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

能够代表整个台州地区的地名在历史上先后为西汉时期的回浦乡、回浦县,东汉时期的章安县、六朝时期的临海郡、赤城郡、章安郡,隋代的临海县,隋末唐初的海州以及由唐至今的台州。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

西汉会稽郡回浦县

回浦

因水得名,它源自白石和义岭,一条自北向南的河流,回环旋转后,注入东海。

《汉书》 卷二十八上 地理志

会稽郡众县末尾“冶,回浦。南部都尉治。”

为加强控制,巩固南方新设置的政权,东部都尉的治所也从鄞县迁到回浦。不过史书尚未记载取名回浦之缘由。

回浦先设乡后设县。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2)

东汉扬州会稽郡章安县

章安

章:乐竟为一章,音乐的一章。

安:安定。

从字面意思来看为可能命名章安之前,此地多有不安,取名章安,寓意“章治久安”,或许是希望此地从此安定下来的美好祝愿吧。不过史书尚未记载取名章安之缘由。

《后汉书》卷第二十二 郡国四

扬州·会稽郡

会稽郡(秦置。本治吴,立郡吴,乃移山阴。雒阳东三千八百里。).......

〖鄞〗

  〖章安〗故治,闽越地,光武更名。

  〖永宁〗永和三年以章安县东瓯乡为县。

  〖东部〗侯国。

南朝陈(公元557--589年) 临海郡曾改章安郡,不久又改回临海郡。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3)

三国东吴临海郡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4)

西晋扬州临海郡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5)

东晋扬州临海郡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6)

刘宋东扬州临海郡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7)

南齐临海郡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8)

南陈临海郡

临海

因山得名,因境内有临海山而得名。

南朝刘宋(420-479)孙诜所撰《临海记》(原本久佚,今存残帙为清洪颐煊等人所辑《经典集林》临海记一卷,二千余字。)

“临海山,山有二水,合成溪曰临海。一水是始丰溪,一水是东女溪,至州北两溪相合,即名临海溪,山因溪名。”

临海山因临海溪而得名,而临海溪又是临海郡之母亲河。

有人认为它“东临大海”,但历代所修的方志则大多认为因境有临海山而得名,也符合古人命名地名取山川之名的传统法则。

目前临海山主要有今临海北固山和临海西北10公里永丰镇三江村的白马山这两种说法,尚未有定论。

也有说不是临海山,是临海峤的说法。

临海郡

《三国志》卷四十八 吴书三 三嗣主传第三

(太平)二年(公元257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电。乙卯,雪,大寒。以长沙东部为湘东郡,西部为衡阳郡,会稽东部为临海郡,豫章东部为临川郡。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9)

隋永嘉郡临海县

临海县

《隋书》 志 卷二十六 地理下

永嘉郡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处州,十二年(公元592年)改曰括州。统县四,户一万五百四十二。

  括仓平陈,置县,大业初置永嘉郡。有缙云山、括仓山。永嘉旧曰永宁,置永 嘉郡。平陈,郡废,县改名焉。有芙蓉山。松阳、临海旧曰章安,置临海郡。平陈, 郡废,县改名焉。有赤山、天台山。

《旧唐书》 志 卷二十地理三○江南道七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临海县。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0)

南梁赤城郡(临海郡)

赤城

或因山得名,因境内有赤城山而得名。

南朝梁(公元557--589年)梁武帝曾改临海郡为赤城郡,不久又改回临海郡,属东扬州。

海州

隋末,吴兴太守沈法兴叛,改临海县为海州,实为升临海县为州。

海州之名或来自先前临海郡县之名,也意为临海之州,简称海州。三国东吴至南陈有临海郡,隋平陈降为临海县,隋末又有海州。

《旧唐书》 志 卷二十地理三○江南道七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临海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领临海、章安、 始丰、乐安、宁海五县。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1)

唐台州

台州

因山得名,因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旧唐书》 志 卷二十地理三○江南道七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临海县。

临海 汉回浦县,属会稽郡。后汉改为章安。吴分章安置临海县。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于县置台州,取天台山为名。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原东越国民内迁,其地置回浦乡,属鄞县、隶会稽郡。

鄞县回浦乡约存在24年。

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属会稽郡,这是台州及临海的设县之始。

回浦县约存在110至172年。

当时的东部都尉和回浦县辖境很广,回浦县相当于今台、丽、温三市及周边部分地区,东汉杨雄在《解嘲》一文中有“西北一侯,东南一尉”的句子。

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回浦县改名章安县。(一作章和元年〈公元87年〉,改回浦县名为章安。)此后回浦成为章安和临海之纪念性名称。今有椒江区章安街道回浦村,临海市回浦路,回浦中学等。

三国吴少帝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境域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西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8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刘宋(420年—479年),临海郡先后属会州、东扬州、王畿。

南朝齐(479年-502年),临海郡属扬州。

南朝梁(公元557--589年)梁武帝曾改临海郡为赤城郡,后又改回临海郡,属东扬州。赤城郡短暂存在过,具体年限不详。今临海尚有赤城路,天台有赤城街道等。

南朝陈(公元557--589年) 临海郡曾改章安郡,不久又改回临海郡,临海郡先后属扬州、东扬州。章安郡短暂存在过,具体年限不详。

临海郡至多存在约348年。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治章安,属吴州总管府处州。

实际上是临海郡降为临海县。或因隋平陈所致临海郡内人口大减或迁隐所致。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临海县治由章安移至其西部的临海镇(原章安县境,时临海县,今临海市)。

代表整个台州地区的临海县约存在29年。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吴兴太守沈法兴叛,改临海县为海州。

海州存在约1-3年,具体年限未定。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杜伏威平李子通,改海州为台州,州治临海县,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章安县省并入临海,其后章安不再设县,一直到1984年隶属临海县。后划入椒江,今为椒江区章安街道。

唐明皇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台州复称临海郡,领临海县 。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临海郡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 。

唐代直至宋代,台州又叫临海郡。

台州自得名以来至今已存在1300多年了。

附录:

北宋真宗咸平六年四月十五日卒(1003),十月二十九日葬(1003)的皇宋故临海郡太君墓志

临海的历史变迁(古今浙江台州回浦)(12)

《嘉定赤城志》卷之二 地里门 州

吕成公祖谦《修城记》云:临海郡南东西三方岸江湖,秋水时至,北限大山,蹙不得骋,怒啮堤足,生聚凛凛,恃城以为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