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石马镇何氏(兴宁张何两姓泯仇记)

提示:民国初期(1927年),兴宁永和镇石陂角发生一场张、何两姓惊心动魄的械斗,尔后引发双方打官司,状书递到南京国民政府第八民事法庭那么,这场官司谁胜谁负、张何两姓最终能否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关于这个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跨越年代长的故事,且让笔者为你慢慢道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兴宁石马镇何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兴宁石马镇何氏(兴宁张何两姓泯仇记)

兴宁石马镇何氏

提示:民国初期(1927年),兴宁永和镇石陂角发生一场张、何两姓惊心动魄的械斗,尔后引发双方打官司,状书递到南京国民政府第八民事法庭。那么,这场官司谁胜谁负、张何两姓最终能否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关于这个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跨越年代长的故事,且让笔者为你慢慢道来。

张何两姓称兄弟让地建房情意浓

故事先从康熙年间(1668年)说起,永和镇石陂角居住着张、何两姓人。落居兴宁的张氏七世祖张钺,建有一座围龙屋“竹围里”,此屋外边绿草茵茵,竹影婆娑,引来何公时常到这里放牧。张公热情邀请何公进屋饮茶下棋。久而久之,两人产生了一种难舍难离的情谊,结拜为异姓兄弟。若干年后,张公让出一块荒地给何公搭建一个竹寮,下雨天给牲畜躲雨或夜晚圈养。过了一年,张公又让何公拆掉竹寮,并把旁边的一座伯公亭移至对面的荒坡上重建,慷慨大方让出地皮给何公起楼建屋(老何屋),与张公的“竹围里”相排而立。何公感激不尽,嘱咐子孙后代要像爱护自家的屋一样爱护恩人张氏的“竹围里”,兄弟之情永存千秋。

过了一段时间,张公家来了一位风水先生,他左瞧瞧右看看指着屋对面的伯公亭神秘道:“依我看,将来何姓人财丁兴旺,要胜过张家人。”

到了康熙17年(1678),果真应验。何公家族羽翼渐丰,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钱包鼓胀的何公焕文又在松树附近的山坡处建一座大围龙屋(即何氏“下新屋”)。张公由衷地为何公高兴,对风水先生之言也不当作一回事,两姓人照样亲如兄弟和睦相处。

“张胜昌大厦”竣工何连长施计焚屋

时过境迁,过了230多年即民国初年后,两姓人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产生抵牾。张公后裔忆起昔日风水师说过的话,心里五味杂陈,但苦于没有良策抑制何氏家族日渐昌盛的局势。一天,张氏有家丁献计:“把石陂角的水陂筑高一尺,让水多灌溉自家田庄,减其水源流入何家田里。这样一做,何家人肯定要与我们闹,我们正可借题发挥,出手遏制何家。”二十世的张琮公觉得言之有理,于是立马派人运材料筑水陂。这一举动果然奏效,到了春耕秋种季节,极大地影响耕作而激怒何氏家族。两姓人之间,时常因一些小事动刀动枪大打出手,弄得张何两姓人寝食难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张氏二十二世的胜麟(1877-1912)、胜财(字伟南,1884-1972)、胜群(字价城,1892-1945)三兄弟被他人以“卖猪仔”的身份赴南洋打工后,不过十来年他们兄弟三人,便在柬埔寨丁市成为小有名气的“胜昌行小老板”。在外发达后的张家兄弟,于1924年选址在老家凹头岭建造“张胜昌大厦”,于1927年落成,屹立在何氏“下新屋”对面,由此加剧了何氏家族的不满,认为建造大厦占用何氏田地又破坏了祖屋风水。这年冬季,适逢在潮梅粤军第二军任特务连连长的何公侄辈焕强从部队回乡探亲,何氏长者约见他密谋。

何焕强返回部队,心中郁郁寡欢。刘军长见其亲信心事重重,必有难处缠身,于是关切地问:“何连长,有啥困难,尽管道出,本官愿助一臂之力。”何焕强便竹筒倒豆子般道出原委。刘军长听后安慰道:“慢慢来,别着急,本官自有办法。”

何焕强听到此,心里豁然开朗:唯有使用武器才能拆除冤家的“张胜昌大厦”。过了半个月,何焕强从乡下带来几名小伙子冒充张氏族人参军。由于刘军长格外信任何焕强,不查不问便命令军务股的人给这几位小伙子配发服装和枪支。几日后,何焕强急匆匆向刘军长汇报说,这几位张氏年轻人违规携枪逃回家里去了。刘军长听后勃然大怒,命令他带几个精兵去捉拿逃兵归案查办。何焕强心想事成,连忙率兵赶回永和镇石陂角,给何姓村民配发军装和枪支,警戒四周,然后唤几名士兵放火烧毁“张胜昌大厦”。大火烧至半夜时分,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后,何焕强又派人把“张胜昌大厦”的墙基统统挖掉,不留片瓦。事毕,何焕强欲派人放火烧“竹围里”。长者出面制止道:“祖公生前发过誓,要保护好张氏的竹围里,晚辈万万不可妄动。”故此,“竹围里”这座围龙屋至今仍保持原貌,而“张胜昌大厦”却片瓦不留。

张何两姓打官司何蔚张英泯恩仇

“张胜昌大厦”被何氏族人拆掉后,张氏族人愤愤难平,请律师写状纸告何氏后裔忘恩负义、非法焚烧“张胜昌大厦”。何家人找来律师反诉张氏族人“逃枪集枪自行焚烧”,与何家没有半点干系。此状一直告到南京国民政府第八民事法庭,该庭庭长何蔚(字慎其,1883—1970)是永和镇沙坪人,对这场家乡两姓内斗的来龙去脉他一清二楚,为解除何张两姓几代人结下的冤仇,何蔚朱笔一点批阅道:“旧恨新仇不能重演,何张两姓应以和为贵。”复函传至兴宁县府,时任兴宁县国民党自卫总队长张英(1891—1962)大义凛然,遵循何蔚庭长的复示,斥资操办筵席宴请何张两姓长者。在张英的劝导下,张何两姓和好如初。

解放后,张何两姓通婚联姻,和睦共处。两姓人拍手盛赞:张英、何蔚二人宽容大度,为张何两姓人泯仇有功,是为佳话,流传至今。还有尾声:

张何两姓和好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在海外事业有成的张价城兄弟决定再造一个大屋,并委托兴宁县有声望的热心开明绅士、大名鼎鼎的建筑设计师刁伴琴、刁立吾、刁汇川诸兄弟全权负责。最后选址在宁中乡古塘村的一块风水宝地开基,其规模、样式则完全依照1927年被何姓人烧毁的“张胜昌大厦”重建一座围龙屋,取屋名为“鑑光庐”。建筑施工则是由当时兴宁最出名的许锦先师傅负责。张价城随即派专人前往上海请与张家有特殊关系、被誉为“中国奥运之父”的王正廷题写了雄浑苍劲的“鑑光庐”三字,并具“王正廷民国二十四年”。1937年(一说1935年),崭新的三横二栋一围龙,有80多个房间、杂间的“鑑光庐”大厦终于落成,显得特别的雄浑、端庄、大气。“鑑光庐”落成时,前来祝贺者众,其中一位宾客贺诗曰:

成社新迁到古塘,清河望月著长江。

伟驻安南谋承启,价值连城数鑑光。

诗中既点明了从永和镇大成社迁来宁中古塘和张伟南伯公长驻安南(南洋)经营生意的家族史实,又嵌入了建屋者张伟南、张价城的名字,还标明了“承启”堂号和“鑑光”屋名,的确是一首好贺诗。

(注:文中一些史实资料来源于《兴宁张氏源流考》,张长兴对本文亦有帮助)

□刘波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