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

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1)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有着西方文化背景的西幻作品在国内大行其道,受到了很多国人的追捧。针对这种现象,有些人就提出:为什么不拍我们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呢?这应该说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吧。于是最近几年,大约是从《大圣归来》开始,我们看到很多传统的中国神话故事又纷纷被搬上了电影、电视,有些质量上乘的还成为了一时热点。这其中,《白蛇传》相关的影视剧,可谓是热点中的热点了,从去年到现在,一共有《天乩之白蛇传说》、《白蛇·缘起》和《新白娘子传奇》三部。

说到《白蛇传》,这确实是国民级的IP了,青蛇、白蛇、断桥、雷峰塔,几乎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很多人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历史非常悠久。但实际上,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白蛇传》的基本剧情,大概定型于清末民国时期。而这之前,在《白蛇传》诞生之初的唐宋时期,故事和今天这个可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内容可能还比较惊悚。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说道说道,这个《白蛇传》的历史吧。

一、唐宋时期《白蛇传》的故事起源

一般来说,目前公认的《白蛇传》的萌芽是宋代的话本《西湖三塔记》,不过也有些学者将《白蛇传》与唐传奇《李黄》放在一起比较,认为这是《白蛇传》故事的滥觞。后一种说法虽然还有一定的争议,不过认可的人也不少,所以今天咱就先跟大家聊聊《李黄》和《西湖三塔记》这两个故事。

1、唐传奇《李黄》

先来说一下这个《李黄》。《李黄》也叫《白蛇记》,是唐代的传奇故事,最早见于唐代的《博异志》,后来收录在宋代人编纂的《太平广记》里,我们这里说的,就是《太平广记》里的本子。《李黄》里面实际上是两个与美女蛇有关的小故事,一个男主人公叫李黄,另一个叫李管。两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差不多,我们这儿就介绍一下第一个。

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2)

唐长安城:《李黄》故事的舞台

话说这李黄呢,是陇西人士,家里在长安当官。有一天,李黄在街上溜达,见到一辆牛车,车里坐一妇人,长啥样呢?“白衣之姝,绰约有绝代之色”“素裙粲然,凝质姣若,辞气闲雅,神仙不殊”,总之是极美的一白衣娘子。李黄跟随侍的奴婢了解了一下,知道这位白衣娘子是个寡妇,刚刚除服。作为官二代的李黄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就跟着牛车去了人家家里。白衣寡妇一家很是热情,乐舞酒水一样不缺,一连三日,可谓是狂风扫落叶,雨打烂芭蕉。

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3)

白蛇配白衣,这是古老的设定了

这之后李黄就回家去了,一进家门就倒地不起,仆人觉得他身上有腥臊味道。李黄口不能言,只觉被子下面的身体逐渐消融。家人掀被子一看,床上只剩了一颗脑袋,身子都化成脓水了。赶紧寻来仆人,又找去白衣寡妇的院子,哪里还有人在?只有一个大皂荚树,院子周围的住户说,这树上以前有过一条大白蛇。

2、宋话本《西湖三塔记》

唐传奇《李黄》的这个故事,跟后世的《白蛇传》的剧情差别很大,但基本的人物形象,比如弱受又好色的男主,白衣的美女蛇,还有仆人等等都已经具备。然后到了宋元时期,这个故事进一步的完善,舞台也搬到了后世《白蛇传》的主场景杭州,这就是《西湖三塔记》了。《西湖三塔记》的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

故事的主人公姓奚,名宣赞,这就是后世许仙的原型了。话说这奚宣赞二十来岁,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某个清明节,到西湖游玩,救下了一个迷路的小丫头,姓白,小名唤卯奴。奚宣赞把卯奴领回了家,很快卯奴的家人就找了来。来者乃是一鹤发鸡皮的老妪,为了感谢奚宣赞,就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奚宣赞就去了白府。

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4)

最早男主在西湖遇见的,是个丫头

这白府的主人是一孀居的寡妇,长的是“绿云堆发,白雪凝肤。眼横秋水之波,眉插春山之黛。桃萼淡妆红脸,樱珠轻点绛唇。步鞋衬小小全莲,玉指露纤纤春笋”,这便是白娘子了。既然是答谢,那一番宴饮总是少不了的。只是这饭吃的,就相当惊悚了。

宴饮当中,白娘娘令人压上一年轻男子,持刀获取心肝,自己吃一半还分给宣赞一半,直把奚宣赞吓得魂不附体。吃过之后,白娘子又与奚宣赞说道:“难得宣赞救小女一命,我今丈夫又无,情愿将身嫁与宣赞。”这……自然又是狂风扫落叶,雨打烂芭蕉了。这一住就是半个月,旦旦而伐搞得奚宣赞是面黄肌瘦。

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5)

《白蛇传》男主的书生形象,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一家都是吃人的妖怪,奚宣赞自然是明白的。于是就开始了几次三番的逃跑生涯,最终在卯奴的帮助下,终于是逃跑成功。话说这奚宣赞早年丧父,家有一老母,另外还有一个在龙虎山修道的叔叔,姑且叫奚真人吧。就说这奚宣赞逃回家里,正好碰到叔叔下山回来。这之后自然就是当时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道士捉妖的桥段了。总之最后奚真人做法,把白家三口,包括帮助过奚宣赞的卯奴都一一打回原形,镇压在西湖三塔下。这三塔自然就是现在的西湖名胜三潭映月了。最后的这个桥段,可以看做是后世法海除妖情节的雏形。

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6)

法海:道长,莫要跟贫僧抢白蛇了

二、色戒:早期《白蛇传》文本的主题

前面简单跟大家介绍了唐宋时期两个早期《白蛇传》文本的内容,大家看了之后应该能发现,和我们现在熟悉的白娘子的故事是有很大不同的。其实从故事本身来说,跟后世相比算不得好看,尤其是《李黄》,情节非常简陋,透露出浓浓的说教味道。其实,这种说教正是唐宋时期白蛇故事的主题。

在之前的文章里(远古时期的人蛇故事,你不知道的《白蛇传》真正的起源)咱跟大家分享过,蛇和蛇女的形象和地位,从远古到魏晋有一个逐渐跌落的过程,唐宋时期应该说是这一跌落过程的延续。在当时人的观念里,妖就是妖,是来害人的,人和妖的对立是绝对的。所以我们在《李黄》和《西湖三塔记》里面见到的妖的形象,主要都是凶残恐怖的害人形象。而故事最后的结局,要么是人被害死了,要么是有超凡力量来除妖。有朋友可能会问,《西湖三塔记》里不是有个帮助主角的卯奴吗?这是好妖啊!但大家注意到卯奴的结局了吗?最终卯奴和白娘子、老婆婆一起被镇压在西湖三塔下面。这样的情节设置在今天看来可能觉得善恶不分,但其实正是当时人妖对立观念的一种反映。

白蛇传十大故事(最早的白蛇传文本起源)(7)

三潭映月,《三塔记》里白蛇一家就被镇在下面

此外,在唐宋时期《白蛇传》的早期文本里,还有一个突出的说教主题就是色戒。中国的男性文人在骨子里有一种对美女的酸葡萄心理,非常想要但多数人又得不到。所以在这些男性文人构建出来的文本里,不管是《李黄》还是《西湖三塔记》,白蛇妖都是以一个绝美的寡妇的形象出现的,然后她们用美貌勾引男主角,吸人精血也好吃人心肝也罢,总之是要把男人祸祸死的。这种形象实际上传递了两层信息。首先,这是向所有男性读者的宣教,美女不是什么好东西,离远一点;其次,请注意寡妇的这个身份。寡妇本身就是失贞不洁的,又跑来勾引男人,这等于是让女性角色背负了戏剧冲突里所有的情欲原罪,而男性就顺利地从双向的情欲关系里解脱出来,成了一个单纯的受害者。

文史君说

神话传说中的角色形象变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看似简单的故事形象,实际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很多社会观念。早期《白蛇传》的几个版本里,体现的就是唐宋时期男性叙事里面,对“美女蛇”这一精怪形象的构建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意识中,人妖关系的二元对立,以及戒色的道德说教。

然而,白娘子这一形象,是如何从一个吃人的妖怪,变成我们熟悉的白素贞的呢?小青从哪里来的?奚宣赞又怎么变成了许仙?这些问题就要去明清时期的《白蛇传》里去寻找答案了。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真·白蛇缘起”,后续也会有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宜民:《〈白蛇传〉传播主题的嬗变及其文化内涵》,华东交通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

2、马紫晨:《〈白蛇传〉故事研究现状及其本源试析》,《中州今古》,2002年第2期。

3、陈云发:《试论白蛇形象从邪魅到人格魅美的升华》,《当代戏剧》。1994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