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豁达而睿智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活得通透心胸开阔)

如何成为一个豁达而睿智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活得通透心胸开阔)(1)

泰戈尔曾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一个人的眼界小了,就会只看到近在咫尺的得失。只有把目光放得长远,远到足以看见辽阔的星辰大海,才不会因为错过落日而烦恼。

《菜根潭》中有言:“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方寸不乱,事事随空,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格局。

做人应该有原则,不要严酷得让人望而生畏,也不要和蔼得让人胆大妄为。大事有原则,小事要灵活,为人处世,就是不能拘泥形式的,该圆时圆,该方时方,需要有任意形状时,也无不可,这样才能做到圆润通达。

方圆的意思,就是中规中矩,它们是在圆规和矩形板的限制下画成的图形,代表着做人行事的基本规则。

但同时,由于世事的千变万化、人的多样面孔,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能与外界相适应才成,一个面孔对外,完全的规规矩矩,一成不变,就会拘泥不化,作茧自缚。

做人做事,先把心境修大,装得下情绪,才守得住人生。你站在山脚,眼前是熙熙攘攘的是非,你也跟着激辩不休,苦恼这世界的吵闹。

你站在山顶,眼中是万里河山的境界,天朗气清,沾不上半点人间的烦恼。行走世间,顺心与否,不在于命运的造化,而在于看事的高度,处事的格局。

胸怀广博,不跟小人计较,心宽路宽,便是顺遂前程;眼界深远,不同往事纠缠,无怨无患,自有一世清欢。人生在世,把心放宽,把事看远,格局大了,世界也会跟着变好。

林清玄说:“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白鹭立于雪上,愚人只关注白鹭,聪明的人着眼于茫茫白雪,而具有大智慧的人独独只留一片白境。同样的景物,不同心境与层次的人,看到的东西不同,这就是格局。

格局,是一个人看世间万物的眼界、气魄与心态。人,若是格局高,一切都会很顺,容易过上开挂的人生;若是没格局,很难成大事,一生难于顺遂。人没格局,比没钱更可怕!

庄子说:人生最可笑的地方,便是小人的浅薄眼界。人性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人生最大的局限是自己的认知,而最可笑的是,当一个人身处自己认知之内却不自知时,还会通过自己浅薄的思维,去衡量自己的人生,并且妄图左右这一切。

如同井底之蛙一般,在它的世界中,井面是最大的一片海域,井口是最大的一片天空,当他在自己的井内企图与蚊虫折腾,与蟾蜍较量,甚至还搏杀的你死我活之时,却不知在井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从井外的角度去看,这只是井内的一出闹剧。

《菜根谭》说: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在电光失火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长短,你能争到多少光阴?在蜗牛触角般狭小的空间里,你争我夺,又怎会得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所计较的人生得失,不过是自己认知局限之内的一个笑话。自己好像井底之蛙一样,在我们的认知之外,还藏着一个更大的世界,但是大多数人却永远处在自己的认知之中,还在费尽心机的百般计较。

即便是让你全胜,你争夺的不过是井口一片天,不过是井面一盘水,能争得多大的世界呢?

有一个成语,叫做“蜗角虚名”。蜗牛角上有两个国家,左角上面是触氏,右角是蛮氏,两个国家虽然小,但经常因为争夺地盘而打仗。

有一次,左角的触氏和右角蛮氏发生战争,触氏打了胜仗,杀了蛮氏好几万人,蛮氏心有不甘,追了几个月才得胜凯旋。

在左角触氏和右角蛮氏的认知之中,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厮杀,也是非常庞大的变动,但是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换一个角度去看,却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甚至还不及蚊虫争食,苍蝇打架,但是认知局限却将他们困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庄子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除了梧桐树,其他的树不休息;除了竹实,其他东西也不吃;除了甘美的泉水,其他水不肯饮用。但是它正在天空飞翔的时候,老鹰抓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老鹰看到了这只鸟从头上飞过就生气的说:‘你是不是要来抢我的老鼠’?”

而且他们穷尽一生也不会认知到自己的可笑,仍然为自己的一得一失而计较,而大多数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人生因自己的环境和认知而受到局限,而大多数人却在自己的局限之内百般计较。

这个世界永远这么可笑,小人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揣测世界,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担心别人来争夺自己的地位名利等等,而且不断的以卑劣的手段争贪利争位,这既可悲又可恨。

元代一位文人写过这样一句话: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所以,以“无为”养心,不在意眼前的得失执念,因为你执念的未必是值得的,正如《临江仙》一词之中的一句话: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别让自己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反误了卿卿性命,正如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王熙凤,一生机关算尽,但是死后却草席裹身,这一切都是多么的不值得。

人生如同白驹过隙,如同庄子的庄周梦蝶,世俗一切皆是虚幻,梦醒之后,这一切都将再次归于尘土。

以更高的角度看待当下的生活,以更远的世界,窥探这短短数十载的人生,你会发现计较的都是不值得,只有放下自己的狭隘之心,才能还给人生一个最好的答案。

别让自己活成了最可悲的小人之心,换一种眼界,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人能够看见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见。

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两个人在一起聊天,他问佛印禅师说:“大师,你看我在这里坐着像什么?”佛印禅师回答说:“我看你像一尊佛。”而苏东坡说:“我看你像一坨粪。”

说完哈哈大笑,但是佛印禅师却笑而不语,这个时候苏东坡疑惑的问:“你尊我为佛,我却称你为粪,你怎么没有生气啊?”佛印禅师这个时候便说:“因为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是佛,而自己像什么才会看别人像什么。”

这个世界的样子就是你内心的呈现,外界的因素能够影响自己的内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自己主观意识成型之后,这个世界在你眼中的样子,折射的就是你的内心状态。

所以我们不用改变世界,当然也不能改变世界,只要能够调整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以平和顺其自然,其实也就解决了人生的大部分矛盾和痛苦。

同一个世界,也会因为不同的心境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当你用狭隘的内心去观察世界时,世界满是嘈杂,所以你认为世界存在的纠葛,很多时候只是内心狭隘导致的束缚。

《庄子》之中有一个故事:有一天,庄子要去城里看惠施,还没到的时候,惠施手下的人就对他说:“庄子要来抢你的相位。”惠施特别惊慌,连忙派人在城里寻找庄子,找了三天没有找到。

庄子听说了之后,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除了泉水其他的水不喝,除了竹实其他的食物不吃,除了梧桐树,从不在其他树上休息。有一只猫头鹰抓到一只死老鼠,抬头看到这只鸟,就问它说:‘你是不是要抢我的死老鼠?’”

这个故事是庄子讽刺惠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故事,但是其中反映的正是内心狭隘与认知局限产生的区别。

很多时候问题并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只是你的内心产生了执念,太过于执着于某一种现象产生的问题。

就好像一个人总在挑剔这个世界一样,甚至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批判别人的人生,总是这也看不惯,那也想不明白。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看这个人怎么这样”,“你看那个人为什么去那样做”。

生活中有太多人犯这样的错误,当一个人处在这种局面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世界的问题,而是他自己本身的不够包容,过于狭隘,导致本性存在过于挑剔的问题。

当一个人能以宽容的心态和别人相处,忽视那些无伤大雅的区别,让自己静下心来,平和一些,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完全不同。

《菜根谭》中说: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放大自己的认知,不要让自己局限在某些狭小的空间之内,你会发现外界的事物都开始柔和一起来。生活中存在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就是:和相对优秀的人相处,感觉就会越舒服。

相对优秀的人会多一些平和,少一些戾气,就是因为他们的优秀将自身烘托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一个人格局大了,就会自动忽略小的问题。

就好像网上流传的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在三楼就会看到地上的垃圾,但是一个人站在三十楼,才会看到远处的风景。

道理就是这样,当你以平和去看待世界的时候,就不会再将小的问题当作问题,但是反之,有的思维狭隘的人身上都会带着“刺”,当他带着这种狭隘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时候,那些小小的现象都成了他人生过不去的嘈杂,这样的人也难以相处。

所以说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但是当一个人的思维意识形成之后,他就会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世界。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就在于解决自己的内在,不管你是选择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能够从三楼站到三十楼,还是从内在提升认知,改善自己看世界的态度,总之,只有在改善内心状态的同时,拔掉自己的那根“刺”,才能从根本改善这个世界在你面前呈现的样子。

眼界的长短当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格局。井底之蛙每天只看到巴掌大的天空,它跳不出井的限制,所以青蛙只有井中之格局。

人之眼光何尝不是如此,就拿农村的许多大学生来说吧。一个农村娃假如他她走不出家的小天地,他她就没有大的发展。他她走出斗室,走进学校,就看到了书的天空,其眼界已不限于家的天空。

从书中他她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开阔了视野,一路走来,他她就走进了大学,开拓了人生的新格局。其实有许多大格局者无不是从学校从书中走出来的。这说明读书可以开阔人的眼界,使人目光远大,就能影响一个人的格局。

第二个开阔人的眼界是阅历。人只有走出去,到外面去走走看看,才能使人目光远大,有所作为。如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写出本草纲目这本书,他不远千里四处行访。

他到过武当山,江西庐山,江苏的茅山,还走过了安徽,河南河北等地。他采集了许多标本,访问了许多的医农和老农,并做了详细工作等等,才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药物学著作。

还有农村的许多年轻人,走出山村,在外面打拼,出现了大批穷年轻人变为富者。假如他她们呆在农村,走不出小天地,是不能产生新的格局的。

当然影响一个人的格局有多方面的因素,一个人纵然有眼光长远,也要和知识才能及思想境界和行动完美的结合,才能影响一个人的格局。有眼光,但没有思想境界,没有才能行动的支撑,也就没有大的发展。

总之,一个人要眼界高远,必须要跳出小圈子,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原后和思想境界,才能和行动完美的结合,才能影响一个人的格局。

对于一些年少的、年轻的、甚至是年迈的人来说,他们之中或许有一些人,其实也并不懂得什么是格局。哪怕是打开了百度百科,搜索了格局这个词的本意,他们也并不能理会这个词当中的深意。

因为格局这种东西,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出现的,也并不是收获了一定的书本知识就能够学会的。

格局这种东西,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随着渊博知识的扩充,随着心胸的开阔,随着眼界的展开,它往往才会自然而然地融生出来。

所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格局这种东西,但这并不代表身为人,我们不能够去养成自身的格局。

这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着相互联系的定律。既然这世界能够孕育出格局这种东西,那么就说明人们,自然能够拥有渠道去获得,或者说去养成自身的格局。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有疑问了。我们为什么要去养成格局,要去扩大自己的格局?

事实上,格局这种东西,不仅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还能够引领着我们的人生,走上更加开阔的地界,让我们的生命层次更上一层楼。

所以,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第一步就是要养成,并且打开自己的格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这个世界理解得更为深刻,才能够对事物的发展,看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透彻。

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而是人生当中至高的一个领悟。身为这大千世界里渺小的一个人物,你当要学着去领悟,去与写人的思想齐头并进。

任何时候都不要蔑视了,前人走过而留下的那些箴言,也不要小看了格局这种东西。你要知道格局这种东西,它会是你人生的指引,你拥有什么样的格局就将会注定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不信你放眼看看世界,看看你身边那些熟悉的人,认认真真地去观察一下他们的眼光,胸襟和胆识,再去仔细的比对一下他们所拥有的人生。

想来你一定会发现,那些好逸恶劳、安于现状的人,他们的这一辈子,都是在浑浑噩噩的生活当中度过的。

哪怕他们有着固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但你也会发现,这样的人永远都是成不了大事的人。

而那些兢兢业业,敢于去拼去闯,并且敢于锁定一个目标去追求和奋进的人,他们往往站在众人的前面,一个成功者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总而言之,格局这种东西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回看一下曹德旺先生的一生,他本是名门望族之后,可他们家在举家迁移的时候遭遇海难,全部家当沉于海底。

见家庭遭遇不幸,曹德旺的母亲卖掉了金银细软,租了十几亩田地。可不甘于这样的生活,曹德旺连同多位好友,承包下一个玻璃厂,更改了玻璃厂的工资结构,提出多劳多得。最终,在曹德旺的努力之下,成为了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企业家。

纵观曹先生的一生,他之所以事业有成,大放光彩。究其原因,始终都逃不脱“格局”这个词。

在当时玻璃产业前景不好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承包了,即使前路再艰险,他都没有放弃。

后来,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有很多资本家追求挣快钱,然而曹德旺仍旧追求实体经济,最终取得了成功。

确实,曹德旺之所以会成功,主要就是他的远见卓识,也为他如今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格局真的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其实,你的格局,早已悄悄锁定了你的人生。如此你还在稳步不前吗?还在甘于成为那个,没有追求和热忱的人吗?倘若是这样,你将永远无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也永远无法成为最优秀的那个自己。

格局这种东西,往往会决定你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境界,从而奠定你的人生,格局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相应的你的人生就会有多大。别让你狭隘的格局限制你的发展,打开它吧,让他重新为你锁定全新的人生。

有梦想的人和没有梦想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的外在表现也相差甚远。

很多梦想中途夭折,被社会的钝锉狠狠打磨掉棱角的人,总是会问那些依旧一腔热血的逐梦者:梦想到底有什么用?自己当初也曾相信过梦想,可努力的奔跑之后只有惨痛的跌倒,其他一无所获。所以,对他们来说,如果一样东西,于吃穿无益,也没有其他物质价值,那就是没有用处的东西。

身处在一座大山的三个高度上,所看到的景致也会有所不同:处在山脚下,只有看到熙来人往的匆忙和满目的高楼大厦;处在半山腰,能看到更远的风景和更多的天空;身处在山顶时,不仅能俯瞰整个城市的繁华,还能看到被大山遮挡住的更远的群山和更广阔的天空。如果从飞机上看呢?从空间站上看呢?从火星上看呢?视觉的不同,所看到的景物当然会不一样。

在一篇童话故事中,小王子从一颗外星球来到了地球,他降落在沙漠之中,沙漠的干燥让他迫切想要一捧清水润喉。

他在沙漠中寻找着水,一边寻找,一边欣赏着沙漠的美景。他走着走着,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

沙漠中的水井难以找寻,可能会找到,也可能不会。可是,正是对尚未得到的东西的渴望,驱使着我们不断去寻找,去追求。在看得见的事物中发现隐秘的意义,从而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也光彩非常。

童话故事与其说是给儿童看的故事书,倒不如说让我们成年人从中找到遗失已久的某样东西,比如梦想。

梦想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有奋斗的力气和向前奔跑的目标,让我们的人生拥有无限的可能,永远不会迷茫,永远不会将一切的壁垒都归咎为命运的薄待与吝啬。

梦想,让我们不相信指纹对命运的掌控,更愿意去相信手指加上手掌那紧握的拳头的力量足以改变每个人的命运。只有眼界狭隘的人才会去埋怨自己的路途太窄,而有梦想的人,生活何处都能找到康庄大道。

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日本学生到美国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一边在大学攻读MBA,一边在华尔街附近的一家餐馆中勤工俭学。

偶然有一天,这个学生和厨师长聊起了人生,他雄心壮志地说起自己的宏伟目标:打进华尔街,获得可观的收入和成长空间。厨师长说:"这是你的工作设想,那你将来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是什么呢?"学生一时哑口无言,把这个问题丢回给了厨师长。

他认为一个厨师的人生目标不会比自己的工作设想高端到哪去,但厨师长的回答,让他吃了一惊:"如果餐馆的经济继续低迷下去,我也只好回华尔街工作了。

我之前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上班,虽然各方面都不错,但我觉得那并不是我的人生追求,只是一种谋生的办法,只是我没有办法拒绝。

我一直喜欢烹饪,也曾梦想当一名厨师,但我一直只把它当做儿时的一个梦。直到有一天,我在繁冗的工作中突然意识到自己眼界的狭隘,便辞了职,开始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生顿觉醍醐灌顶,开始重新定义人生,找寻自己的目标。毕业后,他没有留在华尔街,而是毅然回国,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创办了日本著名的制药企业。

一个眼界狭窄的人,未必不幸福,但他的生活一定很平淡,缺少精彩。每个人都曾拥有梦想,但能不能坚持梦想实现就因人而异了,很多梦想中途夭折,被社会的钝挫狠狠打磨掉棱角的人,总会问那些依旧坚持的人,梦想有什么用?

没有它,我依旧活着,有吃有穿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去追逐不一定能实现的事呢?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时,又抱怨前途渺茫,无路可走。殊不知,是你自己挥剑斩断了前进的路。

目光放长远一些,才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隧道视野"。指的是,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能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格局小的人,目光短浅,看不出事物之间的因果逻辑,更容易庸碌无为地度过一生。

格局大的人,总会在放弃微小利益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远离你身边格局小的"穷人",让自己拥有更大的格局。就像北宋大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若想让自己拥有更开阔的思路和更长远的眼光,就应该站在高处、站在开阔的地方,去拓展眼界,增长见识。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而格局则是可能性的限制。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活着就应该既定、顺遂。

很多人之所以将人生越过越窄,不是因为不够聪明、没有机会,而是因为见识太浅,封闭了视野,从而过早地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停止了奔跑。

曾国藩:"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格局,就会拥有什么样的命运。只看眼前的人,很难走得远,只图小利的人,难以拥有大收获。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永远不要被眼前的局部现象蒙蔽双眼,挡住全局。

有时候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眼界闭塞的人总以"时运不济"为理由将人生路越过越窄;而眼界开阔的人,却能在千变万化的时代中找到"猪也能飞上天"的风口。

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眼界,格局,和思想。眼界这个东西,在我们没亲自见识过更多其他东西时,往往不会觉得它小。可以说,我们都是井底之蛙,只是井口的尺寸不同。眼界宽广的人能够看到更广阔的天空,而眼界狭隘的人,眼中只有那方寸的蓝天。

一切都不是外因的束缚,而是来自我们自身的限制。眼界狭隘就不要埋怨路途太窄,使你裹足不前的,从来都是你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来都是你梦想的力量太微弱而已。

如果眼界不打开,永远专注于眼下的一亩三分地,人生格局也会变窄。当你拥有了宽广的眼界,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遇。真正的强者,是在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后发现,原来我的世界如此狭隘。

人活一世,需有一定的高度和格局,有了高度以后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幸福,没有一定的高度和大的格局,他的所见所闻,都是问题和鸡毛蒜皮。

因此,人在有了一定的高度和格局以后生活中的所有困难都不再是巨石,而是一颗沙粒,没有了强大阻碍,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然而,生活中总是有人格局很小,这样的人难免会站在低处看垃圾,而那些有大格局的人,才能够在高出看到风景,才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

高山低谷,是仙是俗,由高度和格局所决定。人,一旦有高度,整个思想都会超凡脱俗;然,一个没有高度的人,他的思想只能是俗之又俗。超凡脱俗的人再不济考虑的也是生活大事,而俗之又俗的人追寻的永远是蝇头小利。

格局大的人放眼未来,格局小的人只盯眼前。刘邦项羽争夺天下,项羽可谓是占尽先机,但最后还是输给了布衣草民刘邦,这主要就是两人的格局不同。

李世民曾经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水能付载舟亦能覆舟。原本项羽可以顺利登基,但是他最后张狂无比,烧杀抢掠失了民心。最终乌江自刎,惨败刘邦。

这种结局就是项羽的格局不够大所造成的,他只顾眼前利益,而且对于贤人瞧不上眼,最终没有考虑到长久的人心,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最后即便手中有很多王牌也摆脱不了失败的厄运。

又有人说,项羽如果能够回到山东卷土重来说不定会重新胜利,但是项羽只盯眼前利益,看不到未来的曙光,最终乌江自刎,再也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败得彻底。

而刘邦虽然一介草民出身,但是他有鸿鹄之志,任人唯能,最终取得天下。当刘邦胜利在望的时候他没有掉以轻心,花重金要项羽的性命,为未来项羽归返消除隐患,如此汉室天下才能够稳坐数百年。

人生若没有高度和格局,他们就不会有长远的目光,不会考虑到未来,只会盯着眼前的问题斤斤计较,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利益损害到大利益,最终还是得不偿失。

没有高度和格局的人看到的都是问题。没有高度和格局的人他们遇到困难以后首选是抱怨,最终生活只剩一地鸡毛;拥有高度和格局的人遇到困难的首选是解决问题,最终在经历困难中获得成长。

《菜根谭》有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为人处事要将自己的聪明藏在愚笨之中,不能锋芒太露,过于表现自己。

宁可用谦虚来收敛自己,也不能太自视清高,做人要懂得“藏拙”,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

一个人要想过得安稳踏实,是需要表面上看起来落后别人一点的,如此才不会招致太多嫉妒的目光,这样也会给自己省去不少的麻烦。

懂得收敛是一种智慧,愚者才事事锋芒毕露。一个人不管身处何种地位,都要学会谦逊低调,万不可处处高调做人,强出风头。

俗话说:“山不露其高,不影响其高耸云端;海不露其深,不影响其容纳百川”。做人,当智则智,当愚则愚,愚也是一种智。必要时,装一个“愚者”,做一个“糊涂人”,都乃明智之举。

成熟的麦穗总是谦虚地低下头,而那些腹中无物,既干又瘪的稗子,却总是锋芒毕露、趾高,气昂。而真正优秀的人,愿意藏锋守拙,放低自己的姿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这种低调而谦虚的做人学问,多一些深思熟虑,少一些锋芒毕露。若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即使你再有才会,也很难有大的作为!

藏拙,在独处中提高自我增值,有一句话说:“真正拉开你与他人差距的,有时候恰恰就是独处的时光。”

当一个人境界高于能力时,懂得“藏拙”,在独处中修正自己,只有当境界与能力相匹配时,你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俗话说,站的越高,摔得越疼,当一个人的地位越来越高时,就更应该说话做事都小心谨慎,因为这个时候等着看你笑话的人多了去了,只有学会藏拙,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鬼谷子曾经说过一句话: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小聪明、把别人当“傻子”的人,不要揭穿他,但更不要让自己成为那样的人。

做人最忌讳“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他们看重眼前的蝇头小利,总觉得别人是太傻才不争不抢。可实际上,不是别人不争不抢,而是不屑。做人,要懂得世故,但别成为世故之人。

作家毕淑敏曾说:“你不能要求拥有一个没有风暴的人生海洋,因为痛苦和磨难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塘。”

人最难得的是经历厄运磨难后,没有自怨自艾,依然保持心底的那抹善良与美好,治愈自己的同时,也治愈了他人。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可见,对于人来说,头脑有智慧是生存之本。每个人都想做聪明人,更希望用自己的智慧获得更多的利益,得到更多人的佩服与赏识。但是,如果聪明过头,反而是一种愚蠢。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在他人面前卖弄知识;有财富的人,不会为了炫耀自己所拥有的,就随意张扬;内心富足的人,不会过度在意自己的外表。自信与底气,是由内而外的,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够保持低调,这是一种达观的态度。

钱与地位固然可以让你过上舒适的生活,可是人生漫漫,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险阻和考验,外在的东西是无法控制的,你能掌握的应该是你内心所不能被拿走的东西。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有钱有势,而是有这三个特质。心境好,对生活乐观《养真集》中写道:“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人生有太多的事情总令人生气和遗憾,有的人,会为了一点小事就感到忧愁不已。

可是,美好的生活并不是要拥有许多的物质,才能过得开心。最关键的还是要看自己的心境,人总得学会放下,即便生活充满着许多的不公和难题,也要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当我们遭遇考验的时候,会觉得天都塌下来了,自己就算再也努力也无法扛过去了。可是,人生的每一次转折点和机遇,往往是当你坚持下来的时候,才寻找到的。

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并不是有钱有势,而是心境好,总是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一切变故。

有一句话说:“昨日的压力,不过是今日的笑话。”会过错的就不是对的缘分,你要坚信一切困难都会过去。心境好的人,心胸无比开阔,他们凡事都会往好处想。先安顿好自己内心的情绪,才能激发出更多的能量,去战胜所有的艰难险阻。

人生就像是一场辛苦的旅途,往前走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逆境,如果总是忧心忡忡,那么就无法看见远方更美的风景。

当你能乐观地笑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把所有的烦恼和难过都抛之脑后,也能顺利抵达幸福的目的地。沉稳冷静,不被情绪左右。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什么能力很重要,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

其中一条高赞回答是:“遇事迅速恢复平静的能力。”能够做到不被情绪所左右的人,内心更加强大,遇事不慌不忙,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经历一些重要的场合,比如第二天需要和客户有一次深入的交谈,需要准备详细的资料等等。

那么容易感到紧张的人,头一天晚上就会开始焦虑不安,甚至会出现失眠的情况。等到了现场,如果交谈的过程中出现了自己无法应付的问题,便会感到无所适从,脑子一片空白。

而真正厉害的人,虽然内心同样感到很慌张,但他们会尽力做到让自己的心先静下来,不被情绪所影响。

处理事情的时候,思路会更加的清晰有条理。遇事不慌,在危急关头能寻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有的人脾气急躁,总是沉不住气,最终只会把事情越办越糟。《菜根谭》里说:“鲸豚沉潜于大海,幽兰沉湎于山谷,从容沉静与纷扰,清明沉淀于心灵。”

沉得住气的人,可以稳住自己的心,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唯有心定了,你才能走过最黑的夜,并看见远方明亮的光。

如果你想要成为厉害的人,不要只顾着赚钱,而是要先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那么,未来不论你遇到多大的难题,都能坦然应对。

低调谦逊,修为好。有句谚语说:“骄傲源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自视过高的人,他们很难保持谦逊的态度,总觉得自己是最了不起的。太看重自我的人,就像是在黑夜行走的人一样,早晚会摔跟头。

真正厉害的人,活得越低调和谦逊。他们懂得珍惜身边出现的每一个人,并且看得到朋友的优点,相处的过程中彼此可以相互学习。

谦卑的态度不是看不起自己,而是尊重别人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人一般修为都很好,是值得信任的朋友。

尤其是在工作中,靠一个人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因为有钱有势,而是身上具有谦逊低调的特质,懂得留一点优越感给别人,也会适当把功劳让出来,最终才能建立更亲密的人脉关系。

有凝聚人心的人,往往可以赢得别人的认可,未来的路也会越走越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曾说过:“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真正厉害的人,更懂得顾及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拥有这一特质,需要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只有心里足够谦卑,才不会只顾自己的利益,而是可以做到换位思考,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很舒适。

生活中那些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不是有钱有势,而是活得十分低调与谦逊,这样的人修为都很好。他们不居功自傲,并且充满智慧,这才是最了不起的才华。

真正厉害的人,身上往往有以上谈到的三个特质,占一样都很好。悲观者容易因为现实的困难就放弃自己,而乐观的人可以及时调整心态和看法,不管前方的路有多难走,他们都会努力地往上爬。

这个世界有许多事情我们都无力改变,有时候会感到灰心丧气,但带着悲观的情绪去生活只会困在深渊里。越是优秀的人,越能接纳现实的情况,当你学会换另一种思维模式去看眼前的风景,难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处事沉稳冷静的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钱钟书说过:“那些花了很久才想明白的事,总是被偶尔的情绪失控,全部推翻。”外在的东西是会消散的,唯有成熟的思想才能让你扛过一切难题,最终并抵达港湾。

低调谦逊的人,更加关注自身的世界,并且愿意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别人的优点,他们活得简单、务实,多数人都愿意靠近。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格局小的人,他们容易目中无人,只会不断地夸耀自己。这样的人就算家境优渥,可真心把对方当朋友的人并不多。真正厉害的人,哪怕自身有很高的成就,也不会刻意地表现出来,而是会以谦逊的态度和所有人相处。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有一句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君子之所以斗不过小人,是因为:君子总讲道义,小人总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

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已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做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人生在世总有志存高远的时候,毕竟少时皆有凌云志,人不轻狂枉少年。在人生的旅途之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志气,挥斥方遒、一览众山小。

心中有梦想、有激情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才能够在失败之后重拾信心卷土重来。

有志之人从不会吃嗟来之食,更不会随波逐流庸庸碌碌的平凡的活着。志气是面对生活最好的坚强武器,无论什么时候心中有那么一股劲的人总是能够绝境求生,改变很多事情的结局。

你或许会说生活很现实,那些所谓的“斗志”、“志气”在真正的现实面前总会显得微不足道。

因为生活总是可以磨平很多人锋利的棱角,所以与其固执地和生活做对抗还不如顺从时代和社会的改变,去调节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

诚然,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太过于鲁莽冲动而不会收敛自己锋芒的人总是会吃亏的。正所谓“枪打出头鸟”,锋芒毕露的人总是更容易遇到更多的考验和质疑。

但是你要明白的是:人活着一辈子总要有点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总是去顺应或者将就一些社会上的规则,很多时候只要你坚持住了自己的底线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当然,懂得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并不是说你这个人就善于谄媚、工于心计,相反的,你更要懂得人这一辈子,很多时候需要“忍”。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人生的很多时候学会“忍”才能够更好的明哲保身,避其锋芒。

因为只有一时的蛰伏一旁,才能等到更好的时机来展现自己、获得成功,再者你要知道的是“忍耐”、“退让”不等于说你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

在人生的很多境地当中有平坦顺畅,也会有艰难险阻,前者固然安逸但不是时时刻刻都能身处,故而后者即便艰难也需要你敛去锋芒,忍一时。

当和朋友闹矛盾、产生分歧时你需要“忍”,切忌冲动鲁莽,因为只有冷静下来好好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

朋友之间有纠纷是很常见的,有的人选择用暴力解决,或者刻意地去冷暴力。但在此之间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对彼此来说带来的更多的都是伤害,以至于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够切实地去解决问题。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脾气,但如果真的彼此在意的话,就更应该冷静下来去想办法化解矛盾。

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你应该知道的是在任何时候,冲动都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忍”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个更聪明的决定。

再者既然彼此能够成为朋友那就说明彼此之间是有牵绊的,又何必为了一些生活之中微不足道的琐事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呢。

其次,在职场当中,和同事、领导之间有争执时要学会“忍”,不能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有效的沟通才是做好工作、团结集体最好的办法。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你总是和同事之间有口角矛盾,先不说是谁对谁错,你要知道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工作处理不好,而领导也会怀疑你的能力。

再者,身为员工和领导之间有意见上的不统一时,如果你固执的以为你是对的并且总是急于去否定对方,那么只能说明你或许有很棒的工作能力但却没有适应职场的情商。

你要知道,在职场当中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味的去纠结一些人际关系和纠纷只会让你停滞不前。

所以与其针尖对麦芒,倒不如学会冷静下来思考,毕竟冲动是魔鬼,或许你会得到一时的宣泄,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谁也不想面对的。

当你和伴侣或者恋人产生矛盾的时候要学会“忍”,这不是迁就更不是勉强,若是真的爱对方、关心对方,你就要知道冷静下来处理问题是很必要的。

情侣之间是最亲密的,也是最能直面两个人身上所有优缺点的,在任何时候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恋人都会对彼此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在经过最初的磨合之后也总是能够想对方所想,双向奔赴共同进步。或许有人也会较真的以为对于一件事情一定要分个对错,打破砂锅问到底,但是这个特点或者说习惯显然不适合用到恋爱中来。

因为有时候情侣之间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谁对谁错了,而是一种态度,对于一些事情的对错、真假太过于执着反而不好,因为这样伤害的还是彼此。总而言之,人生之中的所到之处、所遇之人、所见之事或许都会需要你去面对一些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是不可一世、汲汲营营,还是冷静忍耐、察言观色,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希望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忍耐的本领,少一点自我,多一些将心比心;少一些执着,多一点从容;少一份强求,多一份淡然。

成年人,遵循自己的内心,远比别人的看法更重要。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人会陪伴你一辈子,只会陪你走过一段路程,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寂寞是无人相伴的旅程,是没有星光的夜空。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庄子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在庄子看来,寂寞是万物的根本,人也只有在寂寞中,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认识自己。

每个时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遵从于自己的内心,用一生的时间,在寂寞中思考、做事,直到有一天,他们从容离开。寂寞,是一种高处,而高处是不胜寒的。身在高处徘徊,可尽览极致风景;心在高处寂寞,却能收获别样人生。

只有那些不过分追求物欲的人,方能内心平静、宠辱不惊,有所作为。耐得住寂寞,才能对真正所爱好的事情专注持久,才能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不见异思迁,向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终总会有所收获。向内求索,向内生长,与自己交心,终能让自己收获安宁。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正常的人,都想自己的生活幸福和快乐,而人生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是什么呢?虽说各有回答不同,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离不开人的精神追求,离不开对人的思想境界追求。

在这个多彩的社会,一个人的物欲太多,对金钱的追求看得就重了,便会财迷心窍,在物欲中不能自拔,人也就活得很累。有道是: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一个人有了贪欲,便会在贪欲中不能自拔,使人生走上邪路。

这世间,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别和自己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别和生活过不去,因为生活还要继续。这个世界,充满着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也改变不了过去,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好当下。

​有的东西该忘记就忘记,人常说“难得糊涂”,“糊涂”不是愚笨,反而是聪明人难有的境界。大智者若愚,别计较太多,人才会容易快乐。

​人生没有什么不可失去,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的,一切的痛苦源于你太过于患得患失了,因为害怕失去,所以执着生苦恼。

​其实人生的一切,物质名利也好,亲情爱情也罢,只是你的一个“缘”,再好的东西也不会一直存在。缘分尽的时候,是不得不走,留不住。与其强求,不如释然。

做人要做自己的主人,人活得很累,就要给自己减负,给自己减压,学会放下,学会做人生的减法,学会舍取,放下物欲,放下名利,放下攀比,放下享受,做人只有淡泊了名利,看淡了人生,便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人就活得轻松自在了,人也活得不累了。

人是有情感的,只要是人都会有物欲,但一个人追求物欲要适度,这个度就是人生的底线,不可超越,做人没有了底线,追求物欲生活超过了度,人生就会“偏道”。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只要是人都需要有物质生活,也是需要钱财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淡泊,就是放下。

可有的人就是经不住诱惑,为了欲望,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钱迷心窍。人生需要学习、需要悟道,只有学习和悟道,才能启人心智,才能自律前行,做一个明白的人,智慧的人,如此,才不会被物欲所惑,做自己的路,行自己的道,成就自己的人生。

共勉!

作者:青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