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

热播剧《清平乐》,使得宋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内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感慨徽柔和梁怀吉的倾世虐恋,而这个梁怀吉,就是看似不可能与公主产生爱慕之情的内侍。

通过探究宋代内侍的处境,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如梁怀吉者在当时的境遇。

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1)

内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监。内侍并不是宋朝才有的词。《汉书》中就提到过:“世名忠孝,七世内侍。”《后汉书·乐成靖王党传》中也有记载:“事发觉,党乃缢杀内侍三人,以绝口语。”但当时的内侍是指在宫廷里供使唤的人。到了隋代,朝廷设置内侍省,负责宫廷内部的诸多事物,主要为宦官之职。后来到了宋代,又增设了入内内侍省和内侍省,自此,内侍就成为了对于宦官的称呼。

宦官的作用是在宫廷侍奉皇家的家奴。 但正因为此,使宦官这个群体非常容易接近权力的核心,从而僭越到王朝政治、军事或经济活动中,这就会出现对于封建王朝来说非常头疼的事情,宦官专权。

纵观中国历史,汉唐时期的宦官参与政事,给整个国家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宋代可以说是防范宦官专权较为成功的朝代, 宦官虽然仍是一股不容忽略的势力,但自始至终并未发生汉唐时期那种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也与宋代关于宦官的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宋在建国之初就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制定了严密的法律来制约宦官的行为并建立了宦官监督机制。

《两宋无内朝》中就为我们指出,宋代宦官的任命、升迁均由外朝大臣掌管,这也就从根本上遏制了宦官凌驾于朝臣之上的可能性。你要靠老子提拔,还敢跟老子造次?

朱瑞熙在《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中也指出,之所以宋代没有发生像以前那样严重宦官之祸,是由于约束宦官的法律制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2)

宋朝对于宦官的法律制订又是极聪明的。我们都知道,宋是因兵变叛乱后建立的国家。宋的统治者也同样担心那些势力庞大的文臣武将发动兵变争夺天下。

而这时,就到了宦官登场的时候了。宦官因为大多出身卑贱,并没有庞大的家族力量支撑,又无子嗣,所以力量不可能像其他将领那样壮大到无法控制。所以,统治者一边限制宦官,同时又利用利用宦官,给他们一定权力与官僚抗衡,制约文臣武将官僚集团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法律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徐道邻先生曾评价宋皇帝“懂法和尊法比任何其他的朝代都多”。

这些法律反映在政权上,就是为防止宦官掠夺皇权,严格限制宦官人数。

宋太祖身亲身经历了五代之乱,亲眼看到了宦官势力扰乱朝政的消极影响。为限制宦官权力的发展,首先施行的第一个制度就是从根本上消减宦官人数。

《宋史》载:“太祖初定天下,披庭给事不过五十人。”这也是终宋一朝,宦官人数始终没有过分增多的根本原因。

除此之外,统治者还制定宦官品阶,严禁其担当朝廷要职,防止宦官出将入相,增强皇帝对司法的控制,实行审判分离,以防止有司法专权现象。此外,皇帝和大臣具有排他性的决策,也排除了宦官对政府决策的干扰。

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后,宦官可以恩准养子,这就与我们提到的梁怀吉有关了。

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3)

我们知道,宦官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特有产物 , 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丧失了生育能力。所以宦官养子出现,其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收养子嗣,可使宦官队伍持续稳定发展,不至于过分衰落。其二,中国传统观念中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其三,宦官也有收养外臣或武将为子的,这就是一种以便扩大自身政治势力的需要。

我们也说过,宋统治者为了防止文臣武将的势力过于庞大,就要利用宦官势力。所以就必须保障宦官队伍的人数,让其后继有人。

其实,在很早以前宦官就有了养子制度。《后汉书·杨秉传》中就提到过,东汉桓帝时,“宦官方炽,任人及子弟为官,布满天下”。宋也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允许宦官养子,同时又对宦官养子制度作了种种限制,防止宦官数量剧增。

《长编》中记载,宋太祖乾德四年,“诏内官及三十以上,乃许养一子,士庶不得以童男养为宦者。”这一诏令也就限制宦官养子年龄,宦官在年满 30 岁才能养一个孩子方许养一子,同时禁止普通民众阉割小孩为宦官。

需要说明的是,宋代宦官养子并不完全子承父业 , 继续为宦官。还有不少宦官的养子不全都是阉人。据《夷坚志》记载:“后大张去为之子安世以门宣赞为副使,或改其语曰:说与教知,便是中朝一汉儿。”所以我们可知,那些未阉割的宦官养子,就被称为“汉儿”。

《宋史》有记载,宋真宗天禧五年,宦官张继能去世后,“录其子怀忠为大理寺丞,孙逖为三班奉职,逊为借职、春坊祗候。”很显然,张继能有一子二孙,其子怀忠应该绝非宦官,而是其孙一人为武职,一人为宦官。

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4)

既然要让宦官收养子嗣,那么荫补亲属对于宦官们来说便是一种重要的特权。

荫补最初指因祖上的功勋而补官。荫补制度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是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一种变相发展。

中国古代宦官荫补一事在汉代就已出现。到了宋代,宦官荫补亲属入官也就形成了一种常态法制。《宋史》记载,太宗时期的宦官卫绍钦,“父汉超,内侍高品,绍钦始以中黄门给事晋邸,太宗即位,补入内高品,甚被亲倚。”宋真宗大中祥符时期 , 那些随从真宗出游的宦官,可以根据其入仕时间长短予以升迁。宦官任诸司使以上者,如果有养子,除正常给予其荫补外,还可让其子一人改官。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说过,“旧制,内侍遇诞节许进子,年十二试以墨义,即中程者,候三年引见供职”。这就是说,宦官每年在皇帝生日时,可将养子纳入宫中。到了这个孩子12岁的时候,还能允许他参加考试,考试合格三年后,就能子承父业。

宋仁宗时,“入内内侍省言:乾元节合得食禄人,准庆历六年五月圣旨,收一十人为额,其诸班内品则无定数,请补入内内侍高品王日言等四人各男一,并为入内黄门祗候,高品内品罗成宁等三人各男一,并为贴祗候内品,从之”。反映出宦官养子,因其父品位高低而决定了其所得荫补官职的高低。

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5)

通过《宋会要》所记载,我们也能最为详细的了解宋代宦官荫补子孙的法制。承制、崇班、内常侍均为正八品,其子荫补均为无品武官。内侍省东、西头供奉官为从八品,殿头为正九品 , 其子孙亦为无品武官。所以,根据宋代法令,几乎所有宦官均不同程度地获得了荫补。不得不说官品再低,也可荫补养子是宋代宦官荫补的最大特征。

看到过有传言身为内侍的梁怀吉竟有子嗣,并借此猜测梁怀吉并非真的宦官。对于此类猜测根本是无稽之谈,虽然没有找到梁怀吉有子嗣的确切证据,但是我们也可以知道,即使事实真的如此也不奇怪,因为宦官原本就有收养子嗣一说。

还有人说过,宋代虽无大的宦官之祸,但是给予宦官权力,掣肘文臣武将的做法也是一大败笔。此说法的来由正是由于童贯。童贯是北宋权宦,曾跟随宦官李宪。崇宁元年任入内供奉官。后来其结识蔡京,并受到蔡京推荐任内客省使,兼任陕西走马承受,并且作为洮西经略使监军到了边疆,不久更是由监军向军队统帅转变,最终成为了西部军事统帅。日后宋军在西线发动对夏、对蕃战争,童贯主持西部军事。然而西线战争使宋朝付出了沉重代价,更使宋财政增加了沉重负担,直接影响到了大宋的灭亡。

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6)

在主持西部军政过程中,有北宋“六贼其一”之称的童贯胡作非为,为后来的军事战争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作为宦官的童贯给宋朝带来了不可消除的恶劣影响,这也是有人称宋代宦官为祸的重要根据。

但是同时也有人指出,即便是童贯身为宦官对于战争结果造成了不利影响,但是单凭这一点,根本不能视为宦官之祸。童贯只是千百年来所有武将中的一员,战争就有成败,正如所有其他武将的失利一样,所以不能将童贯的失利归结到宦官之祸一说上,这是没有道理的。

在此,以笔者来看,还是赞同后者的观点。宦官在宋时并没有形成如唐时那种乌烟瘴气的混乱现象,我们大可以从温文尔雅的梁怀吉身上印证此论。

清平乐谈宋朝策略(清平乐干货:宋朝内侍制度)(7)

总之,宋朝宦官作为皇权的衍生力量,在帮助皇帝增强中央集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宋一代,宦官权倾朝野,生杀重臣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可以说,这还要归结于宋代法制的繁荣。统治者能够吸取唐五代宦官之祸的教训,利用文臣武将和宦官的相互防范以及相互制约,来维持了政局的稳定,这不得不说是宋统治者的高明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