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八大原谅洗脑原理解析)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华八大原谅”,一个既接地气,又饱含新古典主义味道的概念。包括八个杀伤力巨大的传统词汇——不论遇到什么麻烦,人们甩出其中一个词汇,总能更容易得到原谅。

这八大原谅分别是:来都来了、给个面子、还是孩子、为了你好、习惯就好、大过节的、岁数大了、都不容易。

你人生中一定已经听过这些词不知多少次:

“这景点人真多啊——哎,可是来都来了。”

“他怎么打人啊——跟他计较啥呀,还是个孩子。”

“外卖超时半小时都没送到——算了,都不容易。”

原谅他人之后,我们又会懊悔:凭什么原谅Ta?咋又是我吃了哑巴亏?

不怪我方不争气,只怪敌方太狡猾。“八大原谅”之所以总能生效,其实是因为它们全部精准刺中了我们心理最软弱的一些弱点。

1

“来都来了”

(中华八大原谅洗脑原理解析)(1)

这句话厉害了,它会不知不觉地将你的矛盾焦点转移,自带一种流氓逻辑的杀伤力——

当有人抛出这句话后,不管我跟另一人有什么矛盾,此刻都要暂且搁置,优先考虑我和他的关系,以及要不要给他“面子”。

这种行为,直接挑战了我们的“自我价值”。很多人习惯于通过外部资源来衡量自我价值,比如他人评价、社会认可。对这些人来说,与另一个人开展关系和获得回应,是一种“肯定”(Alidation)与“确认”(Reassuance),也是获得自我存在和价值的重要途径。

而自我价值清晰的人,往往能清醒应对:这哪是面子的问题?别转移话题啊!

¾

“还是孩子”

“岁数大了”

(中华八大原谅洗脑原理解析)(2)

这两句话我们一起说说,同属社会期望问题。

社会期望是指社会(或群体)根据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承担的社会角色所提出的一种希望或要求,是一种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作为个体,我们会渐渐习惯于依从社会期望,并将这种期望内化,使自己合群。

倘若我们忽然不符合“社会期望”,就会受到不认可甚至指责。尤其像“尊老爱幼”这种几乎所有人都从小耳濡目染的社会期望,更容易形成一种无形的社会压力。

所以,面对社会期望中更弱势的孩子老人,很多时候即使我们知道是他们错了,一旦听到“还是孩子”“岁数大了”这两句话,潜意识里依然会有所退让,因为我们已经太习惯于遵守社会期望。

5

“为了你好”

(中华八大原谅洗脑原理解析)(3)

这涉及到心理学里一种社会学取向的理论:社会交换论,主要强调人际关系传播的推动力量是“自我利益”(Self-interest)。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在互动中,人也总是倾向于尽可能获得收益。

当我们听到“为了你好”,潜意识就会接收到“能够获得收益”的信号,从而因为“趋利”的本能而迟疑,甚至重新思考:对方这样做对我真的有利吗?

如此,不论对方是否真为你好,只要这句话扔出来,都会更容易从我们这里得到原谅......啊,这一想就更生气了......

6

“习惯就好”

(中华八大原谅洗脑原理解析)(4)

刚进入一个群体的新人,面对各种不能理解的规则、现象,想要表达一些不满,往往会被一句“习惯就好”堵住嘴巴——这就像一句提醒你要合群的信号。

身处陌生环境,很多人都会出现“认知失调”:某些现象和自己的已有认知产生矛盾,而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和信念有着较大分歧。

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可能考虑先“从众”: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去和群体保持一致。而一句“习惯就好”,恰恰就是将“认知失调”的我们狠狠推一把,让我们更容易选择“从众”。

时间久了,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便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认知......反而真的是“习惯就好”了。

7

“大过节的”

(中华八大原谅洗脑原理解析)(5)

逢年过节,这句话总能成为万能的“原谅神器”——砸块玻璃、划个车,都可以因为“大过节的”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句话之所以有效,是利用了我们对于“仪式感”的重视程度。

不管是庄严浩大的仪式还是简单微小的仪式,它们都有专属的“特殊时间的特殊规则”,比如过年过节时,人们便希望有“祥和的节日氛围”。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仪式也会带给我们“归属感”(Belonging),从而增强我们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

因此,为了烘托和创造这样一种具有仪式感的环境,一切不和谐的声音都是不应该存在的。脾气也是不可以乱发的,当然要选择原谅Ta。

8

“都不容易”

(中华八大原谅洗脑原理解析)(6)

在八大原谅中,“都不容易”则是采用了一种“引发共情”的技巧——引导我们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目的。

外卖小哥送餐迟到、同事工作犯错甩锅,然后可怜巴巴的求你别指责他,“大家都不容易”,就是在引发共情。

而一旦我们被引导去“理解”、“体验”他们的不容易,脑中便会调动起自己人生中曾经“不容易的体验”,从而认为“他也跟我当时一样不容易”,共情就这么产生了,我们也因此更倾向于原谅对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