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最大年调水量(喝上长江水了吗)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你知道吗?在北京主城区,我们喝的水中,有七成多是来自南水北调的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湖北、河南交界的丹江口水库为水源地,出陶岔、穿黄河,一路穿行在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截至7月19日早上8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陶岔渠首累计调水入渠水量达400亿立方米,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这400亿立方米的“南水”,能让多少人受益?工程有哪些生态效益?如何确保工程安全运行?蓝蓝天记者用三个数字为您解读。

7900万人——

京津冀豫直接受益人口已增加至7900万人,较通水初期增加1倍多

华北大地上,有少人喝上了长江水?

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一渠清水徐徐北上,惠泽沿线地区。最新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累计向河南省供水135亿立方米,向河北省供水116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65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68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最大年调水量(喝上长江水了吗)(1)

上图: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陶岔渠首,“南水”自此北上。(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供图)

据统计,中线工程惠及沿线20余个大中城市及131个县,受益人口逐年攀升,目前京津冀豫直接受益人口已增加至7900万人,比通水初期的3800万增加1倍多。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线工程通水近7年来,已由规划时沿线大中城市生活用水的补充水源,转变为主要水源,改变了京津冀豫受水区供水格局。中线各受水城市的生活供水保证率从最低不足75%提高到95%以上。

在北京,1300万群众喝上甘甜的“南水”。“南水”已成为保障首都城区用水的主力水源,占主城区供水量的7成多,大兴、门头沟、昌平、通州等部分区域也用上了“南水”。北京市累计完成市内配套输水管线约130公里,其中含团城湖调节池向密云水库反向输水管线22公里,实现了南水北调中线与密云水库的连通。

在天津,1200万人受益,“南水”已成为天津城区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14个主城区居民全部用上“南水”。为提升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天津建设集中供水厂,延伸自来水管网,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用南水北调水代替地下水源。

在河南,郑州、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11个市,及邓州、滑县等40个县(县级市)的2400万群众全部用上“南水”。

在河北,中线工程供水范围已覆盖石家庄、邯郸、邢台等7个市,及定州、辛集等90余个县(县级市),惠及3000万群众。中线总干渠与河北配套工程构筑起安全供水网络体系,通过40余座分水口、128座地表水厂,将优质的“南水”送达受水市县。

48条河流——

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48条河流生态补水达59亿立方米

华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自然河常常断流,地下水一度超采严重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保障群众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资源,通过生态补水,促进沿线河湖生态不断恢复,水环境持续改善,为淮河、海河、黄河流域河湖水系健康、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

南水北调中线最大年调水量(喝上长江水了吗)(2)

上图:生态补水后的白洋淀波光粼粼。(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供图)

滹沱河是河北石家庄的母亲河。曾几何时,河水断流,河道垃圾遍地。这几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现生态补水,滹沱河重现波光粼粼的景象。

数据显示,与2018年补水前相比,滹沱河沿线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回升0.54米。同时,石家庄市启动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石家庄市形成了近2700公顷水面、万余公顷绿地,沿线形成一个个网红打卡地。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滹沱河。如今,河南、河北境内白河、滏阳河、七里河、瀑河、大清河等多条河流重现水清岸美。白洋淀蓄水量达3.6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达267平方公里,水质持续好转,湖心区水质稳定为四类,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天津市海河水质明显改善。北京永定河、潮白河的水多起来了。

有了生态补水,华北地下水超采大大缓解。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逐步关停自备井、大幅压采地下水,还利用“南水”向重点水源地及城市河湖补水。水务部门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北京地下水水位开始“止降回升”,目前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已累计回升3.72米。延庆、昌平等京郊地区干涸多年的山泉,在通水后陆续出现了复涌现象。

截至目前,中线工程累计向北方48条河流生态补水达59亿立方米,其中,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段回补37.89亿立方米,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2400多天——

中线工程连续安全平稳运行2400多天

冬天,遇到结冰,水还能顺畅北上吗?夏天,遇到暴雨天,工程如何安全度汛?平日里,如何确保水质安全?

清水跋涉上千公里,一路上遇到的难题不小。连续2400多天平稳运行的背后,是南水北调工程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套完善的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为确保冰期顺利输水,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的水量调度、巡查制度;增加拦冰索、拦冰桶等方式,消除冰冻灾害对输水调度的安全影响。在汛期,相关部门加强预警预测,值守巡查,最大程度确保防汛安全。

南水北调中线最大年调水量(喝上长江水了吗)(3)

上图:“南水”正流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台市区段渠道。(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供图)

一系列新技术,让南水北调中线变成一条“智慧线”。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发自动化调度与决策支持系统、工程巡查维护实时监管系统等,推进了中线工程44个管理处全场景视频智能分析,为工程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目前,中线工程建立由“1个中心、4个实验室、13个自动监测站、30个固定监测断面”构成了水质监测体系。视频监控、电子围栏、水质日常巡查、警务室人员联动配合,可及时发现并处置水质异常情况。

“惠南庄水质自动监测站每天开展4次监测,监测12项指标参数。目前中线工程水质稳定或优于地表水Ⅱ类。”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北京分局水质检测员李燕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