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传统文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传统文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传统文化)(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传统文化整理

第一单元

1.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2.旌旗:旗帜的总称。文中借指军士。

3.阎罗:即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4.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5.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第二单元

1.文: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旧时称一枚铜钱为文。

2.短衣帮:旧指短打衣着的劳动者。

3.荐头:旧时以介绍佣工为业的人,也泛指介绍职业的人。

4.上大人孔乙己:旧时通行的一种描红纸,印有“上大人孔乙己”这样一些笔画简单、三字一句、似通非通的文字。

5.君子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6.粉板:旧时店铺里用于记事的一种一尺见方的白漆(也有用黄漆的)木板。

7.服辩:即认罪书。文中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

8.年关:旧指阴历年底。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如同过关。所以叫“年关”。

9.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10.蒲柳人家:文中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1.白无常:迷信说法,指人死的时候,前来勾魂索命的白衣鬼。

12.一丈青:《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

13.四六体:一种文体名,常指骈体文的四字句和六字句的连用。文中形容骂人时用词丰富,语气连贯。

14.老生儿:高龄父母所生的儿子。

15.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沐浴仪式,会集亲朋好友为婴儿祝福。

16.石印:平版印刷的一种,利用多孔石质平版,经处理后,做印版进行印刷。

17.拍花子的:旧时指用迷药拐骗小孩儿的人贩子。

18.石笔:用滑石制成的笔,用来在石板上写字。

19.官讳:旧日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20.驴打滚儿:高利贷的一种。如果到期不还,计算复利越滚越多,如驴打滚,故名。

21.文庙:孔庙的别称。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代以后称“文庙”。

22.魏碑: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与西魏石刻书迹的统称字体结构严密,笔力强劲。

23.捎马子:方言。俗称“马褡子”,一种可搭于肩头或驴马背上的口袋,中央开口,下垂的两头可以装东西。

第三单元

1.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

2.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3.: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食物。

4.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5.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到这个地步的。

6.《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7.秦王: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8.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yan)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9.公:对人的敬称。

10.布衣: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11.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2.士:文中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13.休祲: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

14.缟素:白色丧服。文中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15. 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 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

16.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17.序:文体名,一般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

18.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19.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東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20.媵人:侍婢。文中指旅舍中的仆役。

21.汤:热水。

22.逆旅:旅店。

23.绮绣:华丽的丝绸衣服。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绣,绣花的衣服。

24.缨:系帽的带子。

25.容臭:香袋。臭,香气。

26.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乱麻。敝,破。

27.耄老:年老。语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8.君子:文中指有官位的人。

29.太学: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不设太学,设国子学或国子监。30.县官:文中指朝廷。

31.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32.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33.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

34.朝京师:文中指退休后进京朝见皇帝。

35.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36.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37.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38.征夫:出征的士兵。

39.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40.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4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文中作者以魏尚自许。

4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雕弓,饰以彩绘的弓。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舍射天狼。”词中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43.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古时候吹牛角以发号令。

44.八百里分魔下炙: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炙,烤熟的肉食。

45.五十弦:原指瑟,文中泛指乐器。

46.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47.沙场:战场。

48.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49.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50.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文中借指女子。

51.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52.芒鞋:草鞋。

53.三更:古代时间名词。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

54.(heng)娥:即嫦娥。传说中月宫的仙女。

55.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

56.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第四单元

1.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

2.全马在胸、胸有成竹:“全马在胸”语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胸有成竹”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都是强调画家作画前,要对所画的对象有整体的把握,非常熟悉。

3.意匠慘淡经营中:语出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意思是下笔之前竭力构思。形容艺术创作的艰苦。

4.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的妙语不肯罢休 常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苦功夫。

5.桥堍(tu):桥两头靠近平地的地方。

第五单元

1.东皇太一:天神。与下文中的云中君、东君、河伯、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都是屈原作品《九歌》中的神灵。

2.云中君:云神。

3.山鬼:山神。

4.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5.东君:太阳神。

6.河伯:河神。

7.湘君:湘水之神。

8.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在舜死后投湘江而死,成为湘水之神,称湘夫人。

9.大司命:星名,神名,主宰人的生死。

10.少司命:星名,神名,主宰人的祸福。

11.靳尚:楚国的大臣。

12.南后:楚怀王的夫人

13.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14.稽(q)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拜手。

15.土偶木梗:即土偶木偶。文中指用泥土塑成和用木头雕刻而成的神像。

16.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湘竹”。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妃子娥皇、女英哭泣,眼泪洒在竹子上,竹茎上便有了斑点。

17.龙门:楚国都城郢(ying)(今湖北江陵西北)的东门。

18.侦缉队:清末、民国时期主管侦查缉捕的机构。

19.东六西四:旧时常见的商业利润分成比例,东家六成店铺四成。东,指东家,店铺的所有者。西,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宾西,掌柜受东家聘请,也可尊为西宾。

20.行头:戏曲演员演出时穿的服装。

21.场面:指戏曲演出时伴奏的人员与乐器。当时名演员多自备场面。

22.落子:民间曲艺莲花落的俗称,也泛指北方地区的各种曲艺杂耍。

23.花鼓:一种民间舞蹈,一般由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边敲打,边歌舞。

24.五子行:旧时对厨子、戏子、堂子、门子、老妈子的蔑称从事这些行当的人主要是服侍他人,社会地位低下。说指戏园子、剃头房子、澡堂子、窑子(妓院)、饭馆子。

25.喜幛子:题上贺词的整幅绸布,用以贺喜,多为红色。

26.寓公:古时指寄居他国的诸侯、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官僚、绅士等。清朝灭之后,溥仪曾寄居于天津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

27.气死风:一种灯笼,因其灯罩密实,火不易被风吹灭,故名。

28.堆房:贮藏杂物或货物的房间。

29.挑顶子:拆修房顶。

30.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他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31.昆曲代表剧目:《单刀会·刀会》《琵琶记·吃糠》《南西厢记·佳期》浣纱记·寄子》《玉簪记·琴桃)《牡丹亭·惊梦》《长生殿·惊变》孽海记·思凡》等。

32.京剧代表剧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群英会)空城计》《打渔杀家》《三岔口》窦娥冤》等。

33.越剧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追鱼》《碧玉簪》等。

34.黄梅戏代表剧目:《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

第六单元

1.《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肉食者:吃肉的人。文中指当权者。

3.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4.鼓: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5.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6.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7.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8.左右: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9.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10.崩殂:指帝王之死。

11.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12.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

13.督: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

14.行阵:行伍,部队。

15.先汉:即西汉。文中的“后汉”即东汉。

16.桓、灵:东汉的桓帝刘志(147—167年在位)和灵帝刘宏 (168-189年在位)。他们在位时,宠信宦官,政治腐败。

17.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古代官职名。

18.南阳:东汉郡名,辖境包括今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 。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

19.冢:坟墓。

20.狗窦:给狗出人的墙洞。

21.舂谷:用杵白捣去谷物的皮壳。

22.判官:官名,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官吏的僚属。

23.胡天:诗中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24.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

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25.锦衾:织锦的被子。

26.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27.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28.中军:主帅的营帐。

29.胡琴:泛指西域的琴。

30.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31.神州:中原地区。

32.年少万兜鍪: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

33.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 志·吴书·吴主权》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34.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

35.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诗中代指战争。

36.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诗中指史册

37.西都:指长安。

38.军:宋代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或与府、州同级,或与县同级。

39采薇: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薇,一种野菜。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41.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42.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43.灵旗:灵幡,旧时招引亡魂的旗子。诗中语意双关也暗指战旗。

44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群,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的阿房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