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

六祖慧能《无相颂》


枯木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1)

《无相颂》

【唐】慧能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2)

六祖慧能(638年-713年),俗姓卢,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佛教之大成者,佛教禅宗第六代传人。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3)

六祖斫竹图 南宋 梁楷(1201)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影响最为广泛佛教宗派,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至六祖慧能发扬光大,其弘扬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使得人们知道佛教不从外来,如众生的佛性本具,主张不拘一格的修行方式,从而使得禅宗广得人心,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4)

梁楷 六祖撕经图

六祖慧能的最著名的佛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指出人的本性先天秉具的佛性就是清净的,只能从自身中去寻求佛性,而不是依靠外部力量。因而靠此极高的悟性获得五祖弘忍的认可,授予禅宗衣钵。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5)

梁楷 达摩面壁

《坛经》是记载了六祖慧能的言行和思想的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撰说并被称作“经”的佛教典籍,为中国重要的国学典籍,流传广泛,对宣传中国佛教和国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6)

梁楷 弘忍逢杖叟

这首《无相颂》选自《坛经》,是六祖慧能谈到修行的法门所作的佛偈。简单明了,富含哲理,用通俗的话语阐述高深的佛理,是六祖慧能惯有的方式。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7)

《达摩六代祖师像》局部(明·戴进画)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心态平和不需要修持戒律,行为正直不用参禅打坐,只需要孝敬、侍奉父母就是报恩,长辈和晚辈相互关爱就是合乎正义。这是告诫那些修行之人,其实不必要繁琐的程序,只需要发自内心,做正直善良的人以该做的事,尽孝道,与人和睦,就是修行。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8)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尊卑相处和睦谦让,对恶劣行为不出言不逊就是忍让。如果能这样,恰似钻木可以取火,出现质的变化,莲花生于污泥而不染,更显高洁。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9)

六祖挟担图 (南宋 直翁 绘)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过就改能够增长智慧,护短固执并非贤良。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10)

六祖捣米图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修行就是每天多做有益于别人的事,成道不是因为刻意的布施钱财。菩提智慧从自己的内心获得,不是告求借用玄幻的外力取得。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11)

五祖送六祖渡江图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依照此法门修行,就可以立地成佛。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12)

惠能的《无相颂》对修行做了精辟分析和指引,认为真正的修行,是为人处事,充满良知,发自内心的孝敬父母,与人和睦相处,行为正直,具有谦让美德,知错就改,接受批评,多做有益他人的事情,这才是修行的正宗法门。至于那些依靠布施钱财,或者苦心修行的,如果自身行为不正直,举止有亏的人,再多的钱财和祈求也是达不到成佛的境界,佛也不会眷顾他们。

{!-- PGC_COLUMN --}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13)

惠能的这首佛偈,其实是传统的道德文化和佛教的缘起论的有机融合,诸法因缘起,诸法因缘灭,过去如果种下了因,等到因缘成熟时必定果报现前,此中有着玄妙的道理。因此告诫人们,要多行善事,孝顺父母,有错就改,那么出家在家一样,都可以“钻木取火”、“泥中生莲”,成就解脱。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14)

2019/5/13榆木斋

六祖慧能颂(六祖慧能无相颂)(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