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

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1)

故宫是我国有名的文化景点,里面庭院深深,宫殿、门口不计其数。隆宗门是故宫乾清门旁边的小门,在隆宗门外侧是慈宁宫,在隆宗门内侧便是雍正帝时下令设立的军机处的所在,因此隆宗门在清朝中后期是非常重要的通道,王公贵戚没有皇帝的旨意都很难通过。

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2)

现如今我们游览故宫,不知去过故宫的朋友有没有留意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如此重要的皇宫禁地,这支箭从何而来呢?历代清朝皇帝怎么会容忍这么一支箭存在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揭秘隆宗门匾额上的这支箭背后隐藏的秘密。

大清王朝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势蒸蒸日上,大清朝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乾隆皇帝晚期却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六下江南游山玩水大肆浪费,地方官吏更是贪污奢靡成风。老百姓受到官僚地主的层层盘剥,加上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因此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届时一些宗教开始借机渗入,利用穷苦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蛊惑老百姓,一时间各种宗教组织盛行,轻则敛财以自富,重则将矛头直指清政府以求建立新政权。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白莲教,从单纯的宗教组织演变为反清的秘密组织,并在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前后持续长达九年才被清政府镇压下去。

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3)

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主要分布在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天理教最早名叫八卦教,在嘉庆初年以治病救人的噱头吸引了很多穷苦百姓入会,其掌教的领导人多是通过信徒缴纳的入会费(当时称为:“根基钱”或“种福钱”)来敛财。

嘉庆初年八卦教出了个厉害人物名叫林清,组织融合了八卦教(九宫教)、荣华会、白阳教、红阳教、青阳教等教派,成立了天理教。新的天理教除了有自己的宣传手册,还按照道家八卦设立了八个掌教,其中震卦为七卦之首。林清此时野心膨胀,不再满足于挣点小钱,而是许诺信徒将来给予官职和土地,以“杀害官兵,以应劫数”及“若要吃白面,除非林清坐了殿”等口号引导信徒仇视清政府,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

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4)

嘉庆十六年,林清召集天理教的骨干成员召开了“一大”,确定了武装暴动的起义计划。林清在大会上做主题报告,命令信徒们今后重点在京城附近发展新的信徒,吸收一些皇宫中的地位低微的太监为将来的起义做内应;同时选拔青壮年组成正规军,秘密打造武器装备。

随着准备的日渐充分,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林清当得知嘉庆皇帝准备秋天去热河狩猎,自觉时机已到,准备定于当年九月发动起义,按计划李文成和冯克善组织河南和山东的信徒就地起义,林清则组织京城的信徒就地起义,然后三方势力会师袭击嘉庆皇帝的銮驾。林清认为:只要消灭嘉庆皇帝的銮驾,届时清廷将土崩瓦解,就可以将其驱逐出关外。

九月初七,天理教骨干李文成在山东准备起义的时候不幸被捕,河南起义的计划亦被当地官府侦破。李文成的部下为了营救李文成提前发动起义,很快打下了县城并救出李文成,随后山东和河南等地迅速爆发起义,一时间山东河南烽烟四起。

此时林清还在紧密筹划京城的起义,不知道山东河南两地起义军发生的事情。但是热河的嘉庆皇帝却得到了八百里加急,听闻天理教在河南山东同时起义大为惊慌,一面下令紧急回銮京城,一面调兵遣将。嘉庆帝命令钦差大臣带兵从直隶省南下,命令山东巡抚和河南总督从东西堵截。

《清史稿》记载:“河南滑县八卦教匪李文成纠众谋逆,知县强克捷捕系狱。其党冯克善、牛亮臣陷县城,克捷死之。直隶长垣、山东曹县贼党咸应。上命高杞、同兴防堵,温承惠佩钦差大臣关防剿之。”

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5)

至此,天理教山东、河南和直隶三路围攻嘉庆帝銮驾的计划成为泡影。但是此时的林清仍对发生的这些变故一无所知。

九月十五日,两百余名天理教教徒在林清的带领下手持武器,身穿白色衣服并佩戴天理教的特定标识,冲向紫禁城。天理教信徒们分成两路从东华门和西华门杀入紫禁城,一贯养尊处优的侍卫们瞬间惊慌失措,毫无抵抗之力。于是起义军轻而易举地攻入了紫禁城内。

起义军怕清军援军赶到,冲进皇宫之后便立即关闭了西华门和东华门。此时宫内早有加入天理教的太监接应,起义军一路向皇宫内冲杀,从西华门冲入的起义军在太监杨进忠带领下一路冲到隆宗门。

皇宫的侍卫和起义军在隆宗门展开了一场激战。

侍卫们为了保护宫墙内的王公贵族关闭了隆宗门,起义军便用梯子翻墙而入,双方交战过程中一度使用了弓箭等远距离杀伤武器。激战中,一支弓箭便射到了隆宗门上。

翻墙而过的起义军战士一直冲到了“养心殿”,吓得宫中的王公贵族、宫女太监和妃子们狂呼乱叫。此时在上书房读书的皇次子旻宁听到外面的喊叫声,立马取出火枪带领侍卫前往查看,看到起义军挥舞着大刀长矛四处乱看,于是开枪击毙了数十名起义军。侍卫们此时相继赶到,将养心殿等关键地方保护起来。

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6)

《清史稿》记载:“是日,奸人陈爽数十人突入紫禁城,将逼内宫,皇次子用枪殪其一人。一贼登月华门墙,执旗指挥,皇次子再用枪击之坠,贝勒绵志续殪其一。王大臣率健锐、火器营兵入,尽捕斩之。”

此时李文成的大军却陷入了清军三路大军的包围,未能按期赶到京城。林清带领的起义军在京城外进攻受阻,被迫退回,由于起义军攻入皇宫的人数太少,最终交战中寡不敌众全部阵亡。

嘉庆帝在銮驾回京的路上,听闻起义军攻入了皇宫惊慌不已,立即下令取消了祭拜皇陵的安排,仓皇回到京城。在嘉庆帝一行回到皇宫途经隆宗门的时候,看到交战留下的痕迹,发现了射在隆宗门匾额上的弓箭感慨不已,当即下旨:“要铭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鉴,任何人都不能拔掉匾额上的弓箭!”

第二天,嘉庆皇帝颁布了《罪己诏》:“自川、楚教匪平后,方期与吾民共享承平之福,乃昨九月十五日,大内突有非常之事。汉、唐、宋、明之所未有,朕实恧焉。然变起一朝,祸积有素。当今大患,惟在因循怠玩。虽经再三诰诫,舌敝笔秃,终不足以动诸臣之听,朕惟返躬修省耳。”

话说次日林清在城外被清兵捕捉,不久和太监刘进亨等一起在菜市口斩首。而李文成部队则被数万清军围困,与清军开展肉搏战,最终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自焚而死。

为什么故宫匾额上有根箭(故宫隆宗门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生锈的箭)(7)

这次暴动之后,大清朝便开始了时运不济,风雨飘摇的岁月。1912年清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大清王朝灭亡,距离这次天理教起义整整一百年,这次暴动似乎是冥冥之中给世人的一种暗示,揭开了封建王朝最后风云突起的百年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起义中才能平庸的皇次子因持枪射杀起义军受到嘉庆皇帝的器重,被封为智亲王,秘密定为皇储。从此大清王朝逐步开始没落。

作者:长啸,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