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须立凌云志(有志不在年高追梦还看今朝)

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一个民族的青年一代欣赏什么、崇拜什么、追随什么,代表的不仅是人民的审美观问题,更是这个国家整体的精神气质、民族品格和价值追求的问题,乃至整个国家的民族力量、使命担当以及前途命运的问题寄语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其实都是在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为民族传真、扬善、正美,在对美之时代课题的形塑中,挺拔起一个国家、民族的筋骨、道德、和温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人生须立凌云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人生须立凌云志(有志不在年高追梦还看今朝)

人生须立凌云志

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一个民族的青年一代欣赏什么、崇拜什么、追随什么,代表的不仅是人民的审美观问题,更是这个国家整体的精神气质、民族品格和价值追求的问题,乃至整个国家的民族力量、使命担当以及前途命运的问题。寄语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其实都是在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为民族传真、扬善、正美,在对美之时代课题的形塑中,挺拔起一个国家、民族的筋骨、道德、和温度。

恰为呼应,“开慧村民”朱有志出圈了!七十古来稀的村干部儿,与“颜值”“猎奇”“流量”毫不相干,却陆续霸屏年轻人的朋友圈、悄然占据各种广告头牌、相继获赞“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单凭一口土话、一身瘦削、一脚泥泞、一根脑筋,因一己之力、焕一村新天、成一代网红、领一代新风,这真的值得欣慰:欣慰我们的时代尤其是年轻人,终于在“网红经济”的动荡中,建立起对美之内涵、对好之价值、对人之追求的真正坐标;亦欣慰时代有这样的开慧村民们,用他们的奉献担当、追梦逐梦、铸力挚力,为我们的社会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航道、理想信仰和行动标杆。

有志之筋骨:管它厅官村干部,坚持一个信仰——人民

有意思的是,提到“朱有志”,不少人只知开慧,不知湖南省社科院,只知道这个“村干部”,不知他还是个“厅官”。当了村干部再当厅官很正常,可当了厅官非得去当村干部的还是少见吧?是厅官当不好才去当村干部吗?开慧村的变化已经广为人知,湖南社科院被朱嗲带着“跳起脚来摘桃子”的发展同样精彩。其实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和环境属性,既能接最高的天线,又能做最接地气的工作,朱有志同样需要适应、转化和磨合,出彩的并不在于他有多么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只因他有一个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信仰。做课题搞智库、建言献策是为了人民,卷裤腿挥锄头、开山修路是为了人民,守书斋拿起笔、研究理论是为了人民,下农田端起锹、摸爬滚打都是为了人民。我们时代需要这样的奋斗者,不是学历多高、能力多强、成果多丰,而是任何时候、任何年纪、任何场景、任何环境下,都有一颗乐观积极的革命之心、为民奉献的信仰之心。出彩的也不是他办成了多少难办的事儿,新时代的追梦人不在于发出了多少光和热,而是为了“人民”这个坚定的信仰,已经贡献了自己的全部。

有志之道德:矢志向上向善,秉承一个宗旨——为民

共同满足,是为善,主动推动他人和社会圆满生存和发展是向上向善,最大程度的发挥个人价值、创造最大可能的社会价值是向上向善。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专家,朱有志最大的价值是不是应该在科研一线、理论一线、智力一线去接好天线?可退休后的他推掉了两所民办高校年薪100万的聘请,又辞谢某公司年薪200万元的邀约。在他看来,在高校为国家输送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是工作、为社会为行业规划创造更大的前景是工作,为一个小小村落的百姓谋求一点收入、增创一条出路、增添一些信心是同样重要,甚至更需要自己的工作。在社科院12年,在开慧村同样是12年,人生有多少个12年?尤其60过后,12年何其珍贵?这个12年的选择背后,朱有志早已抛去功与名、利与益、个人成就与社会评价,他又做回了一个农民的孩子,他不当很多人都愿意当的校长,去做未必有很多人愿意做的村干部,只因他深知,土地里深扎着老百姓和国家的生存之根,去最需要他的地方,为最需要他的人民,一生奋斗,矢志不渝。

有志之温度:何惧疲惫麻烦,只因一个力量——爱民

在一次给湖南团省委组织的创客课堂上,朱有志送给在场所有年轻的创业者们四个字:享受煎熬,让这些正在追梦路上彷徨迷茫的年轻人顿时泪洒当场。享受煎熬,这不是一个历尽千帆的长者,送给后来者的祝愿或鼓励,这是朱有志本人一生践行的精神硬核。很多人见过朱有志,都知道他很瘦。很少人看到过他吃饭,速度非常慢,每吞咽一口,都显得十分艰难。更少人知道,这位曾经的食道癌患者,到底是有什么力量,变成了一个不是在开慧村、就是在去开慧村的路上,一个不是睡在车上、就是睡在村上,一个不是在地里看庄稼、就是在工地盯进度,一个不是在村支部里开会,就是在村民家里唠嗑的永动机?他的学生都知道,给老师的信息永远都是凌晨两三点才有空回复。跟他共过事的人都知道,只要有他在的场合,就永远有信心满满永远是激情澎湃。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不眠不休、 不停不歇、不疲不倦,70岁的朱有志也不是,他只是有一腔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方人民的热血,让他有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力量和温度,点燃了他自己,更点亮了他心心念念的,百姓的生活和美好未来。

在2021年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中,朱有志的事迹下有这样一条留言:有志不在年高。这是人民,对这位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的“有志”,最高的礼赞。这也是人民,对我们每一个正在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的,你、我、他,每一个追梦人最高的期许。谢谢有志,有志终生在奋斗!人人有志,有终生奋斗之志!为自己、为民族、为国家,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追梦更好的明天。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科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