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1)

冯宝,冼夫人统领的高凉古郡

冯盎的家世背景

冯盎(566-646)是爱国爱民的巾帼英雄-冼夫人(522-602)和冯宝(?-558)的孙子。冯宝是北燕末代皇帝冯弘的曾孙。北燕被灭后冯氏300族人从辽宁迁移到岭南地区,被梁朝皇帝封为高凉刺史。为了在当地立足冯宝娶了当地首领的女儿,也就是冼夫人为妻。成亲后夫妻共同用律法和礼仪教化高凉地区百姓,使得高凉地区“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当时岭南的部落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大哥,冼夫人一直想改变这种管理方式,主张教民以礼。所以对于和北燕皇室的后人联姻冼夫人也是同意的。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2)

粤剧《谯国夫人》冼夫人大婚造型

冼夫人一生维护岭南百姓的安居乐业,推行中原的牛耕,兴修水利,选种施肥;并且无偿向农民提供种苗和农具。又兴办教学,传授医疗知识,收复海南,深受岭南和海南的百姓爱戴。

62岁那年冼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独生子冯仆(558-584)去世了,留下了三个嫡亲孙子,大孙子冯魂,二孙子冯暄和老幺冯盎。那年冯盎18岁。冼夫人经常拿出朝廷的赏赐之物教育后代说:汝等宜赤心尽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隋书 谯国夫人传》 你们应该将赤诚忠心献给天子。我经历了三朝天子(梁陈隋),唯一凭借的就是忠心。如今皇家赏赐的东西都在这里,这就是忠孝的报答,希望你们都要记得。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3)

广东高州市冼夫人文化周开幕仪式--模仿冼夫人军队的木偶戏

冼夫人去世后,33岁的冯盎就接过了统领岭南的重任,成为了冯冼家族的大家族。他一生不改祖母冼夫人的遗志,始终没有让岭南独立于祖国的疆土,一直维护着岭南地区和中原皇权的友好联系。

冯盎:平定叛乱,替大哥复仇

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称隋文帝。609年,广东番禺的部落首领王仲暄联合泷水强豪陈佛智起兵反隋,他们杀死了朝廷的岭南总管,切断了岭南和中原的交通,准备自立为王。冯盎的大哥冯魂在平叛中去世了。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4)

冼夫人一生为国为民,百姓感念恩情自发为她建造冼太庙

《资治通鉴》高凉洗夫人遣其孙冯暄将兵救广州,暄与贼将陈佛智素善,逗留不进;夫人知之,大怒,遣使执暄,系州狱,更遣孙盎出讨佛智,斩之。进会鹿愿于南海,与慕容三藏合击仲宣,仲宣众溃,广州获全胜。

80岁的冼夫人顾不上悲伤,马上派二孙子冯暄出战。但是冯暄和叛军陈佛智是好友,在战场上迟迟没有发兵,延误战机。冼夫人大怒。冼夫人直接把冯暄收监后,再派最小的孙子冯盎出征。冯盎没有辜负祖母的期望,迅速地出兵大败了叛贼。隋文帝对冯家的信任度又增加了,所以他马上封冼夫人为谯国公夫人,追封冼夫人去世的丈夫冯宝为谯国公,冯盎为高州刺史,冯暄为罗州刺史(今化州)。并且赐冼夫人以女性身份开设幕府的权力,等于在明面上承认冼夫人的将军职位。

幕府:《册府元龟》:“战国之际,始谓将帅所治为‘幕府’。古代将士出征,军无长处,治无定所,以军帐建府。军帐又称为幕布,后来将帅军府也称为幕府。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5)

冯盎被封为为高州刺史 冯暄封为罗州刺史(今化州)

冯盎:阵前一声大呼,平定血亲动乱

《新唐书·冯盎传》载:“番禺、新兴名贼高法澄、洗宝彻等受林士弘节度,杀官吏,(冯)盎率兵破之。宝彻兄子曰智臣,复聚兵拒战,盎进讨,兵始合,辄释胄大呼曰:‘若等识我耶?’众委戈,袒而拜,贼遂溃,擒宝彻、智臣等,遂有番禺、苍梧、硃崖地,自号总管。”

620年岭南冼家有些人想浑水摸鱼,不仅和地方割据势力高法登进行合作,还杀了朝廷命官,集合兵力想自立为王。那时冼夫人已经去世了,作为接过冼夫人的权力法杖的冯冼两大家族的掌权者---冯盎没有因为想造反的人是自家的亲戚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马上就带着军队亲自将以冼宝彻为首的叛贼打败了。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6)

冯盎:以一人的威严镇服逆反的军队

后来冯宝彻的侄子冯智臣还不死心,一心想要将岭南独立。他又聚集军队想造反。这次冯盎依然没有心软,他骑马来到叛军的军队面前,脱下了自己的盔甲,看着那些想谋反的士兵们:“你们认识我吗?” 这句话的含义是:你们看看我是谁?你们再想想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先人们努力了一辈子才得来百姓的安居乐业。你们这些不肖子孙居然要毁了先人的基业去造反吗?

造反的士兵果然面面相觑,最后放下了武器。冯盎在阵前大吼一声就能镇服迷途的士兵们。从中我们也能知道作为冼夫人的继承人冯盎在军队中不仅非常有威严,而且百姓们也愿意信服于他。士兵们能迷途知返是一件好事,毕竟说到底这些兵士都是岭南人,如果能够避免互相残杀,那是再好不过了。

《新唐书·冯盎传》载:“盎善为治,阅簿最,擿奸伏,得民欢心。”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7)

广东阳江冯盎将军文化大观园内部一景

冯盎:拒绝自立为王,不忘先人遗志,维护祖国统一

《新唐书·冯盎传》载:“或说盎曰:‘隋季崩荡,海内震骚,唐虽应运,而风教未孚,岭越无所系属。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位未正,请南越王号。’盎曰:‘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后来有人对冯盎说:唐朝初建立,民心未服。你统领着20多个州县,土地几千里,手里还有强大的军队,正是自立为王的好时机。不然等唐朝皇帝忙完中原的事情,回过神来就会开始忌惮你了。他会削你兵权,夺你土地的。冯盎拒绝了自立为王,并且转头就把自己管理的20个州县全部献给了唐高祖李渊,还把自己的最出色的儿子冯智戴送去李渊身边当起了侍卫。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8)

广东阳江冯盎将军文化大观园内部一景

这是相当聪明又有远见的做法。因为与其等皇帝自己来要,还不如自己主动献上去,还能博个美名。果然,唐高祖称赞了冼盎的忠心,没有把20个州县全部收下,而是还给了冯盎8个,还任命他为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

而让自己的儿子去皇帝身边当侍卫是一箭三雕的做法。一方面等于告诉皇帝:我重要的儿子都送去给您当人质了,您可以对我放心了;

另一方面也是在皇帝身边放个眼线。毕竟岭南离长安太远了,如果有谁在皇帝耳边吹吹风说岭南冯家人要造反,还没等自家的自白书递到皇帝的书桌前,可能围剿的军队就到家门口了。所以派最得力的儿子去皇帝身边守着,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也好随机应对。

再者冯智戴也可以趁机了解如今朝堂的动向,为冯家将来在朝堂上占得一席之位打下基础。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9)

雄伟的广东阳江冯盎将军文化大观园

冯智戴是冯盎最出色的儿子,他有勇有谋,在岭南的众多部落中颇有威信,有人愿意用性命为他效力。隋朝时冯智戴曾和父亲冯盎一起去朝见隋炀帝,当时冯盎的安保工作就是他负责的,可见冯盎非常信任这个儿子的能力。

隋朝灭亡时,冯智戴还曾被南越的某部落看中,把他抓回自己的部落要挟当首领,后来还是冯盎亲自来要人,冯智戴才得以和父亲一起离开。所以让冯智戴去陪伴在皇帝身边,冯盎是放心的。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10)

百家讲坛:大唐开国下 岭南冯氏

646年冯盎逝世,终年80岁,被追封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冯盎不仅为唐朝平定了多次叛乱,成为岭南最大的首领,使冯家在中央朝廷上有了话语权,冯冼家族的财富和地位也达到了顶峰,更是保护了岭南百姓的安宁生活,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唐朝皇帝赏奴婢万余,地两千里,封大将军、荆州督尉,富贵至极。”

冯盎至今后人有多少(冯盎拒不自立为王)(11)

广东省廉江市冯盎之墓

唐高宗李治有次召冯智戴的儿子冯子猷觐见。冯子猷就从岭南坐船来到长安,船上带了满满的一船金子。这惊人的举措震惊了京城的百姓,很快连皇帝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皇帝派官员来询问,偏偏派来的官员出言不逊,惹怒了冯子猷。于是他不仅私自就把官员给抓了,还向皇帝投诉官员的无礼。而皇帝居然没有处置他,而是马上派了另外一个官员来安抚他。可见当时冯家在朝廷中也不是默默无闻之辈了。

后面来的官员很机灵,他恭谦地和冯子猷结交,追问之前那个官员的过失。冯子猷果然很开心,想以金子结交他。官员不敢收,结果冯子猷拉着脸说:你要不收就是看不起我,那你今天就别想回去了。最后官员只好哭笑不得地收下了。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冯家故意炫富,好以此为借口把财富上交国库,减少皇帝对冼家的戒心。反正此后唐朝每有征战,冯家都会主动献上物资。

参考资料

冯魂_高州隋代人物专题 - 博雅人物网

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数据库

《三燕寻踪上、下》张松、姚韫 辽宁教育出版社

《隋书 谯国夫人传》

《新唐书·冯盎传》

《资治通鉴》

《册府元龟》


end.

喜欢的话,给我点个赞鼓励一下吧.谢谢啦.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宇文读书

如果有哪里写得不明白,请在留言区指点我一下嗷,不胜感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