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常见考题答题方法初中(初中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总分18分,建议用时20分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说明文常见考题答题方法初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说明文常见考题答题方法初中(初中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常见考题答题方法初中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总分18分,建议用时20分钟)

冰雪精灵——雾凇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 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冰品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松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松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松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松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2018年第2路.作者张敏,有改动)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2.第⑥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 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 ,运用了 说明顺序。(3分)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总分12分,建议用时17分钟)

萤(节选)

法布尔

①众所周知,萤火虫的身上带有一盏灯。它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这盏灯,在黑夜中照耀自己行进的路程,这就是它成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②雌萤那个发光的器官,长在它身体最后三节。前两节的每一节下面都会发光,形成宽宽的节形。而位于第三节的发光部位比前两节要小得多,只有两个小小的点,发出的光亮可以从背面透射出来,因而在这个小昆虫的上下面都可以看得见光。

③雄萤则不一样,与雌萤相比,它只有尾部最后一节处的两个小点,且只能在下面发光。

④我曾经在显微镜下,观察过这两条发光带:在萤的皮上,有一种白颜色的涂料,形成很细很细的粒形物质——光就是发源于这里。在这些物质的附近,分布着一种非常奇特的器官,它们都有短干,上面还生长着很多细枝。这种枝干散布在发光物体上面,有时还深入其中。

⑤我很清楚地知道,光亮产生于萤的呼吸器官。世界上有一些物质,当它和空气相混合以后,立即便会发出亮光,有时甚至还会燃烧,产生火焰。此等物质,被人们称为“可燃物”。而那种和空气相混合便能发光或者产生火焰的现象,则通常被人们称作“氧化作用”。萤能发光,便是这种氧化作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萤的灯就是氧化的结果。那种形如白色涂料的物质,就是经过氧化作用后剩下的余物。氧化作用所需要的空气,是由连接着萤的呼吸器官的细细的小管提供的。至于那种发光物质的性质,至今尚无人知晓。

⑥萤还有一个本领,就是完全有能力调节它随身携带的亮光。也就是说,它可以随意地将自己身上的光放大一些,或者是调暗一些,或者是干脆熄灭它。

⑦那么,这个聪明的小动物,究竞是怎样行动才达到它调节自身光亮的目的呢?经过观察我了解到,如果萤身上的细管里面流入的空气量增加了,那么它发出来的光亮度就会变得更强一些;要是哪天萤不高兴了,把气管里面的空气的输送停止下来,那光的亮度自然就会变得很微弱,甚至是熄灭了。

⑧每次当我想要捕捉那些十分幼稚可爱的小动物的时候,它们总是爱和我玩捉迷藏。就在刚才,我明明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在草丛里发光,并且飞旋着,但只要我的脚步稍微有一点儿不经意,发出一点儿声响,或者是不小心触动了旁边的一些枝条,那个光亮立刻就会消失掉。

⑨然而,雌萤的光带,即便是受到了极大的惊扰,也不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比如,把一个雌萤放在一个铁笼子里,空气可以流通。然后,我们在铁笼子旁边放上一枪。面对这样暴烈的声音,萤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或是听到了,也置之不理,它的光亮依然如故。于是,我又换一种方法试探,取一个树枝,再把冷水洒到它们身上。但是,这种种方法都失败了,各种刺激居然都不奏效,没有一盏灯会熄灭,顶多是把光亮稍微停一下。然后,我又拿了我的一个烟斗,往铁笼子里吹进一阵烟去。这一吹,那光亮停止的时间长久了一些。还有一些竟然停熄掉了。但即刻之间便又点着了。等到烟雾全部散去,那光亮便又像刚才一样明亮了。假如把它们拿在手掌上,然后轻轻地一捏。只要你捏得不是特别的重,那么,它们的光亮并不会减少很多。总之,到目前为止,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全体熄灭光亮。

1.下面理解,符合原文内容和表达的一项是(3分)

A.雌萤和雄萤的发光器官一样,都长在身体的最后三节。

B.萤的亮光是靠连着呼吸器官的细管里流入的空气量来调节的。

C.写“萤总爱和我捉迷藏”是为了说明萤调皮可爱的特点。

D.外界的干扰完全不影响雌萤的发光。

2. 阅读第⑤段,提炼整合相关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萤火虫”的发光原理。(不超过5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下面的文段与本文对比,说说二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分)

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后,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你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萤火虫靠体内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来发光,通过控制发光器官内化学反应的开始与结束,以使光产生或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你所体会到的法布尔的科学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总分10分,建议用时16分钟)

桌里乾坤

唐芙蓉

①桌子经过了漫长的演变,有着不同的材质、形状与名称。最早的桌子叫“俎”。以前,我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句中的“俎”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切菜用的砧板,并没有去追溯它的起源。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俎”最初是我们的祖先祭奠时放祭品的祭器,其原材料多为铁、铜等,形状为长条形,这就是桌子的雏形。因此,最早的桌子——“俎”,就显得特别神圣高贵。

②后来,出现了“案”,其形状和俎相似,长条形。相比桌子,它似乎更能代表一种高尚的情感。如形容一个人读书时进入忘我的境界,被书中的山光云影所激荡,就会“拍案叫绝”;当外界的纷繁万象入于目,成于思,动于心,我们忍不住想要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就会“伏案而书”,写出笔底波澜,纸上清风。闻一多先生的拍案而起,更拍出了他的一腔正气,大义凛然。

③当然,最早的“案”其实比较短小,也不是可以用来书写的书桌,而是相当于可以用来放碗的托盘。耳熟能详的“举案齐眉”,小小的案盘中,孟光举起的是对丈夫的一片柔情——否则,孟光举起与眉齐平的书桌,呈现在梁鸿面前,不是显得太可笑了吗?“举案齐眉”与闻一多的“拍案而起”在风格上可谓霄壤之别,一为正义之声,一为夫妻之礼,却又都统一在中华民族的美德中。

④“几”与“案”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多把似案而小者称为“几”,如炕几、茶几、香几等。几起初也只用于祭祀等场合,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不是一般平民可用的。后来“几”成了长者、尊者所设的凭倚用具,一般放在身前或身侧,成为靠背的母型。到了现代,“几”就多指茶几了。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几乎成了喝茶人的专属。

⑤“八仙桌”的出现,使桌文化更添了些神秘的色彩。桌面厚实宽阔,桌脚稳固,整个一沉稳大气的儒者形象,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极其相称。端午、中秋、春节,坐在八仙桌旁,没时间唠嗑的家常,一下子冲出了心门。欢声笑语充满了屋子,浓浓情意弥漫了心田。

⑥麻将桌与电脑桌似乎是相互排斥的两个极端。前者使得快节奏的生活慢了下来,只要麻将瘾上来,再忙都要抽时间去摸几把。一坐在麻将桌旁,所有的压力都可以置之脑后。电脑桌则不然,它将我们拉上时代最前沿的列车。电脑里面,纷至沓来的信息、邮件、弹窗、网站以及文件等等,一应闯入我们的视野,让人应接不暇。麻将桌前,更多的是消耗;电脑桌前,更多的是创造。

⑦桌文化发展到今天,物质的丰盛,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们的生活也出现了一些异化。大家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多了,围聚一桌话家常的时间少了;坐在餐厅华丽的餐桌旁,虚与委蛇的应酬时间多了,在家中餐桌前吃饭的时间少了;在麻将桌,酒吧或夜总会的小桌前挥霍光阴的时候多了,在书桌前与书本为友的时间少了。

⑧当然,时代带来的变化,我们要适应;但是,应变之中也别忘了要坚守的精神与情感。

1.本文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由古至今桌子的名字不断演变:俎→________→_______→八仙桌、麻将桌、电脑桌等。(2分)

2.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题目。(4分)

(1)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利用文中相关内容为最早的桌子“俎”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坚守和传承沿袭至今的桌文化。(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