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

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1)

​淮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历史学界有这样的说法:“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老舍之子、著名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说淮阳是“人之祖,史之初,国之根,文之源”。台湾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说“天地是本,伏羲是根,而淮阳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之所在。”由此足见淮阳的悠久历史。

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就在宛丘(今淮阳)定都,创下先天八卦和龙图腾,燃升了华夏人类文明的圣火。

5000年前,炎帝神农氏在此建都,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宛丘始称陈,“陈”名也从此开始。

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2)

东汉明帝改新平为陈国,章帝改为郡,陈县属之,隶豫州刺史。 三国时陈县为魏地,属陈郡。明帝封曹植为陈王,遂改郡称国,后又为郡,隶属豫州。晋武帝合陈郡于梁国,封司马彤为梁王,陈县为其附属,隶属豫州。

南朝宋时,移陈郡办公地点在项城,以陈令属南梁太守,隶属南豫州。南朝齐时置南陈县,属陈郡,隶豫州。北魏合陈县人项县(在今槐店),属陈郡,隶北扬州。北齐移项县于故陈城,属信州,隶北扬州。北周改信州为陈州(陈州名自此始),项县为其附属,隶北扬州。 隋时分项县出来,置宛丘县,并置临蔡县,属陈州淮阳郡,隶豫州。唐宛丘县析置新平县,属陈州淮阳郡,隶河南道。

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3)

​ 五代宛丘县属陈州。梁隶忠武军节度使。晋、周隶镇安军节度使。 宋宛丘县属陈州淮阳郡,后升淮宁府,隶京西北路。金宛丘县属陈州,隶南京路。元宛丘县属陈州,隶陈梁路。 明废宛丘县,改称陈州,属开封中书省。清初仍沿袭明制,隶河南布政使司。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道、回归陈州。

雍正二年(1724年),改陈州为直隶州,县为附郭,仍统4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陈州府淮宁县附郭。 民国2年(1913年),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隶河南省。民国21年(1932年),,设河南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淮阳,县属之。

民国27年(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日伪设淮阳县政府,属豫东道,隶河南省。同时,民国县政府南迁水寨镇(今项城市所在地)。民国34年(1945年)光复后,民国县政府,治城关,属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隶河南省。民国32年(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淮太西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治东夏亭(今西华县境内),属中共水东特委,隶中共河南省委。

民国35年(1946年),建立淮阳县人民政府,治戴集(今葛店乡境内),属淮阳专区。民国38年(1949年)3月,中共先后建立的周口县、界首县、夏亭县、淮阳市同时撤销。

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淮阳县属淮阳专区,隶河南省。淮阳专员公署,治淮阳。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县改属商丘专区。1959年,商丘专区撤销,县改属开封专区。1962年,恢复商丘专区,县再改属之。1965年,置周口地区,淮阳县从属至今。

2000年,淮阳县辖6个镇、14个乡。2004年,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周口市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月26日豫民行批[2004]7号文件)和《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将淮阳县搬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

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5)

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截至2005年12月31日,淮阳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安岭镇、四通镇;朱集乡、豆门乡、白楼乡、冯塘乡、大连乡、葛店乡、王店乡、曹河乡、郑集乡、许湾乡、黄集乡、齐老乡、刘振屯乡。

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6)

​ 2011年2月28日,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将川汇区文昌搬口两个办事处和淮阳县许湾乡交由周口市东新区管委会代管的通知》(周政办[2011]8号):根据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第57号)精神,将川汇区文昌、搬口两个办事处和淮阳县许湾乡整建制交由周口市东新区管委会代管。

陈姓发源地在什么地方(淮阳的前世今生)(7)

​2011年6月13日,河南省民政厅(豫民行批[2011]58号)批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将淮阳县许湾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区划调整后,淮阳县辖7个镇、11个乡:城关镇、新站镇、鲁台镇、四通镇、临蔡镇、安岭镇、白楼镇、朱集乡、豆门乡、冯塘乡、刘振屯乡、王店乡、大连乡、葛店乡、黄集乡、齐老乡、郑集乡、曹河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