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典型做法(让乡村成为幸福家园)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垃圾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改造、农村公路改造为主攻方向,强管理、夯基础、树典型、搭载体、补短板,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极大改观。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典型做法(让乡村成为幸福家园)(1)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典型做法(让乡村成为幸福家园)(2)

伴着小桥流水,双阳区小石村村民生活环境整洁优美。 孙建一 摄

绿树环绕着美丽的村庄,金灿灿的稻穗弯下了腰,红彤彤的果实映红了农民的笑脸……秋日的乡村绽放出别样风采。如今,广大农民对家乡的美好憧憬,正悄然变为现实,“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成为我市农村环境的新标志。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近年来,我市以农村垃圾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厕所改造、农村公路改造为主攻方向,强管理、夯基础、树典型、搭载体、补短板,农村人居环境发生极大改观。

202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要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今年年初以来,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提升实施方案》总体要求,我市持续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乡村绿化美化扩面提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等六项重点工作,实施基础达标、示范村建设、示范镇打造、精品示范带创建四大工程。

截至6月末,我市在村庄清洁行动中,共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5.48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1.11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9.83万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基本实现越冬垃圾清仓见底、村庄常态化清洁。

示范创建“点带面” 居住环境大变样

平坦笔直的村路通向家家户户,道路两旁栽植着绿树红花,波光粼粼的池塘水清景美……走进榆树市弓棚镇十三号村,仿佛置身一座整洁美丽的公园。“几乎所有来过我们村的人,都夸村里漂亮,引得城里人专程来参观。”作为人居环境千村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十三号村的新面貌让村民侯耀辉为之自豪。

十三号村是如何实现“旧貌换新颜”的?“以创建示范镇为契机,我们高起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弓棚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党建 美丽弓棚”建设行动,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全镇先后评选出引领户9户、示范户21户、标准户3119户,以点带面开启美丽乡村建设。

像十三号村这样的“公园式”乡村在我市还有不少。统一标准的围墙、设施齐备的文化活动广场、造型美观的路灯……成为越来越多村镇的标配。今年,我市深入实施示范创建工程,建设示范村202个,打造示范镇30个,创建示范带13条,评选“干净人家”3.3万户。通过广泛实施垃圾污水治理、畜禽粪污标准化治理、街道庭院整治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生态宜居水平。

攻克难题 “一时美”变成“持久美”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资,更是一次内外兼修。在农安县合隆镇红星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新式厕所,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前摆放着垃圾箱,每天都有专车专人清理生活垃圾,院子里的环境卫生则成了村民平时最较劲儿的地方。“我现在每天都会打扫一遍房前屋后。”村民李红军笑呵呵地说,“你看,这是堆肥式浅埋旱厕,跟城里的公厕没两样,重要的是再也闻不到臭味儿了。”

一改灰头土脸的模样,李红军家实现了“美丽蜕变”,而这仅是我市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如何久久为功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建立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主城区周边覆盖率达到100%,6县(市)区覆盖99%以上的行政村。公主岭市、德惠市等9个县(市)区采取生活垃圾整体服务外包模式,经开区、汽开区纳入城市统一管理,农安县、净月高新区实现“乡镇 公司”共营模式,榆树市、九台区、绿园区由村镇自行治理。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少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目前。已完成109个乡镇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累计完成33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我市严把工程质量关,保证厕所达到卫生标准、粪便得到及时处理。今年,我市改厕任务达51746户,占全省年度任务的50%。

促产业兴旺 农民的钱袋变鼓了

上个周末,马鞍山村游客不断。“这里空气清新,很适合休闲旅游。”刚刚徒步完的市民赵岩走进了村里的“羊村饭店”,准备吃上一顿地道的山野菜。

“羊村饭店”是马鞍山村第一家农家乐,得益于村里的乡村旅游产业,带火了这家小饭店。店主关连影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客流不断,一年能收入30多万元。”产业兴则乡村活,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马鞍山村把旅游资源整体“打包”,通过政策优势吸引氿遇山居田园综合体等文旅产业项目落地。

积极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由“环境美”向“产业美”发展。近年来,我市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利用省、市乡村振兴现场会等契机,打造了净月高新区友好村、双阳区小石村、公主岭市三里堡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形成了多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打造宜居宜业示范村225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56个。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