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

文|通政司

编辑|通政司知事

安乐死在我国一直不被允许,而安乐死在中国首次被大家讨论,要追溯到1986年的王明成。

那些要求安乐死的国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王明成的安乐死极具戏剧性,他是陕西的一名医生,母亲患有癌症并且痛苦不堪。

因此王明成寻求同事帮助,希望能够让母亲安乐死,王明成的同事蒲连生同意了他的请求,帮忙开出了致死的药物。

事件过后,王明成被关押了一年多,蒲连生也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公安逮捕。

直到五年之后,蒲连生才被判无罪。

媒体采访蒲连生时,蒲连生大方表示,既然安乐死在中国并没有合法化,就不应该漠视中国的法律。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1)

十几年之后,王明成同样患上了癌症。

癌细胞的转移,让王明成饱受痛苦,希望能够安乐死,但却被明确拒绝,只能回家保守治疗,最终在痛苦当中离开人世。

2017年的吴芳,同样是一位请求安乐死的癌症患者。

宫颈癌晚期的吴芳不断被病痛所折磨,因为安乐死不被国家所支持,只得哀求邻居,希望能被车撞死。

邻居竟同意了吴芳这一请求,吴芳被撞之后,仍旧有意识,邻居只能反复碾压。最终,邻居以及吴芳的丈夫都被判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在中国不合法,但是瑞士可以帮助外籍公民实施安乐死。

台湾名嘴傅达仁就选择了这一途径,被称为中国第一个选择安乐死并且成功的人。

傅达仁晚年受胰腺癌折磨,最终选择前往瑞士实施安乐死。

当时他接受安乐死的视频也被公布出来,全程都有家人的陪同,整个过程也异常平静,安详。

选择安乐死的大多数都是癌症晚期患者,这些患者被病痛所折磨着,求医无路,安乐死竟也成为了让人羡慕的选择。

但是安乐死至今在我国都是不合法的,但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而言,又有哪些选择比安乐死更好呢?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2)

2019年时,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这样一则数据——2015年我国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

而一旦患有癌症,这些病人的自杀风险将大幅提升,促使这些癌症患者自我了断的原因有哪些?

击垮癌症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 无法承担的疼痛

普通人无法感同身受癌症患者所经历的疼痛,癌症一旦到达晚期,疼痛将是首要症状。

不仅有癌症本身的疼痛,更有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以及身体衰竭的疼痛。

这样的疼痛会让癌症患者痛不欲生,也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长期慢性癌症的折磨下,患者会越来越焦虑,会沮丧,会内疚,会绝望。

身体的疼痛加上心灵的压抑,最终让他们失去信心,但是因为国家并不同意安乐死,很多患者会选择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3)

  • 无法承担的高昂费用

癌症是所有病情当中最恐怖的疾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疾病,是一种饱受折磨的疾病,是一种费用昂贵的疾病,同样也是一种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的疾病。

毫不夸张地说,一旦患有癌症,就如同无底洞一样,再富有的家庭也有被掏光的一刻,更何况那些本身只能够维持温饱的家庭。

所以每一位患有癌症的患者都害怕因为自己的疾病拖累家人,害怕掏光了积蓄,但最后效果还是不理想,导致癌症复发,癌症转移。

  • 没有足够强大的信念

癌症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也是对患者心灵的考验。

如果患者心灵脆弱,疾病将会成为患者莫大的压力,在这种状态之下,患者会出现烦躁的情绪,恐惧的情绪,病情也会因此不断恶化。

再加上治疗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费用,害怕拖累家人的患者,还会出现愧疚心理。

长时间的负面情绪堆积在患者心中,无法得到疏通,久而久之,会一点点侵蚀患者的意识,最终成为压死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4)

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

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安乐死已经合法化,比如荷兰,比利时,瑞士等等。

而1988年一家中国电台播放的讨论安乐死录音当中,赞同安乐死合法化的就将近90%。

自此之后,一直都有人不断倡议安乐死合法化,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5)

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人们的观念慢慢的改变,现在的人们,对安乐死又是怎样的看法呢?

2021年安乐死的调查问卷再一次刊登在了人口学刊上,仍旧有绝大多数人是赞同安乐死的,但大家都建议采取的方式要更加温和一些。

似乎安乐死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但是荷兰公布的数据,又让安乐死是否合法这一问题引起了争议。

2001年荷兰安乐死合法化,2003年荷兰就有将近7000起安乐死事件。这一数据也让很多观望是否应该将安乐死合理化的国家退却。

仅仅两年的时间,实施安乐死的民众就多达7000起,这样的数据让广大民众所震惊。

而在这7000起当中,其中自愿安乐死的民众只占59%,甚至有的患者为了不被安乐死,想办法远离荷兰。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6)

世界上通过安乐政策的国家有哪些

2001年荷兰议会通过了安乐死法令,第二年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政策。

虽然这一政策,在荷兰已经被认可,但安乐死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遵守规定、符合条件的安乐死请求,才有可能被同意。

患者本人一定要同意安乐死;需要确保患者病情几乎无药可救,无法逆转;

并且患者一直以来被病痛所折磨,这种折磨,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境界。患者在请求安乐死时,需要如实汇报自己的病情。

除了要有患者本人的意愿之外,还需要有看护医生以及独立医生的同意。

上述所说到的条件,仅仅是针对成年患者。如若未成年,要加上附加条件——要和家长共同商讨,共同做决定。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7)

第二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比利时,于2002年通过。

在比利时实施安乐死,同样要确定病人的状况已经无法挽回,遭受着无法忍受的痛苦,不论是心理痛苦,还是生理痛苦。

患者不仅要意识正常,同时需要成年,需要在没有外界压力的状态下,深思熟虑。

最近一个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是西班牙,也是世界第六个同意安乐死的国家。

在西班牙,对安乐死的讨论从未停止,将近40年的讨论进程,终于有了定夺。

在讨论安乐死是否合法的过程当中,多个个体持续争论着,甚至还牵涉到了道德问题,医疗问题,政治问题,让社会民众对生死似乎有了新的认识。

还有很多国家的安乐死法案,并没有完全合理化,在美国部分州认同安乐死,联邦政府不完全认同。

虽然瑞士现在接纳外籍安乐死成员,但是安乐死在瑞士并没有完全合法,只是在个别城市合法。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8)

安乐死在澳大利亚曾经合法过,但后来又被禁止。

从实施到被废除仅仅九个月的时间,自此之后,澳大利亚也从未在任何会议上承认过安乐死的合法。

法国也没有通过安乐死法规,但是制定了放任死亡权。患者在疾病晚期,可以选择停止治疗以及拒绝治疗。

截止目前,安乐死在中国至今未立法。

安乐死问题在中国的争议一直很大,从未合法化和中国的传统观念有着直接联系。

百善孝为先这一传统从古代延续至今,已经在民众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当家人身患绝症时,如果放任不管、选择安乐死,似乎就是不孝顺。

所以即使倾家荡产,中国人也要竭尽所能救治家人。

在很多思想较为传统的民众认知中,选择让身患绝症的家人安乐死,就是大逆不道,会被周围人所谴责。

正是因为这样的传统观念,让很多人不敢提倡安乐死,导致安乐死至今在我国都无法合法化。

现在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制度方面并不完善,很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健全的保险。

和其他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在社会基础上,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9)

安乐死没有回头路,一旦决定,是没有任何后悔机会的。

从开始安乐死到真正死亡,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在没有完全麻醉的状态下,有意识地感知到自己在慢慢走向死亡,这个过程是非常恐怖的。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都有可能会后悔,但是已经失去了后悔的机会。

现在并不是中国安乐死立法的成熟时机,因为安乐死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患者本人的意愿,还包括生命权利、生命尊严。

一旦将安乐死合法化,相信很多老人会害怕给儿女带来负担、成为累赘而申请安乐死,而并不是因为病情的不可逆转,也不是因为身体无法承担折磨。

这对老人而言,无疑是不公平的。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10)

不得不承认,安乐死一旦被认可,必定会成为消极心理暗示。

每一位癌症晚期患者,都是努力和死亡抗争的人,安乐死不被认可,周围人会竭尽全力鼓励病人,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挺过去。

安乐死一旦被认可,这些言语可能会变成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病人求生的欲望慢慢泯灭。

所以安乐死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它可以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解脱,但也有可能成为让患者死亡的凶手。

安乐死法至今都未正式被中国法律所认可,就是因为安乐死的种种争议。

安乐法存在着哪些争议

最具有争议的是生命神圣和生命质量,生命神圣指的是每个人都没有权利随意将自己的生命结束,否则就是违背了神的意愿。

这种观念在西方颇为流行,那些遵从生命神圣论的民众认为安乐死直接污蔑了生命的神圣。

生命质量则认为安乐死有自己的价值,认为每个人都需要保证生命质量,才有存活下去的必要。

一旦人的生命价值被破坏,生命质量就没有了意义,人就有选择结束生命的权利。

安乐死同样引发了救死扶伤和减轻原则这两大理论之争。

自古以来,医家的职业道德就是救死扶伤,然而安乐死制度似乎和救死扶伤原则背道而驰。

有人认为安乐死是变相剥夺他人生命,这一点并不符合医生的职业道德。

然而在医学重要原则当中,减轻痛苦也是其中之一,医生的职责本身就是治愈疾病,减轻痛苦,患者被病痛所折磨。

并且这种病痛无法治愈,医生实施安乐死似乎就成为了当下最好的选择,似乎是人道的行为。

在安乐死争论当中,资源分配也是具有争议的话题。

支持安乐死的广大民众认为,社会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应该做到资源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应该用在有望恢复健康的患者身上。

反之则是变相的浪费资源,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应该允许这些患者采用安乐死的方式,将资源节省下来,用于更需要的人群。

反对安乐死的民众则认为,虽然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节约资源,不能成为结束他人生命的理由。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无论健康与否,每个人都有享受资源的权利。

以节约资源为理由,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同样是一种破坏社会公平的行为

以上这些关于安乐死的争论,存在于世界每一个国家,对于中国而言,还有传统孝道的理念和现代亲情理念的争论。

大多数反对安乐死的民众,认为子女以及亲属都应该细心照顾患病的老人,直到老人生命结束。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11)

出于减轻痛苦的目的,导致老人死亡速度加快的方法,实际上会给子女背上不孝罪名,和传统的孝道相违背。

支持安乐死的民众认为,安乐死和传统孝道实际上并无关联,因为安乐死也是亲情的一种表现。

他们认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权利都是平等的,不论是子女还是父母。都有生存的决定权。

一旦遇到了无法治愈的疾病,一旦疾病让患者难以忍受,子女需要遵从父母的意愿,父母也应该遵从子女的意愿。

在现代亲情理念当中,认为子女不仅要关心长辈,还要提高长辈的生活质量,这才是孝道的真正表现。

安乐死,顾名思义,在没有痛苦的状况下,慢慢死亡。

而安乐死真的完全不痛苦吗?目前临床上安乐死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口服安眠药、向身体注射凝血剂或氰化物。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12)

第一,通过口服安眠药让患者进入睡眠状态,然后在患者的身体当中,注射抑制呼吸的麻醉剂。

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是会引起窒息的强力镇静药品。

注射强力麻醉剂之后,患者身体中呼吸系统就会被抑制,最终会因为呼吸停止导致死亡。

第二,先对患者使用麻醉剂,再使用凝血剂,此时患者会因为凝血剂的注射导致静脉堵塞,最终导致血管堵塞。

向人体注射凝血剂之后,患者身体中的凝血因子就会活跃,血管内会阻断血液的流动,导致人体死亡。

第三,进行氰化物注射,氰化物属于有毒物体,注射氰化物之后,患者呼入的氧气无法和氢气结合成水。

此时患者身体中会有过量氧气,导致体内细胞无法呼吸,最终心脏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13)

以上三种安乐死方式看起来非常安详,可以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死亡,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理论和实际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有40%的人群进行安乐死时,并没有彻底麻醉。

这意味着在整个安乐死的过程中,他们是有意识的,是在慢慢等待死亡。

但此刻的他们无法动弹,无法尖叫,表面上似乎什么也看不出,然而对于患者而言,等待死亡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那种极其恐怖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

因此在很多时候,安乐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安乐。

从古至今,生死都是人生一大难题,想要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不是只有安乐死一个途径,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也能起到减轻痛苦的作用。

患者和家属也不用担心镇痛药上瘾的问题,镇痛药会上瘾是广大民众对镇痛药的一种误区,好的镇痛药是不会让患者上瘾的。

安乐死和放弃治疗(安乐死能让绝症患者安详离开)(14)

大量临床实验证明,癌症患者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导致上瘾的几率非常小。

目前为止,几乎90%国家对安乐死合法化的问题都存在争议,不过不论最终安乐死制度是否能在我国合法,我们都不能过于依赖安乐死。

关于安乐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它毕竟和人类的生命挂钩,因此合法化的道路必定是漫长,必定是繁琐的。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理解国家的综合考量,支持国家的政策。当然也希望每个人都不用去考虑是否应该安乐死,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安乐死问题也折射出了我们国家对于生命的尊重态度,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也是需要被认真对待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