《黄鹤楼》一诗也堪称经典之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传李白看过这首描写黄鹤楼的诗歌之后,也曾不得不为崔颢竖起大拇指。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3)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在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据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后来晋灭东吴以后黄鹤楼,逐步演变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以及“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可见黄鹤楼的历史十分悠久,它不仅是一座军事堡垒,同时也是文人墨客的必游之地。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4)

第二、“西辞”,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首联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么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西辞”,是往东走还是往西走?

“西”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向西”的意思。“辞”是“辞别”和“离开”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向西辞别”。

那么到底是往西去还是东去呢?这就要结合古诗背景进行分析了,公元730年孟浩然要去广陵,即如今的江苏扬州。

李白得知后便前往送别,当他看到江巍峨的黄鹤楼时,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5)

从位置上来看,黄鹤楼在武昌,而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则在武昌的东面。由此可知“西辞”就是指“由西往东去”,也就是“向东出发”去扬州。

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西辞”的意思,那么西辞就是“脸朝着西边向人或物辞别”,辞别后当然是返身向东去。

当然,如果在不知道具体地理位置的时候,那么“西辞”二字是否也可解为: 故人要向西去而辞别黄鹤楼呢?

所以李白在诗中的第二句用了一个“下”字,按照中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特征,然后结合最后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便足以证明古人是向东去而非向西走。

故人西辞黄鹤楼全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6)

结 语

唐代古诗就像一座巨大的文明宝库,不仅承载了唐朝时期的文化现象,同时也为后人敞开了通往文明王国的大门。

李白作为唐朝诗人中的突出代表,他的每一首诗都可以看成经典之作,尤其是这首送别孟浩然的送别诗,更是让人们对黄鹤楼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