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总结(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一 名词解释1 意识:人类独有的高水平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内在心理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第5章总结?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第5章总结(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5章总结

一 名词解释

1 意识:人类独有的高水平心理活动,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的内在心理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2 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范围内,很少进入到意识,如血压的调节,心跳。

3 无意识:又称潜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无意识行为(骑自行车)、对刺激的无意识(街边的广告牌)、盲视(脑损伤引起的无意识觉察)。

4 潜意识:深藏于内心,不可接近的部分,是精神生活的主要方面。

5 前意识记忆:只有在个体的注意被吸引过去以后才能达到意识的记忆。

6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追剧

8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学习

9 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又无需多大意志努力就能完成的注意。如打游戏、织毛衣

10 注意广度: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数量。7 -2个单元/组块。

11 睡眠:意识的一种形式,不是完全的失去意识,而是和觉醒对立的一种意识状态。


二 简答题

1 简述意识的功能

意识具有能动性,不仅被动地觉察和感知信息,而且对个体的身心起着调节作用,通过限制注意,减少刺激涌入,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在输入的信息做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2 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1 指向性: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只能选择某些而舍弃另一些。

·2 集中性: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是意识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3 注意的功能

·1 选择:使人选择有意义、符合当前需要的特定刺激,同时避开无关刺激。

·2 保持:注意指向并集中在一定的对象后,会保持一段时间,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

·3 调节和监督:提高人们的意识觉醒水平,有效地监控动作和行为。使心理活动根据需要作出分配和转移。

4 注意的种类:

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三 论述题

1 注意的理论有哪些

·1 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信息进入神经系统,经过过滤机制,部分被阻止而消失,遵循全或无原则,又叫瓶颈理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2 衰减理论:特瑞斯曼;信息在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只是强度减弱并非完全消失。鸡尾酒会效应。

·3 后期选择理论:诺尔曼,多伊奇;所有信息被充分分析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解释stroop效应。

·4 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注意的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5 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注意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有限的),在认知系统里有一个机制负责分配,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用完时,新刺激就得不到加工。

·6 双加工理论:谢夫林;人的认知加工有自动化和意识控制加工两类;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可以自动化地进行,如骑自行车;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2 简述睡眠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0分钟,混合低频地幅脑电波,身体放松,呼吸变慢,易唤醒;

第二阶段:20分钟,睡眠锭,较难唤醒;

第三阶段:40分钟,δ波 睡眠锭,肌肉更放松,脑电波更慢;

第四阶段:δ波,深度睡眠,难唤醒,梦呓、梦游,尿床。

2007年,美国睡眠医学学会把三四合并为一个阶段,即深度睡眠阶段,又称慢波睡眠,三阶段约60-90分钟。

REM快速眼动睡眠:出现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脑电波,眼球转动,出现梦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