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冬天失去了最疼爱的姥姥(人生黄昏何人识----怀念我的姥姥)

在这个冬天失去了最疼爱的姥姥(人生黄昏何人识----怀念我的姥姥)(1)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歌词很好,这风一直在吹,这路无数人前行,看看别人的人生,对我们多少是有所启迪的。摘几篇写人的文章,都是旧作,存此,怀念那些曾经熟悉的人们。

《人生黄昏何人识》

----怀念我的姥姥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想起一位女性,她就是我的姥姥,姥姥如果还在世,应该90岁了,她是前年的冬天去世的。姥姥去世前在我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她已经有些健忘,在我家已经过了一个年,每天由母亲伺候着。

姥姥很慈祥,在我的印象里她从来都是亲热得不行,待见外甥儿比亲孙还要好。姥姥家比较远,小时候,去姥姥家的路不好走,那时父母年轻,每次去姥姥家,都是父母骑自行车带我们去的。

我这个人从小就不喜欢串亲戚,即使是自己的姥姥家也很少去。每次到了姥姥家,总记得她老人家给我盛饭时要放好多的炒鸡蛋,碗上冒尖儿,吃得让你一点儿也不想吃才行。

记得有一年年初二,我们去姥姥家拜年,结果到了村口,要过一条河,我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大冬天浑身湿透,到了姥姥家我只好脱了衣服在炕上呆着。这个事,印象很深,后来一提要到姥姥家去串亲戚,我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姥爷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只剩下姥姥和几个儿子过,但她身体很好,手也灵巧,到哪家都帮着做活,总是闲不住。等我成了家,也有了车,什么时候母亲想去姥姥家,我就开车过去看看她。这时候的路,又觉得近得不行,怎么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要大半天时光,一路走,一路说,过一个村,又过一个村,走啊走啊的感觉。

姥姥这个人非常正直,从不愿沾闺女的光。我母亲是家中的老大,下面三个兄弟,两个妹妹。早些年,我父亲帮助姥姥家不少忙,后来老人家总是有了钱便悄悄地还给我们。我父亲总是说,你姥姥这个人直正,亲是亲,财是财,不像别的人家,闺女给了就白给,她不行,给就是给的,要就是要的,借就是借的,姥姥就是这么个人。

老人家八十多岁以后耳朵就有点儿不好使起来,听不见东西,而且也开始健忘。刚刚发生的事,马上就不知道了,甚至认不清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这种一时清楚,一时糊涂的情形,大概是许多老年人都会有的情况吧。我回家的时候,见到姥姥坐在门口的凳子上摸索东西,她眼睛睛很好,拿着个线头一直在捣鼓。母亲跟我说,你姥姥不认识人了,连你也认不清了。我去给姥姥打了个招呼,她老人家好像很生气,“你是谁?你孩子长本事了,见了姥姥连个话也不搭,看不起姥姥了,我以后就背着你走,我就是要饭吃也不到你门上。”她恨恨地嘟囔着,来回走动。刚才还好好的一个人,现在突然就变脸了,母亲赶紧过来,指着我问姥姥,说:“这是谁?”姥姥说不知道。母亲就开始给姥姥讲我每次接她送她的事,妹妹在一旁哄着她的八九个月大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小外甥看到姥姥和母亲两个人在院子里对话,声音很大,比比划划,他很好奇,不知道这是发生了什么,高兴地格格格地笑。

面对姥姥的数落,我没有一丝生气,这就是老人。如果我是个孩子,恐怕早就生气了,因为无端受了点儿委屈,可是她是个老人,一个慈祥的老人,我根本不会生气。我想起父亲生命最后阶段在医院时,他也是这个样子,好的时候,他跟我聊着过去的一些事,一父一子,我们很友好地交谈,还会争论一些事的看法。坏的时候,父亲突然变得像个陌生人,一些行为你很难理解。比如有一次,他的一本《意林》被邻床一位病友借走了,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地训斥我:“那是咱的书,咋能随便借人,赶紧去要回来!”样子很像小孩子,一本正经,像很珍贵的东西被别人拿去一样,他平常绝不是这样的。我拿回了书,他又很小心地把书藏到床铺底下,其实谁把本破书当回事?父亲竟成了这个样子。

我知道,农村有许多婆媳生气、姑嫂不合的事,都是因为赡养老人引起的,许多年轻人都会指摘老人的一些言行。人老了,或许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年轻人却计较老人的几句话,就不养活老人了。所以我很信服那些管事的人,他们大多会劝慰年轻人要迁就一下老人,实在不行的话,就拿出那句话:“你也有老的那一天啊!”

姥姥已经健忘,但她仍然没有忘记照顾他的儿子和家,她不停地嚷嚷着要回家,要看门,说:“人都忙着去外边干活了,家里没有人,没人看门怎么行?”一个人自命都不保的时候,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日薄西山,她没有想过自己,仍然想着孩子们,这就是我的姥姥。

想起前段时间刚读过陈忠实写的《白鹿原》,里面对鹿三的描写很奇特,现在找到了一些相似的感觉。鹿三作为公公,杀死儿媳田小娥,以为除了祸害,最后却是借田小娥的鬼魂挞伐了自己的灵魂。鹿三后来有许多反常的举动,一会儿学田小娥说话, 一会儿又学田小娥的举动,好像是田小娥的鬼魂附身。一个以前主动能干的长工,变成了一个很木木的人,直至很快死去。读着这些作品的时候,多少觉得这有些诡异,但是我越来越觉得作家是深入了生活,比较真实的写出了人的一面。比如我面前的姥姥,在她的潜意识里,也许她想要找到谁说说谁,但她已经不能掌控自己了,是一个有其形而不随自己心志的人了。如此看来陈忠实的小说似乎多了许多真实的成分,许多压在人潜意识里的东西,当人的大脑不能控制的时候,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无数的东西都会涌现出来。

姥姥的离去很快,在我家住的眼看就要过年了,舅舅们接她回去过个年,谁知回去没有几天就突然不吃不喝的去了,离家好几年,住养老院,住女儿家,临了没有在自己的家过个好年。姥姥去世后,我从母亲口中了解到姥姥的一些事,她祖籍河南,1942年河南大饥荒时,她从河南逃到河北,同行的弟弟饿死,姥姥成年后嫁入一户姓孟的人家,这位我真正的姥爷还是一位党员干部,不到30岁因病亡故,姥姥带着我母亲和我大姨后来改嫁到我一直记忆的姥爷家。这是母亲埋在心底的故事,隐忍多年才告诉我。

这是长长的岁月,人到了最后,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子,只好由儿女们照料着走向终点。这或许不是人们想要的暮年,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人生黄昏何人识?

2022.3.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