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剪的意义(一年义剪千余次)

为老人披上围布,利索地将头发剪短、打薄……十几分钟后,无须付钱,老人便可神清气爽地离开。在松江一家理发店内,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上演四五次。

这家理发店位于文涵路,店主陈雨是一名“90后”。去年3月起,她开始为7岁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一年来,她和店里的员工们已义剪千余人次,也“剪”出了一段佳话。

义剪的意义(一年义剪千余次)(1)

2022年,陈雨和店员在社区为居民剪发

2010年,陈雨从老家安徽来沪学习理发。两年前,她开了一家名为“画简”的理发店。去年上海疫情静态管理期间,受周边居委会委托,陈雨欣然答应进小区为居民解决“头”等大事。“我到现在还记得理完发后,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陈雨回忆,那一刻,她深深体会到,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如此幸福的事情。抱着帮助更多人的想法,陈雨萌生了义剪的念头。

理发店经营不易,虽然有人劝说陈雨暂时放弃义剪,但她一直坚持到了现在。陈雨坦言,其间自己确实犹豫过,但当看到老人感激的目光和发自内心的笑容时,她告诉自己:“咬牙坚持吧,就算是为了那些诚恳的感谢。”

在义剪过程中,陈雨渐渐发现,很多老人不只是为了理发才来她的店里,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份陪伴。“因为不少老人的子女都在其他地方工作,平常不在身边。”陈雨说。

义剪的意义(一年义剪千余次)(2)

2022年,陈雨和店员在社区为居民剪发

对于一些特殊的老人,陈雨还把理发和陪伴一起送上了门。去年6月,一名独居老人刚做完手术,行动不便,需要上门服务。了解情况后,陈雨当即决定,定期为老人免费上门理发。

在老人术后恢复的6个月里,陈雨践行了最初的诺言,定期安排理发师前往老人家中,除了为她理发,还和她唠家常,询问恢复情况。“老人曾说过,她最期待的就是我们上门理发的日子,因为有人可以多陪她说说话。”陈雨感慨道,“时间久了,总感觉老人就是自己的家人。”

义剪的意义(一年义剪千余次)(3)

如今,陈雨的生意越做越好,人民北路上的第二家理发店刚开张不久,第三家位于新桥镇的新店也正在装修。谈及未来的规划,陈雨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说:“希望能定期进社区开展义剪活动。”

文字:桂可欣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薛亮亮 许萍 柳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