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

早期的原始人类居住地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位于洞穴,洞穴作为避开生存威胁的地方为原始人提供了保护。深居洞穴的原始人同样也在长期的生活中创作了许多洞穴文化,最常见的便是壁画。壁画反映了当时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还有对自然的崇拜,在研究早期人类文明的历史演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

不少洞穴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演变成长长的隧道,以扩充成员的生存范围。往后的文明发展中,隧道作用远不止简单地起居那么简单。不少文明的形成都对隧道有进行建设,在后来的变化中成为了下水道系统,或者地下工程成为大量财宝的存放地,甚至作为地下陵墓的基本建设,连通整个墓地。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2)

神秘隧道

历史上奇特的隧道并不少,以玛雅文明来讲,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人在南美洲发现古老的玛雅隧道。隧道建成历史超过5万年,工艺也十分精湛。不仅隧道深长坚固,深度也在地下200多米的位置,入口上千阶级的台阶。关于这条隧道,很多人猜测是玛雅人的一个大型聚集地。

同样在南美洲的巴西,在2005年被人发现了上千个大大小小的隧道形成历史至少在13000年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容量上都让人感到惊叹。隧道大小能够和今天的煤矿、铁矿隧道进行比较,上千个隧道数量足以证明这是浩大的工程。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3)

有人可能会想到上世纪在墨西哥发现的隧道,目前受厄瓜多尔政府监管的墨西哥古隧道是曾经印第安文明的见证。隧道里面有大量的壁画、文物、动物模型、石板,墙壁上还有类似釉一样的物质而且光滑。墨西哥隧道现已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仍旧存在许多谜团。但与墨西哥的不同,巴西这里上千条隧道似乎没有发现太多人类的踪迹,或者说隧道本身不太适合人类居住、活动。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4)

谜团推测

说起洞穴隧道,在人类演变的早期,欧洲和欧亚大陆变化上的16万年间存在过穴居人。现代人种大量迁徙以前,穴居人几乎是大陆上最强的人种,拥有高等智慧和社会性。同时还有着很强的创造能力,穴居人制作的工具远超同时期的现代人,而且在采集、狩猎上有着初级的生产能力

为了避开自然侵害和野兽威胁,这群人类选择洞穴挖掘。但在后来变化迁徙中,穴居人开始面临的生存威胁。真正原因并不是气候影响所致,而是后来现代人在非洲的不断进化中,人种数量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是穴居人的10倍。迁徙到欧洲时,还发展出了比穴居人更加复杂的交流方式和早期贸易的雏形。在随后的竞争下,穴居人被淘汰了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5)

反观巴西的地理位置,巴西在南美洲东部,作为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平原、盆地、高原等地形。隧道的位置纬度较低,靠近赤道,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隧道也都基本在高原环境上。作为长期在欧洲发展的穴居人显然不可能漂洋过海迁徙到南美洲,在过往十几万年的时间南美洲也只有印第安文明存在。如果说这是穴居人的作品,显然是不成立的。

南美洲孕育出的文明也大都是河流文明,洞穴更多可能只是作为一个宗教祭祀地点存在,如此多且大型的隧道同时又是一个需要大量人力的工程项目,早期的南美州文明只会将农业、天文作为主要的活动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6)

隧道形成的可能性

热带雨林虽然降水充沛,往往也只集中在几个雨季,如果说为了避雨而在高原上修建隧道,那完全没有必要。以印第安文明的历史来看,雨季会有更多的宗教祭祀活动和农业生产

巴西高原的地形地理早在元古代就因陆地板块的活动,通过“褶皱运动”,在新第三纪的断裂上升后形成,已经有数百万年的历史。有了历史演变的证据后,隧道明显也不会是先于高原形成之前或者其中才有的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7)

在南美洲西部高原生活过的古文明帝国就只有印加帝国,印加文明的许多遗址在许多高海拔地区都有发现,大多都在3000米以上。这印加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印加人作为高原民族并不喜欢低地的潮湿气候

同时在高海拔地区开垦的梯田,修筑的神庙都证明了此文明的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印加帝国还有较为先进的冶炼技术,制作出了许多青铜器皿和农业劳动工具。印加人对太阳的崇拜,居住的地理位置和文明形成都不可能是隧道的修筑者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8)

到了2010年,巴西地质学家艾德米带队到隧道群这里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记录,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隧道的挖掘形成很粗犷,墙壁和天花板上还有大量的划痕,看起来十分平滑,开凿的方式也很原始。

对隧道进一步的测量后,探测人员也发现隧道深度仅有数十米,并不是很深。隧道的延伸范围和分岔也有着明显刻意布局的行为,隧道好几处都是互通的,这直接排除了自然形成的原因。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9)

考虑到南美洲曾经连着众多的大陆板块,拥有丰富的物种,研究学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于曾经在这期间可能存在的穴居动物,并且在经过研究后确认,建造者的确不是人类

“巨型挖掘机”

考虑到隧道的形成时间和所在地点,研究学者们在动物的生活范围和物种缩小在了南美洲,以穴居生物为主。通过对比发现在一万多年的南美洲确实存在过一类穴居动物,那便是地獭

关于地獭的发现还要从1796年说起,当时的法国巴黎的科学院收到了神秘的动物骨架素描图。当时的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在对这副素描骨架进行研究复原后发现,这副骨架和在美洲生活的树獭有非常相似的外形,最让人惊讶的是骨架体型比树獭大出几百倍不止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0)

地獭属于贫齿总目的树獭亚目,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今现存的树獭是表亲,同属贫齿目。只不过地獭能够长到6米身型能够和大象一样,身高和长颈鹿一般,重达5吨。是冰河时期除猛犸象、乳齿象外第三大的陆地兽类。

由于体型太过于巨大,加之脚部的爪子巨大,地獭基本要借助后足行走。前肢的巨爪能够达到40厘米,巨大的爪子能够帮助树獭抓下整个树枝,食用树枝的树叶。面对其他动物的威胁,树獭同样也能够用爪子把动物牢牢地按在地上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1)

地獭除了长着坚硬的巨爪外,身体构造也同样结实。地獭身上有着像熊一样的毛发,厚实的皮毛下还有硬化的皮肤层,即便面对大型肉食动物的威胁,树獭也不会受到太多伤害。偶尔会开荤的树獭,有时还会成为最恐怖的捕食者

地獭在贫齿目中和如今的犰狳、穿山甲一样同样也是穴居,巨爪能够非常轻松地挖掘出大型的隧道洞穴,来给地獭提供居住环境。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2)

为了抵御冰河期寒冷的气候地獭便会在隧道里过冬,通过一代代的繁衍扩建,隧道就形成了互通的结构,同时变得更深更大。地獭的生活方式和生物特征解释了巴西的神秘隧道是谁所建,这类传奇的生物也在以后的变化中变得岌岌可危。

纪元更迭

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生物大灭绝的事件,树獭所处的时代也不巧处于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中——第四纪灭绝事件,一直过渡到全新世。此次的灭绝基本都在于大体重的哺乳动物,除了寒冷气候的影响,人类也在这个期间快速发展。

人类猎杀的假说来看,人类在早期的进化中发明了工具,生产力的提升让人类有了能力开始迁徙至其他地方。这个时期挖掘出的巨型动物遗骸不少还伴有人类的狩猎工具和遗骸。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3)

支持该说法最大的的依据是澳洲的灭绝事件远早于冰期和气温的改变,离此最近的新西兰也在期间不断发生灭绝。而北美洲、南美洲以及马达加斯加虽然没有遭受气候带来的恶劣影响,却也有灭绝性的事件,与其他地方存在的共同点都有人类的活动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4)

更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剧烈,北半球的大范围的冰川活动,让冰期和间冰期多次交替,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冰河期导致大量的素食动物得不到更多的食物,美洲大地獭也在这个时期适应寒冷气候生活在美洲大陆。

到了两万年前,人类进入美洲后,开始了大范围的活动和发展。对许多哺乳动物进行猎杀,其中不乏猛犸象、地獭这类巨型动物,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加速了动物们灭绝的进程。这类大型生物和猛犸象一样没能逃脱灭绝的命运,安地列斯群岛的地獭虽比美洲地獭生存时间更长,但大约在8000年前,地獭便消失了踪迹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5)

最后的发现

美洲作为人类最后涉足的大陆,美洲大陆的物种灭绝对比其他地方似乎也显得没有那么迅速。地獭灭绝的时间并不算长,除了有大量的化石外,在南美洲一些地区的洞穴和火山口还有天然形成的地獭木乃伊。直到今天,还有关于地獭的目击传闻,不过考虑到这些传闻大多都是当地人的一些未知描述,如此庞大的生物在南美洲雨林里活动不可能完全隐藏踪迹,地獭的灭绝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结语

第四纪元的大灭绝除了恶劣的气候影响,从生存条件的另一方面来说,还有人类的演变发展,各种假说的推论也建立在人类活动之上。不管是病毒侵害一说还是过度捕杀一说,人类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美洲大地獭在数万年间的生存中最后也只留下曾经居住过的洞穴,上面的划痕见证过这个族群的繁盛。

巴西发现一个一万年前的隧道(巴西形成于13000年前的隧道)(16)

到了今天,人类已经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有着高科技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我们依旧生活在地球上。对于人类来说,地球就像曾经树獭生活过的洞穴一般。未来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应对办法,那么人类世界也可能在未来面临曾经这些物种所经历过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改变,才能应对不同的变化得以继续生存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