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和肺癌影像区别(肺部结节是良性的还是肺癌)

#重庆##生命摆渡人##我的2022#

近年来,早期肺癌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而肺癌的早期形态大多表现为无症状的肺部结节,这给很多查出有肺部结节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经常有拿着片子,满脸愁容的患友来新桥医院肺部结节诊治中心门诊咨询肺小结节,就想知道到底是恶性还是良性。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无创检查能做到100%明确诊断。面对同一影像学片子,不同专家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能会有不同意见。穿刺或胸腔镜下病理检查才是金标准。然而,小于1cm的结节很难通过肺穿刺等方法明确诊断,只有微创手术才能最终确诊。那么在手术之前,医生有何依据判断肺部结节疑似肺癌呢?其实,肺癌结节常伴有一些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包括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血管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等。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恶性结节六征象及诊断意义。

恶性结节六征像

一、分叶征

分叶征是指肺部结节向各个方向生长时速度不一致,或受周围结构阻挡,而长成分叶状。肺部结节边缘凹凸不平的分叶状轮廓,是该征的主要特征。

肺部结节分叶征形成的原因包括: 肿瘤边缘各部分肿瘤的分化程度不一致和生长速度的不同;或结缔组织间隔进入肿瘤的血管、支气管分叉,引起肿瘤生长受限并产生凹陷,从而形成分叶的形态;或肿瘤突破肺小叶间隔向外扩而形成的分叶。

分叶征常为周围型肺癌的最常见的基本征象,是具有诊断价值的重要征象之一。有研究表明,其对恶性病变的特异性为97. 6%,敏感性为60. 7%,认为是恶性病变的特征之一。

二、毛刺征

毛刺征是指结节或肿块边缘向肺周围实质伸展的、不与胸膜相连、放射状无分支的、数量众多的线条状影。毛刺征主要用于肿块或结节的描述,特别是孤立性肺结节的描述。毛刺征在CT扫描肺部时显示清晰,且高分辨率CT较普通CT显示更清楚。

毛刺征形成原因包括:病灶周围的小叶间隔水肿;或病灶外围的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气管有癌性或炎性浸润;或小血管、小淋巴管、小支气管阻塞,这些结构向肿瘤四周排列形成毛刺。

毛刺征是诊断肺恶性肿瘤的征象之一,也可出现于肺内的良性病变,当肺部结节伴有毛刺征时,要高度怀疑肺癌。该征结合结节的其他特征和临床表现,可提高对肺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三、空泡征

空泡征指结节内的小灶性透光区,一般数毫米直径,是癌灶内部分肺泡未受累及,癌细胞附壁生长而使该部肺泡仍保持完整充气状态。主要见于早期小肺癌,病理类型方面以肺泡癌多见,此征对于诊断恶性病变有意义。是早期周围型肺癌的重要征象。

形成原因多见于: ①未被肿瘤组织占据的含气肺组织;②未闭合的小支气管;③沿肺泡壁生长的癌组织未封闭肺泡腔及。

此征多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与腺癌。特别是磨玻璃结节出现空泡征时,要高度怀疑肺癌。

四、支气管充气征

支气管充气征是由于瘤组织在细支气管与肺泡表面呈伏壁式生长而不充盈管腔,管腔通畅。表现为长、短不一的管状低密度影。病理上也可以为扩张的细支气管。其发生率也较高,约占33.3%。

支气管征多见于肺癌,也可见于炎性病变或淋巴瘤。但以肺癌较多见,常与空泡征同时存在。

血管征通常是因为肿瘤沿肺泡壁生长侵润,尚未完全破坏肺泡间隔,但使肺泡壁增厚或邻近肺泡内有分泌物,部分肺泡内仍有含气,形成肺炎型改变,增强时可见在病变中穿行的血流强化,称CT血管征。

当肺血管进入结节或终止结节时,血管常狭窄、堵塞、截断等。

血管征最初被认为是肺腺癌的特异性征象(准确率可高达92.3%),而最近这一观点受到怀疑,这可能与缺少明确标准有关。

六、胸膜凹陷征

胸膜凹陷征表现为脏层胸膜内陷皱缩,似喇叭样凹 向肺内的病变。后来将肺周围病灶邻近胸膜的改变统称为胸膜凹陷征。

胸膜凹陷形成的原因是肺病灶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或结缔组织间隔增厚。因此具有以上病理基础的肺部炎症灶、肿瘤均可有胸膜凹陷形成。

早年曾将此作为肺癌的金标准,如今CT普遍应用以后已基本改观。慢性炎症、结核瘤也可以有此表现。炎症时线样纤维的表现有时可误为此征。

最后友情提醒: 肺部结节出现了这些恶性结节典型征像不一定就是肺癌,只是可能性较大些而已。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无创检查能做到100%明确诊断。面对同一影像学片子,不同专家也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及时咨询胸外科大夫,评估微创手术的必要性,是最明智的选择。

注:重庆戴纪刚医学科普,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肺结节和肺癌影像区别(肺部结节是良性的还是肺癌)(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