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这首古诗对命运)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槐序~

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亦有最精美的配图

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这首古诗对命运)(1)

先讲一个故事,题为《留一犁》: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一位姓宛的农民在耕种时发现,自家的田地里不知何时添了一棺新坟,并没有立碑作记,为耕种犁地带来了诸多不便。

但宛农心地善良,不但没有把此墓掘走,反而耕田时会多为它留一犁新土,久而久之,“留一犁”就成为了宛家的家训。此后,一代又一代宛家人,都很善待这座无名之冢。

就这样到了隋朝,朝廷开设了科举,世代为农的宛家子孙决定一试,其中有个宛秀才,在省城会考期间,每逢遇到疑难问题时,总会有一个人在背后指点他,告诉他答案,可是当他回头时,却发现什么人也没有。

于是这一年,宛秀才名列榜首,一举高中。

后来宛秀才又遇到了难题,背后的高人再次出现,但这一次宛秀才没有错过机会,而是让高人现了真身,经过追问才得知,此人名为“刘一雷”。

此时宛家人千思百想,觉得和祖训“留一犁”有关,就重修了那座无名之冢,以感此恩。

神奇的是,后来从墓中随葬的竹简中得知,此墓主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鲍照。

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这首古诗对命运)(2)

鲍照,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所以鲍照也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其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等,都有较大影响。

鲍照最出名的一组诗,是《行路难十八首》,其中有很多经典诗句,如:

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

&

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则是鲍照《行路难十八首》其四,一首对命运有着深度思考的古诗。

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这首古诗对命运)(3)

在解诗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鲍照的生平,这对诗的理解很有帮助。

公元416年,鲍照生在一个低级的士族家庭,曾因贫困而选择农耕,也就是说当过农民。

公元435年,20岁的鲍照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于是作《行路难十八首》,悲然离乡,决定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他曾先后拜谒过不少高官,但都没有得到重用,直到他遇见了江州刺史刘义庆,从此步入仕途。

但在刘义庆的幕府治下,鲍照过得并不开心,甚至遭到了禁足,所以公元452年他转投宋孝武帝刘骏,并于456年升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

在这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10年,曾随刘子顼大军征虏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

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这首古诗对命运)(4)

公元466年,刘子顼起兵反宋明帝刘彧,失败被执,鲍照也在乱军之中丧命,终年51岁。

我们都知道,南北朝时期天下很乱,古典文学也是“礼崩乐坏”,出现了很多靡弱之风,内容空虚贫弱,而鲍照则是这一时期的“清流”,笔下很多豪放激昂之作,比如《行路难 · 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写下《行路难十八首》时,还没有入仕为官,是典型的寒门学子,彼时天下动荡,民生不安,鲍照借诗鸣慷慨不平之声,激励寒苦之人要有向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这首古诗对命运)(5)

而这首《行路难 · 其四》的释义为:

水洒在地上,会朝不同的方向流动,人是生死有命,但又怎能自怨自艾,坐视潦倒而不奋起呢?

浊酒可以慰人心,举杯之时,《行路难》这首歌却戛然而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这天下苍生,真是欲言又止,欲行又坚,可大丈夫当为“坎坷”而生,去乘风破浪,不惧万里。

如此才能不白活一回。

所以鲍照这首诗,是典型的励志诗篇,并且蕴含了“覆水逐流”的禅理,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这首古诗对命运)(6)

后来,李白在被罢翰林后,也作《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其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与鲍照的“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在运笔上何其相似,由此可见,鲍照对唐人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不安于命,逆流直上,永远是一个人处世的至理经典,也是最简单的大智慧,只要你有不屈服的精神,命运最终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