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

湖南省宁远县是先有延塘观(县)再开泠道县,后才有宁远县名: 胡氏家族乌山公大将军 开“宁远” 名之先河也! ☞ 宁远沿革: 秦代,今宁远县境内设有舂陵、泠道二县,是为建县之始。西汉时,今宁远境内设营道、泠道二县和舂陵侯国,属零陵郡。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

东汉建武元年(25),恢复泠道、营道县名。三国东吴凤凰元年(272),析泠道县置舂阳县。晋朝永和年间,改舂阳县为舂陵县。隋朝开皇九年(589),舂陵、泠道并入营道县。隋朝大业十三年(617),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693)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05)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改唐兴县为延唐县。五代后梁时改为延昌县;后唐时复为延唐县。后晋天福七年(942),改延唐县为延熹县。北宋乾德元年(963),改延熹县为宁远县(武定功成,远方安宁之意)。您可知其来历? 永州宁远胡氏源流: 原籍江西洪都(今南昌),宋淳熙4年(1177),始迁祖乌山公任宁远县令,殉难葬于宁远东城乡。长子居东僚(今上胡家),次子居东城(今下胡家),三子徙嘉禾,四子居石城(今琵琶乡)。 ☞字辈班行: 乌守儒珍待时隆,玄宗绍启文朝广,正大光明继世昌,仁义礼智信绵远”。 ☞乌山公,胡姓,字荣华,名:乌山,南宋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开县始祖。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胡氏始迁祖。江西南昌府鹅井唐人(旧谱上记载:原籍是江西南昌府洪都县玉桂乡),生于始兴元年1144年正月17日,淳熙1174年中举人及弟特授湖广道州府延唐县令(今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冷水镇下胡家村延唐观遗址处),淳熙1177年中进士。古时候都是以丝绸、陶瓷、盐业为主,而湖广道州府延唐县等,最为兴旺的是盐业,乌山公的聪明才智和领导才能,大搞道路和文化教育建设,其中一条盐道从下胡家的延塘观经上胡家村过往蓝山县胡家塘(乌山公葬于该村后的后龙山)过往广东连州挑盐的古盐道。风景如画,美丽的乳峰山下和山神庙遗址处,也是整个湖广道州府等地过往广东挑盐的必经之路,由于盐业的兴旺发达,乌山公提请迁移县城,迁至泠江河畔,而由延塘县更名为泠道县,任县令(今宁远县城),由于乌山公才华横溢,为官清廉,政绩卓巨而身居朝延要职,大将军后,便把泠道县更名为宁远县,其寓意是泠道县的子民,人兴财旺,生活安康,社会安(宁)永(远),所以拉开了先开延塘观后开泠道县,后才有宁远县的序幕。 ☞是乌山公为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的历史文化写下了第一笔,是乌山公历史文化造就了宁远县,才使宁远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乌山公的精神传承了数十代宁远人,使宁远县80%以上的人的祖宗,相继数百年来,陆陆续续地从江西南昌府鹅井塘迁入宁远县来,也因乌山公的历史文化根源,才使宁远县成为繁荣而庞大人口大县。 ☞乌山公生有四子:长子守金居东遼(今上胡家村),次子守银居东城(今下胡家村延塘观遗址处),三子守靖徒嘉禾石燕,四子守国居石城(今石城胡家),乌山公于1214年10月3日率大军在平乱中为国捐躯,是乌山公平息了叛乱,当朝皇上为了宣扬和纪念乌山公对国家所作出伟大的功绩和巨大的贡献,对乌山公嘉其矢守臣节入於(宁远县文庙),是否入於全国的文庙待查,当朝皇上赏建乌山公大庙一座,凉亭(避雨亭)和石碑文数量不详。 ☞皇上颂布圣旨:宣天下人都得祭拜乌山公的圣旨立于乌山公庙的广场上。建庙后,历代皇帝都有祭拜过乌山公庙,各地来祭拜乌山公的人络绎不绝。 明德公系石马井的旧谱序: 胡氏谱序( 祖吉公由蔴芝湾而分居于对门鱼形焉。祖庆公由蔴芝湾而分居于西乡蒿草坪焉。祖堂公由蔴芝湾而分居于东乡地名横坝焉 )

谱之为书,所以敬祖宗,叙昭穆,联子姓,分尊卑,别长幼,纪存没,无一不备,俾一族之本源可溯,支流可别也。而合谱云者,果何谓哉?间尝读《大中》一书,至《中庸》之中子思子(1)言:“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窃于至诚而得其合谱之意,有默契焉。盖经纶皆治丝之事。经者,理其绪而分之;纶者,比其类而合之。大经者,五品之人伦;大本者,所性之全体。化育者,化生万物之理。莫不归于至诚之无妄,则足以经之纶之,立之知之也。然则合谱云者,亦犹是耳。 稽我胡氏鼻祖,讳明德,字复初,豫章南昌人也。大宋淳化(2)间,以进士而晋秩(3)大宗伯(4),钦祭九嶷舜帝。奉诏出使,道经桂阳,睹石燕峰峦叠翠,地脉钟灵,可肇基业,及解组(5)而遂卜宅(6)于斯焉。果尔卜云其吉,终焉永臧(7)。由是螽斯揖揖,子孙绳绳,人文鹊起,科甲蝉联,猗与休哉(8)!自宋而元而明清,始惟一人,但孑然而为之立,愈衍愈繁,愈昌愈炽,竟卓然而莫之与京(9)。所谓积之厚者流之光,源之远者流之长。迄今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其涣处于某省某州某邑某处某公所开者,指不胜屈,笔难胜传。意虽欲同邀远近各处宗族合修是谱,只因工浩费繁,姑未及与远近各处同修焉。 兹值庚子花月,节届清明,祭毕而归,合族父老子弟咸集。宴饮之间,谈及族中自明德公开派以来,传及六世而至于子忠公,来居于我宁邑北大路东乡蔴芝湾焉。而子忠公五世笃生五公:长信祯,次信傲,三信禧,四信祥,五信禄。而信祯生祖韬,开我大房焉。信傲生祖吉,开我二房焉。信禧生祖俊,开我三房焉。信祥生祖堂,开我五房焉。厥初安居斯土,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或读书而成名仕宦,或明农而足食丰衣。敦伦克纪,孝友一堂。岂易言荡析离居(10)有去国怀乡之感焉?抑或因食齿浩繁,地僻人稠,不得已离手足而立新居。故祖吉公由蔴芝湾而分居于对门鱼形焉。祖庆公由蔴芝湾而分居于西乡蒿草坪焉。祖堂公由蔴芝湾而分居于东乡地名横坝焉。抚今追昔,由后溯前,自子忠公以来,凡十九世矣,而吾族之谱至今未修。前此老辈咸丰壬子年(11)间,嘉邑祖居曾来人商修谱举,而吾族未克合修,已经追悔无及。今则犹如是也,奈若何?殊不思在先者虽已条分缕析,居后者未免地隔情暌。至此不合将见,生生不已,愈生愈昧。势必道路相逢,同堂相会,有不知其孰为祖辈,孰为孙辈,孰为叔辈,孰为侄辈,将一脉之祖派宗支有视若途中外人而不顾者。是则谱之宜合而不容缓者明矣。 今者延及蒲月上浣吉日,庆天缘之凑成,预卜年登大有。此皆吾祖之明德所致,加之人心踊跃,不吝赀财。更赖嗣孙显传暨正栋、显代、应凤、应吉、仕华、仕鑑、仕遇、仕賔等首倡合谱美举。择日兴工,各房各携家谱,以致抄录,新修刻谱,同力合作,以清先祖之本源,以别后裔之支流。昔则由合而分,今则由分而合。庶几云能敬祖宗而不忘,能联子姓而不涣,能序昭穆而不淆,能分尊卑而有位,能别长幼而有礼,能纪存没而有征。莫非为孝思所感,以及尊尊亲亲长长之雅意也。若前所云以清先祖之本源,以别后裔之支流,由合而分,分而合者,此即至诚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化育之至意也。 吾故曰:窃于至诚而得其合谱之意,有默契焉云耳。第(13)余适值处馆他乡,未获躬亲分任合谱之劳,殊多抱愧。特如来命,不自揣其辞之固陋,敬记是篇,以无忘我祖云。谨序。 时大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岁仲夏月 嗣孙宝山显传谨撰

注释:(1)子思子: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 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2)淳化:(990年—994年)是宋太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3)晋秩:进升官职或等级。(4)大宗伯:中国古代官职名,掌邦国祭祀﹑典礼等事。(5)解组:解下印绶,谓辞去官职。组:印绶。(6)卜宅(bǔ zhái):用占卜决定住所或墓地。(7)臧(zāng):善,好。(8)猗欤休哉(yī yú xiū zāi):多么美好呀!原为古代赞颂的套话。猗欤:叹词,表示赞美;休:美好。(9)莫之与京: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10)荡析离居:家人离散,没有定居。荡析:离散。(11)咸丰壬子年:公元1852年。(12)暌 (kuí ):通“睽”。分离,隔开。(13)第:但。 始祖明德公,居于湖南嘉禾县以及附近县市 字派是:思椿公七子排行......自咸丰二年合谱以冶字辈后始统一字辈为:冶化纯熙久.,承平雅颂扬,咸亨宣惠泽.,迪教重伦常.........苏湖安定着,积裕喜流长。共百字。石丘下村己用到咸字辈。舜昶公后裔排行: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均,景孟逢廷道,会文贤良芳,正显光明祖,治化纯熙久,承平雅颂扬,咸亨宣惠泽.,迪教重伦常.........苏湖安定着,积裕喜流长。以上是舜昶公后裔居石丘下字辈排行。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纲,芳均夫文宗,祖启甫思秉,正中和顺富,后同上。以上是舜昶公后裔居上宅排行。舜潮公:明时元春思,舜少孟仲季,八九百千福,绍秉金仁玉,贵大夭尚赐,后同上一样。以上是舜潮后裔居新田县洞心排行。舜杰公:明时元春思,舜少五千德,细均进富仁, 永祖宗应,正朝尚大明,后同上。以上是舜杰公后裔居桂阳县岩口排行。舜会公: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德,宗仕以湖甫,秉仁义大智,信文章华国,后同上。以上是舜会公后裔居石燕排行。舜举公:明时元春思,舜少五千万,原孟祖廷道,会文玄元正,德兴开泰仁,后同上。舜举公居小凤.排行。舜连公:明时元春思,舜夭时云绍,希彦永伯信,......,后同上。舜连公后裔居平世胡家排行。舜钦公:明时元春思,舜子叟卿光,宗享受福禄,存应春朝廷,四良牙相永,后同上。以上是舜钦公后裔居宜章排行。元勋公后裔排行:明时元春思,千万季 辛, 孟仕源廷,文潮珠世通,道泰贤才盛,后同上。思善公居临武县后裔排行。明时元春思,承心叟甫均,自彦友汜秉,仲士凤呜尧,舜贤才生应,后同上。 (注:明德公:舜字辈都与“舜帝”有关。乌山公胡氏谱序:

家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其本厚者其枝茂,其源远者其流长。继继绳绳,绵延无已。后之子孙,由支派而上溯本源,各得其宗祖之所自出。则谱之关系不綦(1)重哉! 宁邑庠(2)廷瑞族,原籍江西南昌府洪都县。自乌山公于南宋淳熙甲午科举于乡,丁酉成进士,由进士简(3)发湖广,特授延唐县令。延唐即今之宁远。则宁之族,公其鼻祖也。考公莅(4)任宁邑,政多惠爱。不数年而民风丕(5)变,治绩昭垂,都人士咸以众人之母颂之。居九载,突遭寇变,公慨然尽节。有少君四,卜葬于邑之东境,遂家焉。邑人悯公之忠荩(6),思公之德泽,为禀请上宪,立庙而奉祀之。厥(7)后,公曾孙珍蔡公讳龟朋者,即于开庆元年,与邑之乐大魁(8)孙斗之同登进士榜,重振家声之旧绪,发明德之馨香。而宁邑之宏规又于是乎闢(9)始基矣。然则,公之受职宁远也,亦有符于光远,而自他有耀之兆焉。官于斯,没于斯,聚族于斯。忠贞垂诸史册,庙祀辉乎邑乘(10)。则不惟公之名永垂不朽,而公之德与节又足以佑其后人于无穷也。自珍蔡公历明元以迄国初,文经武纬,代不乏人。载诸前谱,余不复赘。即今之缉缉振振,支延派衍。其秀而文者敦诗说礼,其朴而愿者凿井耕田,聚庐而处,蒙业而安,食旧德,服先畴,惟根本之是务,则将来之发越正未有艾。 辛丑春,余秉铎(11)斯邑。廷瑞、廷亨金昆文武相继入泮(12)。谒见时,见其醇谨有礼,彬雅可风,知其家规之肃,所来自有,窃心赏之。兹因丁繁户众,合族会议,重修谱书。廷瑞问序于余,余因记其始末,以见木本水源之所由。盖积厚者流光,蓄久者必发。今瑞与亨亭亭物表,行见振鹏翮,奋鹰扬,为一族之先声;将步后尘者,层起叠出。是又丕振宏基之一会也。余于二子有厚望焉。是为叙。 道光甲辰岁(13)仲冬 上浣 特授湖南永州府宁远县儒学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安定宗裔光晙拜序

注释:(1)綦(qí ): 副词,极,很。(2)邑庠(yìxiáng ): 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邑:城市,城邑, 旧指县。庠 ,庠序: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县学的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3)简:选择,选拔。(4)莅 (lì ):到。(5)丕(pī)大。(6)忠荩(jìn):忠诚。(7)厥( jué ):其。(8)大魁 :旧时指状元。(9)闢(pì):同“辟”,开辟。(10) 邑乘:县志,地方志。(11)秉铎(bǐng duó):指担任文教之官。(12)入泮(pàn ):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校为泮宫。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13)道光甲辰岁: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

注:以上都与祭舜帝、明德(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等有关。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1)

宁远胡家胡氏宗祠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2)

宁远侯平胡氏宗祠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3)

胡家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4)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5)

胡氏宗祠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6)

胡家的文兴宝塔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7)

文庙:道冠古今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8)

文庙雕龙柱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9)

宁远文庙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10)

九嶷山风光

武定县排名(胡氏乌山公开宁远县名)(11)

零陵古城风貌

编辑:尹珺君 来源:胡氏家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