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

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1)

10月5日9时许,重庆车站一站台。细雨将山城笼罩着,薄雾弥漫,站台洁净。重庆开往内江的5612次慢车整备待发,列车员临门迎客。

9时40分许,数百名旅客扛包拖箱,背儿带女,慢慢悠悠,进站、上车;列车员验票,掺扶老年旅客。

利用离开车还有10余分钟的间隙,重庆工商大学的一男一女两名学生拿着单反相机,拍机车,照车轮,互拍、自拍;以吉它为道具,一阵猛拍,不亦乐乎。

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2)

“我们专门乘坐这趟‘网红车’去柏林,去过一个有意义的‘双节’。听说国庆中秋两节相聚,一个世纪才三次哩。”女生小刘笑着说。

9时58分,一声风笛,5612次列车缓缓起航。

2号车厢,几个学生挥舞着小红旗,脸上印着鲜红的小国旗,说着,笑着,唱着,与火车合影,与窗外景色合影。“在火车上过双节,我相信这辈子都忘不了。”一个女生说道。

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3)

“重庆到内江的5612次,全程285公里,列车运行7小时36分。作为老成渝线上唯一的慢火车,是沿途29个小站唯一停靠的慢车,也是沿线居民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在这个特殊的‘双节’里,慢火车的开行无疑给沿线居民、广大市民带来巨大福音。”重庆客运段5612次五组列车长程吉伦介绍道。

“在中秋、国庆长假重要时期,管内车队高度重视,统筹安排,有效做好现场运输组织卡控和职工后勤保障工作:节日期间坚守岗位,每天至少一名车队正职值班,送车,每天根据现场运输弱控区段、大客流站等情况对所辖三趟列车均安排干部添乘,确保节日运输有序、可控。”重庆客运段管内车队干事罗强10月3号添乘秀山车、10月4号添乘遵义车,感冒了,咳嗽、流鼻涕,他把口罩戴得严严实实,“车队切实做好对职工的慰问,利用值班送车,添乘时关心了解现场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整改;做好节日期间安全卡控和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大客流下的乘降组织和二次查危,确保安全。”

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4)

10几分钟一个站,10时8分,车过重庆南,9号车厢,列车员罗南平反复确认车门安全以后,又开始复检旅客行李。作为“铁二代”,今年已经有41年工龄。还有4年,他就要退休了,从上海车队到管内车队,他目睹了铁路的飞速发展:“1981年跑上海,一节定员128人的车厢,要装400多人,一个厕所要挤8人,你说那是什么概念?”

10时47分,车到小南海,值班员兼安全员的吴洪江拿着安检仪,再次对旅客行李进行检查:“慢车也不能放松安检,以防万一,特别是两节期间,疫情也尚未过去。”

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5)

“江娃子,那边有旅客带了不少行李,你去检查一下。”有列车员叫他。尽管他都快60岁了,但大家依然喜欢叫他小名江娃子,他也喜欢人家叫他江娃子。“这样亲切,听着舒服。”乐观、幽默的江娃子说。1982年12月入路以来,在原来的广安车务段当过8年的运转车长,2008年调入重庆客运段。

“这是一辆‘赶场列车’,油溪的土猪肉,江津的米花糖,古家沱的白菜,大家都喜欢去购买,节日期间,怕他们捎带危险品。”吴洪江说。

11时许,11号车厢,列车员田丰群整理了车厢,正在与旅客们聊天,提醒着安全注意事项。

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6)

“我对慢车有一种情结,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来坐一坐。”9号车厢,重庆建设厂老何去内江。他不坐高铁,不坐汽车,而是特别选择了运行近8个小时的慢车。“社会发展好快哟,生活好好哟,特别是你们这个车,车票好买,环境又好,坐车简直是一种享受!特别是这个‘双节’,美国、印度等国家还在疲于奔命地抗疫,可我们已经出来休闲了。”

“从小就坐这趟车,这辈子不晓得坐了好多次,每次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4号车厢的杨师傅是铁路退休职工,坐了一辈子的火车,他叫它“怀旧列车”。

家住朱杨溪的老沈说:“重庆到朱杨溪,火车9.5元,需要近4小时;汽车38元,2个多小时。坐火车便宜、舒服,上厕所,看风景,四处走走。金刚沱、油溪等小站去江津、永川读书的人特别多,这么多年了,学生们都喜欢选择这趟‘上学列车’。”

铁路今迎返程高峰客流大幅下降(慢火车陪我过双节)(7)

“快看,庙子!”12时20分,车到金刚沱车站,大家欢呼起来,金刚观音寺就在列车右侧。

“庙在站台,全国唯一,世界罕见。成渝老线沿线景点很多,古镇、园林、庙宇、特产地,多得很,很多旅客就喜欢坐这趟车去旅游。”吴洪江介绍。

13时32分,车到柏林。

“这里很有名,或许是因为它跟德国柏林重名,或许是因为这里有著名的石笋山……”吴洪江说。(记者付世坤 通讯员杜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