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二十四节气文案(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文/王钦

惊蛰二十四节气文案(二十四节气之惊蛰)(1)

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惊蛰节气紧接着就来了,惊蛰,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太原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二月的春天,在北方人的眼睛里,像一群群蹦跳而出的孩子,带着一股股调皮的野性,潜藏在苦寒铮铮的罅隙里,恣意地蔓生着盎然的绿意。春风习习,残雪缓融。尘封了一个季节的寒冷,沉默在潮湿的气温里,渐渐转暖。冰冻的土壤,被季风揭开酥脆的薄冰后,露出褐色的脸孔,也从风花雪月的睡梦里,慢慢清醒。空场地,河道边的有许多放风筝的大人、孩子,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飞舞,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门前的小径里,盘旋着遥远的行踪,幽黯挫综,似梦里繁星。听春天的声音,如坐数珍珠,深邃从容,使灰暗的夜晚,变得玲珑而透明。田野里渐渐出现了春播的农户,整地、播种。“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是农忙季节。难怪太原一带有“二月半,老婆晒成汉”的说法。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记着一首歌:“二月里来好春光,家家户户种田忙。指望着收成好,多捐些五谷充军粮。……种瓜的得瓜,种豆的收豆,谁种下的仇恨他自己遭殃……”这是冼星海所作《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二月里来》,作品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边区人民为支援前线抗日而努力生产时的豪迈心情。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二月的春天,缓急的气流,忽冷忽暖,漂泊着不定的情绪,安逸而冷漠。 薄薄的云蒙蔽了蓝天的色彩,它摇曳着,飘散着,轻盈得如一季飞花,淡成一片袅袅的潋滟。偶尔,几场应季的雪花,纷落在清亮的天底下,张开洁白的羽翼,飞天而降,如千万朵盛开的蒲公英,弥散在二月的风中。人似秋鸿有来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春天是诗人的心声,它将满地滋生的春芽,萌动出新生的力量,在诗性勃发的朦胧里,绽开浓淡相宜的笑靥,踏遍人间春色,去采撷满目心怡的自然。

春天的脚步是没有情绪的,不管喜不喜欢,来时,它会轻轻地走来。去时,又悄悄地离开。无惊无扰,无声无息。春天的行踪,遍及四方,走一步姹紫嫣红。再走一步万紫千红。春天的表情是值得铭记的,它笑如灿烂的炫花,靥如松软的地面上溢的潮晕,魂如流动的血脉,时时追随着梦的影子,如果能让生命开出花来,它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心地,让梦延续下去。

春天的燕,还是那么辛苦,自古南来北往,不知疲倦地越过千山万水。这一路旖旎的风光,千帆过尽,它们竟能鼓足勇气,如此认真谨慎地飞过。从一个故乡来,向另外一个故乡去……

寂静的春夜里,聆听月光扣动管弦的声韵,隐隐地覆盖着早春里的梦境。绝丽清音天上有,花溪侧畔暗销魂。它悄悄地拂起清逸的思绪,升腾在缥缈的雾中。

与春天同行,难得的空灵和雅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