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认为自己的陋室并不简陋(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和陋室铭)

遇到小人怎么办?遇到势利眼怎么办?我国古代文化里很讲究“忍”字诀,但凡能忍的事,都宁可委屈自己。可是偏偏这“忍”字上面是一把刀,刀刃插在心窝子上了,要忍下来痛的是自己。所以就连一向儒雅大度的孔圣人面对小人时,也说了这么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惜,孔圣人并没有教我们,不可忍时我们该怎么做。

刘禹锡认为自己的陋室并不简陋(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和陋室铭)(1)

然而,在唐代,有一位大文豪在对付小人方面,可谓取得了教科书式的成功。这位大文豪对付小人的一系列操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大呼过瘾。他在与小人斗的过程中,还信手拈来,作了一篇千古名作。可谓是风轻云淡,成就了自我,真是给我们上了一课。这篇千古名作就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陋室铭》:一篇挤兑出来的千古名作。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认为自己的陋室并不简陋(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和陋室铭)(2)

以前上学的时候,读到这篇作品,我们都觉得刘禹锡是如此高洁,如此洒脱。殊不知,这份高洁、洒脱虽说一半源自诗人内心的真性情;另一半实际上源于情势所迫!说到这里,还真的感谢当年那个势利知县的不放过,因为他的势利和逼迫,才有了刘禹锡的这份小傲娇和洒脱,最终有了这篇名作。

其实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不少人或许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刘禹锡一直都在做官,并非是一介布衣,何以住陋室,并为之作《陋室铭》?这还要拜一位势利小人所赐,这个人就是当年刘禹锡的上司,一位县令老爷。

刘禹锡认为自己的陋室并不简陋(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和陋室铭)(3)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品级不高,但责任重大。在任职期间,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触怒权贵,被安徽和州县任通判。而所谓通判,大约就是一个副职,官阶更低。时任县令见诗人被贬,又嫉妒刘禹锡的才华,于是故意刁难。这真是落井下石,欺生势利之徒。一般刁难也就罢了,这位县令却不肯罢休,因为刘禹锡实在是太有才华,太遭小人嫉恨了。

第一次刁难,县令让刘禹锡住在风急浪高的江边破屋,谁知诗人作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知县一计不成,气急败坏,让刘禹锡搬到更简陋的房子里!刘禹锡看着河边的柳树,再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这两次交锋,刘禹锡都表现出豁达的心胸,不与对方计较,这是古代文人的君子之风。

刘禹锡认为自己的陋室并不简陋(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和陋室铭)(4)

可刘禹锡越是这样风清云淡,知县就越是生气,最后将刘禹锡安排到一处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忍了你两次,你却这么咄咄逼人,我也就无需再忍了,于是就在这斗室,刘禹锡写下《陋室铭》。写得还不要紧,他还专门请人在门前立了块碑,把此文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其用意,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知县的小人嘴脸和自己的不卑不亢。不得不说,这一系列操作,当真是高明!

《陋室铭》是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骈体文,对仗工整,辞藻朴实而动人。首两句,以山、水为喻,指出山高水深并不足贵,贵在山水之间,要有龙、有仙。有龙则水灵,有仙则山名。诗人事实上也是以自己去比仙与龙,虽然一是落魄诗意,但内心高洁如仙人,志气凌云如蛟龙。

刘禹锡认为自己的陋室并不简陋(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和陋室铭)(5)

接下来,作者转而叙写陋室,陋室不陋,是全文的文眼。为何不陋?一言以蔽之,因为主人“德馨”。具体而言,主人之德,又外化为陋室优美的环境,并吸引了更多高德雄才之人前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是自然的诗意之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往来友人的才华之美。而“调素琴,阅金经”,何等惬意、充实。这里简直堪比诸葛先生的茅草屋,堪比西蜀子云亭。如果孔圣人前来,一定会说:哪里看得出陋呢?

刘禹锡认为自己的陋室并不简陋(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和陋室铭)(6)

就这样,刘禹锡用一系列操作加一首千古名作,给我们上了一课。要对付小人,首先咱们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刘禹锡拿得出手的就是自己的诗文才华,这是硬实力;其次,咱们要抓住要害,借力打力,有时候根本不用和他们正面交锋,也一样能让他们得意不了。不知道当年那个无德无才的势利县令,读完《陋室铭》该作何感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