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

第一次乡试,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背后原因令人感动

古代衡量人才,第一要看相貌。所谓相由心生,五官端正,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的,是上等的相貌,面相不端的人上不了台面。

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1)

张居正眉目清秀,面相俊朗,在湖北巡抚顾璘面前顺利过关,巡抚可是主管一省军政的封疆大吏。接下来,就是面试,测试张居正才干。顾璘先考问了张居正读书的情况,出了些对子,然后询问些文章和时局的看法。张居正年纪虽小,但面对着地方军政要员侃侃而谈,毫不怯场。顾璘从他的言谈举止间,判断张居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顾璘比张居正大整整五十岁,但丝毫不影响两人深谈。天文地理,治国方略,无所不谈。说到高兴处,顾璘猛地站起身来,将自己的装饰有犀牛角的腰带系在张居正身上,认为张居正前程无量,自己的犀带是配不上张居正的,将来张居正要入朝庭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系玉带。玉带,在当时是内阁首辅所配的腰带。顾璘预测张居正日后能位列首辅,操持国政。从此以后,顾璘带张居正出入各种官场活动,直呼他为“小友”。

十三岁的张居正,虽然自视清高,但顾璘如此高看他,他还是有些惶恐。顾璘经常叫张居正到家里吃饭,让自己的小儿子顾峻跟着张居正学习。

要知道,顾璘年过花甲,他的小儿子和张居正年纪相仿。顾璘未必真想靠张居正照顾自己的幼子。但可以看出,顾璘是真心喜欢和栽培张居正。顾璘的赏识,增强了张居正的社会地位,也为他在学而优则仕的路途上加快了进程。

一转眼,乡试季节到了,按照张居正的学识,考中举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意外地名落孙山。这是为何?

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2)

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3)

原来顾璘找到了乡试主考官冯御史,对他说,这次考试,江陵有位名叫张居正的秀才,无论他的文章写得多么好,不能让他中举。冯御史大吃一惊,巡抚顾璘赏识张居正,带着他出席各种社会活动,是众所周知的事。今天却不让张居正中举,实在匪夷所思。可是巡抚亲口交待的事,又不能不执行。不管顾巡抚出于什么目的,冯御史是有最终的决定权。

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4)

这次乡试,张居正的文章很精彩,湖广佥事陈束看后拍案叫绝,陈束是嘉靖朝八大才子之一,一定要录取他,冯御史坚决反对。陈束认为冯御史没有主持公平正义,张居正如此优秀,不录取就是埋没贤才。原以为可以轻松中举,没有想到落榜,张居正绝对没有料到是这样的结局。

纵有万般的无奈和不满,十三岁的他,也只得收拾行李回家,准备三年后的乡试。

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5)

顾璘难道是故意妒忌贤能,压制人才吗?当然不是,他有深远的考虑。他认为,张居正本是国之栋梁,日后必然能够为大明朝担负起复兴的使命。

如果张居正年轻时过于顺利, 不经受挫折,就会养成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的毛病。步入朝堂,面临残酷的斗争时,就会一败涂地,给国家带来的不是福,而是灾难。试想,张居正十二岁考取秀才第一名,是江陵府赫赫有名的才俊。在各种光环笼罩下,如果再让他以十三岁的年龄中举,只会助长他的骄傲与轻狂,目空一切,不思进取。有可能让张居正背负着风流才子的虚名,最终虚度一生。

三年后,张居正再度参加乡试,毫无悬念地考中举人。顾璘告诉他,张居正第一次落榜,是自己刻意安排的。古人说大器晚成指的是常人,张居正不是常人,将来要做辅佐帝王治理天下的宰辅,不希望只做一个年纪轻轻名扬四海的风流才子。

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6)

得知顾大人的良苦用心后,张居正十分感动。如果过去三年还有怨恨之意的话,现在内心充满了感激,他完全领会了这位忘年之交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和殷切希望。通过第二次乡试,张居正把匡扶社稷作为仕途的远大志向。

关于张居正功过的史料(湖北巡抚顾璘故意让张居正落榜)(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