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谚语(冬至吃饺子)

魏爱云

冬至,俗称“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通纬•孝经援神契》载:“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日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谚语(冬至吃饺子)(1)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我们北方,每年一到冬至这天,不论是贫是富,是忙是闲,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据说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相传东汉医圣张仲景辞官返乡途中,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个个面黄肌瘦,其中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就让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并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式的“娇耳”放在锅里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的人们顿感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居然治好了。因张仲景分发“娇耳”的这天刚好是冬至。为了纪念这位悬壶济世的名医,后人就在冬至这天模仿着“娇耳”的样子做成了“饺子”。

我们北方寒冷,小时候家家物资匮乏、经济困难,孩子们手脚、耳朵被冻伤生疮是常有的事,我也不例外,年年冬季手都会被冻得通红通红地肿得像面包,脚裂满了张嘴笑的口子,我自然也就信了冬至这天必须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否则会被冻掉耳朵的歌谣。

过去,冬至吃饺子是让人想起就兴奋的事,一进入冬季就开始惦记这一天了,提前几天就开始琢磨这一天包什么馅的,是白菜大肉、葱拌羊肉、还是核桃萝卜……一般母亲都会征求我们的意见后再去准备肉或者菜。等到了冬至这一天,一大早母亲就和面,父亲剁馅,我们几个“馋嘴猫”就围在桌前,眼睛睁的大大的期盼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尽快端到自己的面前,好好享受冬至这一天的美食。然而母亲总会让我把第一碗饺子端给隔壁的白胡子大夫爷爷。说白胡子大夫爷爷是我们这方圆几十里出了名的义医,是我们的恩人!又馋又不懂事的我,总会在不情愿的去给白胡子大夫爷爷送饺子的途中偷偷吃掉一两个饺子……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饺子已经不再是我们过节时才能吃到的打牙祭的食品了,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不仅没变,节日的氛围反而更浓烈了……冬至饺子的品类也由过去的单一变得花样多了,三鲜馅的、韭菜鸡蛋的、莲菜、香菜、香菇木耳的……肉馅少了,素馅多了,人们在吃饺子中,也讲究养生了。吃饺子也不仅限在家里了,饺子馆,酒店里随处可见三五亲朋一桌的,七八家人一桌的,大家围在一起,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拉着家常,真是别具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