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

本期编辑 | 陈香香

北方初冬的大风天,最适合看点儿能让人眼眶湿润的东西。

于是最近我就又又又又又又开始重温《请回答1988》了,试图抚平凛冽寒风带来的心中萧瑟。

一定是离开家久了,才容易思念日渐老去的亲人。

说来也奇怪,双门洞发生了那么多能让人哭成狗的事,最戳我泪点的却是宝拉婚礼上,爸爸在女儿送的皮鞋里塞的那团卫生纸。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2)

夸张到——就算已经看了不下100次了,每次还会想起远在家乡的爸妈,然后眼泪决堤——的那种扎心程度。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常说的,一个剧“有后劲儿”吧。

于是,我们特地向全体读者发起了一次征集,有关那些“长在我泪点上”的影视剧情节,和藏在悲伤后遗症里的回忆。

@花开半藏:谢谢它们给我一个短暂的藏身之处,让我可以卸下心防、不顾形象地大哭一场。

顺便探寻了一下,这届年轻人的泪点都长在哪儿?


“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3)

01 “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

在文艺作品最朴素的那些情感母题里,亲情,必然是最有后劲儿的一个。

或许是还未说句“我爱你”,家人就被迫天各一方的残忍。

@踏莎行:《狮子王》,木法沙死的那一段,小辛巴那几声“Dad?”简直就是催泪瓦斯。从四岁看到现在二十岁,每次还都是一边涕泪横流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边抱紧我老父亲的手。

@南笙似风:《伪装者》最后家里只剩了明楼和明诚,临走前,明楼对着大姐的遗照说:大姐,我去上班了。

或许是明明知道“你承诺我会回来”,却徒留自己独自舔舐着长大的伤口,和迷雾中无法奔向对方的心碎。

比如Vista新垣结衣的泪点,就长在《星际穿越》里库珀和墨菲所有同框的画面。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4)

对离家的子女而言,“爸爸”和“妈妈”这两个词,只是叫一叫,都是那样触人心弦。

@蔚佩瑶:《寻梦环游记》,Coco曾祖母叫出“爸爸”的时候。

更戳人的,是如同《七号房的礼物》里的爸爸那样,即便天塌下来我已无法自保,依然要护家人周全的英雄。

@Akane.:日剧《非自然死亡》里深夜奔波的社员为了给饮酒作乐的社长送蜂蜜蛋糕,在高速上骑摩托摔断了颈椎骨。因为这件事留下了未曾发现却致其死亡的伤,到家第一件事仍是给孩子道晚安,”以后一定要幸福呀”。

《lemon》响起的那一刻,配上爸爸望向烟花的眼神,我的眼泪像缺堤一样。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5)

你不得而知强作微笑的父母藏起了多少苦痛,直到有人残忍地在坚强的伪装上撕开口子,展现他们最脆弱的一面给你看。

02 那些必将离开的

同样直扎泪腺的,还有不得不提的“人生第四大恨”——喜欢的角色被编剧写死了。

从《哈利波特》系列里,塞德里克学长、小天狼星、邓布利多、多比、弗雷德韦斯莱、斯内普教授等一众角色的离开,开辟了“给编剧寄刀片”的先河。

@阿罡:"After all these time?""Always"

到给一代观众留下阴影的经典影视作品里,茂茂、于曼丽、沈眉庄、马尔泰若曦的死让家里的纸盒空了好几次。

@蘭烟:《仙剑三》里茂茂割肉的那段,真的看一次哭一次,尤其配上那个音乐,太惨了。

@淡淡著烟浓著月:若曦躺在十四爷怀里,听着喜欢的乐曲,看着飘舞的梨花,误认为最爱的那个人到底是不愿意见她,以为不在意她,忘记她了。说着自己会向孟婆多要几碗汤,把你们全忘记,香消玉殒的时候。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6)

越是真情实感地喜欢了一个角色,越会把自己哭成了一个坏掉的水龙头,接下来好一段时间都走不出那片“他曾伴我青春那么久”的乌云。

@安裕Reid:漫威粉表示三千遍我已经哭烂了。漫威这个老狗逼,居然还放出铁人在灵魂殿堂里看到成年后的摩根的删减片段,害得我从4月到11月都在为我的铁人痛哭。

而比起离别带来的直接冲击,未亡人的苦等则传递着蔓延更久的心酸。

@Alexandra:87版《红楼梦》里面,黛玉去世后宝玉回到大观园一遍遍四处寻一边说“林妹妹我回来了”的时候。

@肆:《致命女人》西蒙妮支持卡尔安乐死,看着爱人受病痛折磨,看着他生命最后一刻。

明明爱着却握不到对方双手,只能天天盼着奇迹发生的焦灼心情,正如观众们盼着“他有天会回来吧”的空想。

因为太喜欢一个虚拟人物,一对CP,便永远忘不掉这份难过、这滴眼泪的由来。

@弧BE:神夏里的跳楼啊,卷福哽咽着说keep your eyes fix on me,花生撕心裂肺地Sherlock!

@Eliza Wu:《风声》,周迅封好所有窃听器,向李冰冰挥手的时候,向李冰冰说“我是真的把你当姐姐“的时候。

@hi google:《一把青》吧。“有时候,我真的好想郭珍。”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7)

或许也只能用《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小龙女陪猪哥哥看完了烟花,就化成了泉眼时的那番对话,来自我安慰了——

“小龙女,为什么越是美好的东西就越是短暂呢?”“不,这种美,看在眼里是短暂的,如果,刻在心里面,它就是永远。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8)

03 那些终于相遇的

聊完那些无奈的泪,不妨看些永远能让人喜极而泣的感动。

虽然第一批90后马上就要30岁了,可最受不住的,还是那些不加修饰的鲁莽感情和青涩但真诚的表白。

@绿打苏:电影《初恋那件小事》,每次看到小水翻开阿亮学长留给她的那本相册,都会泪奔。原来最动情的事,就是我也刚好喜欢你。

是啊,还有什么比“我也刚好喜欢你”更打动人的呢?不同的是,儿时看这些甜甜的爱情,更多的是向往却不懂也不敢表达;

@刘巧莉:可能是《釜山行》里,那个眼含泪水,任由女生咬上脖子的棒球少年,不舍后的含笑释然那一幕,真心感慨。

@小萌子:《恶作剧之吻》那场大雨,直树吃了一天的醋按着湘琴的肩膀大吼你不许喜欢别人的时候,已经决定放弃的湘琴突然被亲又惊又喜又不敢相信又睁不开眼睛的样子。青春里谁还没信过这种爱呢。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9)

而如今长大了,却成了因为顾虑太多,变得更没勇气说出“我偏要勉强”的心酸。

自己越怂,越会把心底的悸动悄悄收好,然后继续按部就班地做“大人该做的事”。

@萩天:《我的野蛮女友》里车太贤被全智贤叫去参加她的约会,中途全智贤去洗手间,车太贤对那个相亲对象说“你要记得十件事”。

也越想一遍遍重温经典作品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场面,在莫妮卡说出那句“我愿意”的时候泪如雨下,很不得和公寓里的人一起冲过去拥抱庆祝。

@贤余:《老友记》里钱德勒为了给莫妮卡一个惊喜死鸭子嘴硬说一辈子都不会结婚,莫妮卡信以为真这俩人差点错过,最后误会解开时莫妮卡和钱德勒互相求婚的场景。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0)

可能是真的应了那句“愿所有美好都能够失而复得,所有苦难都是虚惊一场”的最美好祝愿,最打动人的经常是旧爱重逢的情节。

@旧事甚歉:《琅琊榜》的城外亭子里,霓凰抓着长苏的衣服质问到:“痣呢?我记得这里有一颗痣!我知道你就是我的林殊哥哥。”

仿佛观众心中执拗的坚持、苦苦的等待,也终会有回响。哪怕是存在于幻想里,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

@阿尔法贝塔:《爱乐之城》。男女主为了前途和事业分开,在多年后突然相遇时,忍不住幻想在第一次见面就拥吻,幻想两人坚持下去没有分开,也许生活变得不同,但却能和爱人相拥。

04 为了那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还有不少读者,最忍不住痛哭的,是影视作品里出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气。

童年黑白分明的我们充满正义,为了每个倒下的英雄而不舍,而愤恨。

@妮可呀:《哪吒闹海》里“削肉还母,剔骨还父”的小英雄,没有之一。

@茴字有四种写法: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坐在手推车上,苍茫的战场,巨大的夕阳,诸葛亮仰天长叹,“悠悠苍天,何薄于我!”,背景声长鸣,无限悲怆。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1)

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就更能在“渺小人类面对不可抗力”的剧情中,感受到那份无力的悲怆。

也更懂得,他们究竟在信仰什么。

@封狼居胥:老版本的《亮剑》,骑兵连和敌军对冲,最后孙德胜一个人独臂向敌军冲锋,口中喊着骑兵连冲锋。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2)

有时候信仰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时候是那些守护家族、保卫祖国、拯救世界的崇高理想。

@new face:《海豚湾》,环保人士不顾生命危险,收集日本渔民大规模屠杀海豚的证据,最后突破重重阻碍来到IWC会议上,将屠杀视频公诸于众的时候。

@贝贝:《琅琊榜》太好哭了,在皇帝寿宴上长公主冒死进谏、群臣高喊“臣附议”那一段,想一下都要泪流满面。

而有时候是“我不愿同流合污”的坚守,就足以让人们慷慨抛下一切。

@南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大家围着她点烟的那个镜头,我无论多少遍一样心酸,后知后觉发现泪已经流下来了。

@Lily:那必然是《霸王别姬》。“我本是女娇娥” 小豆子为了这句话吃了多少苦,我永远都不忍看。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3)

人人都在歌颂反叛者,但鲜有人知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需要多大的精神力量和自我牺牲做支撑。

直到自己也一人行走在冷风中,拎着重物和寒风对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那些坚持着不崩溃的人原来这么坚强。

05 5岁时看不懂,25岁哭成狗

当然,更真实的泪水永远是那些 “这不就是我自己吗”的触景生情。

@Much More:五月天《干杯》的MV算不算,从初中毕业哭到高中。“时间都停了,怀念的人啊,他们都回来了”。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4)

与其说是为荧幕里的他们而哭,不如说是想到了荧幕另一头的真实生活。

为我也经历过类似的不公平对待,为我也有过那么傻傻的暗恋样子而难过。

@TG:《艺伎回忆录》里千代说,“我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接近你”;我觉得用真心追过星的人或者是有过许多年暗恋经历的人,应该都会像我听到这句对白后一样,震颤,心酸,委屈,最后依旧心甘情愿。

@Milkster:我的哭点是《少年的你》陈念受欺负的所有画面……可能是我也受过校园暴力的原因,太能理解被忽视被排挤却无力反抗的感觉了。"你们为什么还不放过我们。"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5)

也为我也有个像电视剧里一样宠爱自己的家人,而骄傲。

@ADE:《请回答1988》里的“超人归来”那集,阿泽去比赛然后被新闻误报飞机失事,凤凰堂急得徒手砸锁,但是打通电话后又强装镇定的那个片段。

我从小就在外面读书,经常生病了也是自己照顾自己,高中那会儿有一次腿摔断了,本来以为得自己拄拐满学校跑,结果告诉家里后,第二天我爸直接请了半个月的假过来照顾我,当时我爸刚刚升正科,其实有很多事情等他去做,但是他就那样来了。我再打不了字了,因为现在眼泪滴得满屏幕都是。

就像读者@Jane看《武林外传》的那番感触,“掌柜的委屈,以前不懂,自己到了快三十的时候,就懂了她对老白的小心翼翼和不安全感,她真的好委屈……”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6)

脱胎于最真实成长的那些瞬间,或许在懵懂的年纪不理解其中的苦涩,甚至困惑于主角在坚持、痛苦、纠结什么。

直到亲身经历了被迫不断失去与放弃的日子,才产生“越长大,看它越想哭”的效果。

@立十:赫敏对父母用一忘皆空的时候。小时候看没什么感觉,长大了再看看多少次都哭死。

@何翔:《士兵突击》里史今班长退伍那一幕,高连长在空荡的连队冲许三多发泄那一幕,老马回头敬礼那一幕……太多了,这部剧我几乎每隔几年就会看一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泪点,也有不同的感受,部队的生活很简单,感情很纯粹,男人的成长很难,也很涩。

06 最平静的泪滴,最撕心裂肺

如你所见,长大的过程伴随的无奈是——生活里能像青春疼痛小说里那样,肆无忌惮地表现自己情绪的时候越来越少。

于是成年人的宣泄,大多既是静水流深,又是“一山放过一山拦”。

@唉悠煨:自来也死后,鸣人拿着冰棍坐在路边路灯下无声的流泪。

@pineapple:《亮剑》魏和尚死后,李云龙为其复仇被降职为营长,收拾东西的时候习惯性地喊:“和尚啊,你把那个……”而后反应过来,垂首,蓦然无声。


而观众的泪水也就跟着《天下无贼》里被刘若英囫囵吞下的烤鸭一样,全关在了自己家门里,顶多是没有朋友关注的微博小号上。

@柳酱:《天下无贼》刘若英一个人使劲吃着烤鸭,甜面酱糊了一嘴的时候。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7)

很多人逃避悲伤的方式是视而不见,被物是人非的现实锤过之后才不得不面对;

更让人心疼的一种主角,笑着直面命运的所有打击。但看着他们笑得越开心、被虐得越惨的观众,显然没有这么坚强。

@空白:《魔童降世》里哪吒赴死,对着父母说“今天是我生日,都不许哭哦”。

@L_YuXuan:《阳光姐妹淘》里她们在葬礼上跳舞的那个画面,永远长在我的泪点上。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8)

毕竟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能比——你知道这是个喜剧,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现实捉弄——而悲伤呢。

@栗:作为一个80后老阿姨,我的泪点很奇怪,居然是《夏洛特烦恼》结尾时,夏洛梦醒后,走哪都黏在冬梅身上那一段,说好的喜剧呢。

@怿萱:武林外传最后一集,所有人站在同福客栈前挥手再见,说好的再见,却再也等不来后80回。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19)

明明没有撕心裂肺、大开大合的剧情,可被他们的故事扎了多少次心,也只有真真体味到各种情绪的你我知道。


让人意外的是,在我们收到的上千条留言里,很少有人想到那种“我就是为了让你哭着走出电影院”的“辣椒粉式虐片”。

比如什么《妈妈再爱我一次》啦、《唐山大地震》啦。

说起来都曾是让80、90后在中学课堂上哭出一片泪海的电影,但在“越看越想哭”的征集里都几乎没有人提名。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20)

甚至连《素媛》这种“一拳打在你胸口”的电影,都只有一位读者提到。

@かいむ:素媛问心理医生:“明明我帮助了别人,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夸我呢?”从这里开始哭到结尾。

原因很简单,大家根本不敢、不忍心看第二遍。



这届年轻人提到“想为它哭泣100次”的影视作品,一是需要作品本身质量过硬,泪点不能落于俗套;

最好还得是根植于普通人生活,不至于太过悲惨的情节。才能让人想要一遍又一遍地温习,从而完成情感共鸣。

这也是在征集里,几乎每3个人就会提到《请回答1988》,并对每一个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触无数人心的细节,记得无比清晰的原因。

@一口一个甜甜圈:宝拉妈妈拦在秘密警察前面细数宝拉的优秀和懂事时、豹子女士在医院休息室担心正峰手术大哭时、德善爸爸强压下去的的丧母悲伤在见到大哥时突然释放时、因为飞机失事的新闻阿泽爸爸疯了一样拽开抽屉找酒店号码时、狗焕为了让更年期的妈妈开心策划爸妈婚礼时、德善读给爸爸退休纪念礼物上刻的信时……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21)

它们共同的特点在于,都有一批不管是无聊寂寞时、还是情绪纾解无门时,都想重看一遍老剧的死忠粉。

毕竟,让人哭一下,简单;让人哭很多下,难。

当为一部剧哭过太多次之后,它也就成了普通人生活中最依赖的老朋友了吧。

它不会反感你的倾诉,不会阻止你的宣泄,只会静静陪着你擦干泪水,继续向前。

这段戏唱的很好(这段戏我看100次哭100次)(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