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刀和石斧(我们常说的二把刀和半吊子有什么区别)

“二把刀”是老百姓对从事某项工作能力不足、技术不精的人的称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写到:“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对于“二把刀”这个俗称,一般认为来自泥瓦匠,但具休的说法也不统一一种说法认为,“二把刀”是指瓦工干“兼职”因为瓦工一般只在夏秋季节干活,冬春时节则赋闲在家闲暇时他们会从事些其他劳动.比如贩卖水果、蔬菜等,尤其是卖青萝卜,所以瓦工一般都有一手雕萝卜花的手艺正所谓夏天“砍砖”、冬天“砍萝卜”,于是就有了“二把刀”的称呼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人们习惯把技术最好的泥瓦匠称为“头把刀”,“头把刀”常常负责垒墙角,叫“把垛子”;而技术不够好、只能勉强干活的泥瓦匠则被称为“二把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石刀和石斧?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石刀和石斧(我们常说的二把刀和半吊子有什么区别)

石刀和石斧

“二把刀”是老百姓对从事某项工作能力不足、技术不精的人的称呼。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写到:“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对于“二把刀”这个俗称,一般认为来自泥瓦匠,但具休的说法也不统一。一种说法认为,“二把刀”是指瓦工干“兼职”。因为瓦工一般只在夏秋季节干活,冬春时节则赋闲在家。闲暇时他们会从事些其他劳动.比如贩卖水果、蔬菜等,尤其是卖青萝卜,所以瓦工一般都有一手雕萝卜花的手艺。正所谓夏天“砍砖”、冬天“砍萝卜”,于是就有了“二把刀”的称呼。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人们习惯把技术最好的泥瓦匠称为“头把刀”,“头把刀”常常负责垒墙角,叫“把垛子”;而技术不够好、只能勉强干活的泥瓦匠则被称为“二把刀”。

当代语境里的“二把刀”,被引申出了很多意思。比如有些所谓的“专家”“权威”,常爱说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爱好"指点迷津”“挥斥方遒”,实则学业不精,其观点往往漏洞百出。又比如,有人将自己包装成武功盖世的大师,广收弟子,四处讲座,结果真上了赛场,半分钟都撑不下去,只挨了一拳便倒地不起,徒留笑柄。这种人说是“二把刀”,实际上就是江湖骗子。

也有人把“二把刀”称作“半吊子”的。“半吊子”是指对某种知识只有粗略、肤浅或零星了解的人,或者技艺不高胆子却不小的人,还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轻浮的人。这样一看,“二把刀”和“半吊子”的确有些像。

说起来,“半吊子”这个诙谐的称谓还与古钱币有关。古钱币外圆中间有方孔,也被称为“孔方兄”。古人为了便于数钱、付钱和方便携带,就用绳子从孔中把钱串起来,一千枚为一贯,也叫一串。到了清朝,一串又称一吊。一千枚钱串一吊,那么五百枚钱只是半吊,不能满串。倘若只有二百五十枚,连半吊也凑不足,那就更不行了。于是,“半吊子”“二百五”也由此引申而来,用来嘲洞那些水平不够、做事不行、行为鲁莽的人。这么一说,“半吊子”可不仅是技术上不过关了,更重要的是在行为认知、为人处世上也不合格。

用“二把刀”“半吊子”来形容某些人虽然含有贬义,但却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这些人的真实水准。有些“二把刀”“半吊子”做的事,的确让人贻笑大方。比如,有“大师”把“身陷囹圄”念成了“深陷灵佑”,把“吹毛求疵”读成“吹毛求屁”,还有“名家”把“苦心孤诣”读成“苦心孤旨”,这还无大碍,顶多是博人一笑;但是对于某些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二把刀”“半吊子”就太让人放心不下了。就拿司机这个身份来说,现在马路上的“二把刀”司机还真是不少,刚拿了几天驾驶证就敢上路风驰电掣,见车就超,见缝就插,握着方向盘却把握不好方向的“马路杀手”,着实让人提心吊胆。

记得多年前,去采访某警官学校。学校的体能搏击训练课“总教习”对我说,如今好多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为了躲避高强度的训练,有的家长不惜托关系、找门路,希望他在平时训练和专业考核时能够“通融”一下,让自家孩子“轻松过关”。这位“总教习”严肃地说:“我'高抬贵手’容易,他家的孩子毕业后从警可就成“二把刀”了,别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连能不能保护自己都成问题。所以,凡是在我这里托关系、走路子的,我一概更加严格要求,体能搏击不过关,文化课就算满分也不能毕业!”

专业上的“半吊子”,折射出的往往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偶尔也踌躇满志,但更多时候却在纠结和躺平中蹉跎,最终错失机遇、辜负年华,徒留人生遗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