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

英国伦敦,恩菲尔德。

这是1805年9月的一个清晨。恩菲尔德的天气很好,在晨曦的微光中,天边的云霞呈现出香槟般的金黄。这样的好天气对于雾锁烟迷的伦敦来说是非常奢侈的。也许是因为清晨的大风,天上的云彩正在快速的移动,就好像海边那一朵朵洁白的浪花。在恩菲尔德的一条小溪旁,站着一个瘦高的男人。他大概五十岁左右,两鬓染霜,双眼如同海水般清澈湛蓝。他的鼻梁狭窄而高挺,薄薄的嘴唇下是微微撅起的干净的下巴。男人身着华美的深蓝色海军制服,斜挎在肩头的绶带显示出他高贵的身份。他的右臂放在胸前,左手握着一根带有银质徽章的结实的橡木手杖。他的身体随着晨风在微微的晃动,就好像他正站在一艘乘风破浪的战舰上似的。在男人身后站着一位年轻的军官,他也穿着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但从质地上看,远不如眼前的男人。

突然,男人的右手放了下来。不,应该说是垂了下来,因为空空的袖管如同孤独的信号旗一样,随风飘荡。

年轻军官见状,急忙上前:“我尊敬的纳尔逊勋爵阁下,您的袖子垂下来了,请允许我帮您弄好。”

年轻军官口中的纳尔逊勋爵正是英国皇家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

纳尔逊中将转过身,声音轻柔的说:“不必担心,拉皮罗提尔中尉。我一点都不为我失去的右臂感到难过。相反,这条空荡的衣袖在时刻提醒着我,我们的敌人就在前方。”

明媚的阳光和清晨的强风并没有驱散纳尔逊中将心中的雾霾,他眉头微蹙,表情也越发的严肃。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这次的革命运动使法国的君主制土崩瓦解。自由的政治主张深入人心,天赋人权的民主思想在法国社会持续酝酿。随着波旁王朝最后一任国王路易十六被处死,英法关系再度紧张。1793年2月,法国对英国宣战。一时之间,欧洲大陆硝烟弥漫。穿着红上衣蓝裤子的法国军队唱着《马赛曲》,向他们的敌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英勇冲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虽然法国海军在与英国海军的较量中多次败北,但法国的实力不容小觑,英国的战事依然吃紧。

一段悠扬的歌声打断了纳尔逊中将的思绪,他听到乡村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学唱英国的国歌《天佑国王》。孩子们的声音稚气未脱,但歌声中饱含深情。

上帝保佑国王,

祝他万寿无疆,

神佑国王。

常胜利,沐荣光;

孚民望,心欢畅;

治国家,王运长。

……

纳尔逊中将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在这一刻他明白了自己到底应该为谁而战。9月的英国,秋风微凉。虽然脚下的草地还是一片的翠绿,但树叶却如同纷飞的雪花,簌簌飘落。纳尔逊中将脚边清澈的小溪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那声音好似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他的心中欢快的跳跃着。在小溪旁有一棵巨大的山毛榉,一片片深红色的枯叶随风飘落,缓缓落到奔腾的小溪中。溪中上下浮动的落叶吸引了纳尔逊中将的目光,这些落叶好像一艘艘战舰,它们排成纵队,在溪流中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追逐。

1803年,拿破仑计划进军英国本土,为了牵制住强大的英国海军,拿破仑派海军中将维尔纳夫率领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与英国海军展开周旋。纳尔逊的舰队先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又赶往马耳他,可是维尔纳夫的舰队却从法国土伦出发,与西班牙舰队会合后,直奔西印度群岛。纳尔逊中将得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率舰队横跨大西洋。维尔纳夫的舰队到达西印度群岛的马提尼克港后,得到拿破仑的命令,要他在西印度群岛停留35天,与法国舰队会合后,集中兵力进入英吉利海峡。可是维尔纳夫中将却是个犹豫不决的人,他指挥舰队作战就如同在餐厅点菜一样,总是举棋不定,变化无常。而且,他还非常惧怕纳尔逊中将,当他得知纳尔逊的舰队正在赶来时,他竟不顾拿破仑的命令,率舰队匆匆返回欧洲。就这样,维尔纳夫和纳尔逊两人在海上一个跑一个追,“追逐野鹅”的游戏一玩儿就玩儿了大半年。

想到这里,纳尔逊中将握紧了手杖,他们现在的处境与这水中追逐的落叶如出一辙。就在这时,一个身材微胖的军官快步向纳尔逊中将走来,在他粗胖的手指中还夹着一份海军文件。

纳尔逊中将看到他来了,不禁扬起眉毛:“我亲爱的布莱克伍德舰长,希望您能给我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布莱克伍德舰长微微欠身,在他宽大的面庞上泛出兴奋的红光。

“当然!我尊敬的勋爵阁下!我刚刚得到消息,维尔纳夫的舰队已经进入西班牙的加迪斯港。” 巡洋舰“欧亚拉斯”号的舰长布莱克伍德一边大声的说着,一边把文件递给纳尔逊中将。

法国土伦,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指挥部。

在一张宽大的航海图前,身材矮小的拿破仑早被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了。站在他周围的是法国海军的高级将领。

拿破仑一手叉腰,一手轻抚额头,状似晕倒:“我对维尔纳夫中将实在是太失望了。我早就命令他北上与荷兰舰队会合,然后率领舰队进入英吉利海峡,只要他在那里出现24小时,法军就可以发起对英国的登陆作战,而我就可以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可是他却贻误战机,带领舰队往南行驶,维尔纳夫先生丧失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法国海军的将领们都低头不语,他们明白最高统帅拿破仑进攻英国的计划。虽然法国海军拥有数量庞大的舰队,但和英国海军相比,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战略战术,他们都略逊一筹。所以拿破仑的计划是,以维尔纳夫的舰队牵制住英国海军,使他们在围堵维尔纳夫舰队的过程中,解除对于法国和西班牙港口的封锁,然后拿破仑趁机出兵,对英国发起登陆作战。可是维尔纳夫中将作战畏首畏尾,拿破仑的计划不仅没能顺利实施,还使自己的舰队身陷被动。

拿破仑继续咆哮道:“命令维尔纳夫中将,要他立即从加迪斯港出发,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一带完成牵制性运动,然后返回土伦整休舰队!”

就在前一秒,拿破仑还像个脾气暴躁的公牛一样咆哮不止。可到了后一秒,他却又像个病入膏肓的病人似的声音低微的说:“算了,还是让海军上将罗西里先生来接替他吧”

英国领海,“胜利”号餐厅。

纳尔逊中将在得知维尔纳夫的舰队停靠在加迪斯港的消息后,就结束了休假,匆匆登上旗舰“胜利”号,扬帆远航。9月29日,正是纳尔逊中将的生日,他在“胜利”号的餐厅里宴请了他的舰长们。在纳尔逊中将生日这天,海面上阴云密布,黑浪滔天,在铅黑色的云朵中,不时有一道道的蓝色闪电将暗黑的天空撕开一条条的大口子。可是“胜利”号的餐厅却被布置得温馨而舒适。在餐厅的正前方,挂着一条红金相间的横幅,上面用斯宾塞体写着“祝纳尔逊勋爵阁下生日快乐”。餐厅的桌子都铺上了洁白的亚麻桌布,桌上摆满了奶油茶、威尔士兔子肉、烤肉大餐、康沃尔馅饼、黄油酥饼、香肠和土豆泥等各种特色美食。军官们也身着晚礼服,他们手中盛有白兰地和威士忌的镶金高脚杯和房顶的银色水晶灯交相辉映。

纳尔逊中将用茶匙轻敲手中的高脚杯,示意大家安静。他用湛蓝色的目光环视四周,热情而威严的说:“我尊贵而勇敢的舰长们,感谢你们前来参加我的生日宴会。不过,大战在即,举办这样的宴会的确不太合适。所以我想借此机会,给各位亲爱的先生们解释一下我的作战计划。”

纳尔逊中将的计划是,把他的舰队分成三个纵队。第一支由他亲自率领,冲入敌方舰队中央,将其分割,使其首尾不能呼应。第二支由柯林伍德舰长率领,对敌舰队后卫发动进攻,断其后路。第三支是预备队,在战斗打响时,预备队并不加入战斗。而当其发现敌军的旗舰后,才对敌方的指挥机关发动进攻。最后各舰队将敌舰分割而歼之。这种歼灭战战术就是著名的“纳尔逊秘诀”。

西班牙加迪斯港,“布森陶尔”号舰长办公室。

就在纳尔逊中将发表战前动员,向舰长们解释他的作战计划时,维尔纳夫中将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生着闷气。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海军上将罗西里即将接替他的位置。这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其实维尔纳夫中将并不是一无是处,他出身法国贵族家庭,15岁加入海军,因为支持法国大革命,很快在军中崭露头角。虽然他饱读兵书,但却十分厌恶战争,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问题,维尔纳夫中将才没有非常积极的执行拿破仑的作战命令。令人惊讶的是,维尔纳夫中将向部下准确预言了纳尔逊中将会采用切断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的前后联系,包围后方,然后各个击破的战术。但他却对这种新战术束手无策,最后只得下令:“先生们,如果在战斗中我方占了上风,就请尽量迫近敌人,然后一对一的作战。”

1805年10月15日,维尔纳夫中将决定,与其将舰队指挥权拱手相让,不如冲出加迪斯港,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

·······································

1805年10月20日清晨,在旭日初升的海平面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然后是两个,三个……很快,海面上出现了27个黑点。远远望去,就好像在太阳的额头上生出了一片雀斑。这正是赶来参战的纳尔逊的舰队。10月19日,纳尔逊中将从执行监视任务的巡洋舰上得到消息,维尔纳夫的舰队已经出港。此时,纳尔逊的舰队正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他知道决战的时刻就要到了。我们不知道在开战的前一晚,纳尔逊中将是否在伏案写信,诉说着自己对未婚妻艾玛的思念。又或是在昏暗的马灯下,用黑色的天鹅绒一遍遍的擦拭着自己的战刀。我们只看到10月21日拂晓,纳尔逊中将身着戎装,迎着朝阳,站在“胜利”号的甲板上。他的眼睛同这海水一样湛蓝,你甚至分不清那是海水在他眼中的倒影,还是他眼中本就有一片蔚蓝的海洋。

“先生,敌舰位于我方船首向12海里处。”一个站在桅杆上的瞭望兵大声的叫道。

此时,纳尔逊和维尔纳夫的舰队都已驶入西班牙特拉法尔加海域。纳尔逊中将随即发出了“分列前进”的命令。英方舰队第一纵队由柯林伍德舰长指挥。旗舰是柯林伍德舰长的“王权”号,舰队中还有军舰“贝里岛”号、“火星”号,以及“亲王”号等。纳尔逊中将率领的第二纵队包括战舰“提米莱尔”号、“海王星”号、“征服者”号、“阿贾克斯”号、“阿加门农”号、“非洲”号、“奥利安”号、“米罗陶尔”号和“斯巴尔特”号,以及舰队的旗舰“胜利”号。

虽然特拉法尔加海域风平浪静,晴空万里,但到处都弥漫着战争的肃杀。英法两国舰队已经离得很近了。近到站在“胜利”号的甲板上可以看到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船上的士兵在举枪敬礼。

哈迪,“胜利”号的舰长,这个来自怀特岛的男人身上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他的左眼上带了一个眼罩。要不是他身上笔挺的英国海军制服,他的这副模样不禁会使人想起经常出没在英国北海的维京海盗。

哈迪舰长走到纳尔逊中将身边无不担忧的问:“勋爵阁下,维尔纳夫总是回避与您的正面交锋,虽然现在我们已经短兵相接,可我还是担心他们会逃回加迪斯港。”

纳尔逊中将手握战刀的刀柄,他面色凝重,望向哈迪舰长道:“我忠诚的舰长先生,我认为您的担忧不无道理。我命令,柯林伍德舰长的第一纵队作为下风纵队,攻击敌舰队的后卫中央。我领导的第二纵队作为上风纵队,我方不以敌方中央前段为目标,转向攻击敌舰队前卫中央。”

最后,纳尔逊中将又用旗语,向舰队发出了一条著名的通令:“英格兰要求每一位士兵恪尽职守!”

11时45分,19世纪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打响了。

柯林伍德舰长命令舰队满帆全速前进。最先冲入敌营的就是柯林伍德舰长的旗舰“王权”号。“王权”号先是受到了法舰“弗高克斯”号的猛烈攻击。

面对密集的炮火,柯林伍德舰长毫无惧色,他挥舞着指挥刀高声叫道:“听我的命令,保持航向航速!舰首短炮,一次齐射!”

“王权”号的英勇之举对敌舰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就在“弗高克斯”号再次填弹之际,“王权”号已经趁势切入法舰“弗高克斯”号和西班牙军舰“圣安娜”号之间。“王权”号的这一动作十分冒险,因为它像夹心饼干一样,瞬间就暴露在了两艘敌舰的侧舷火炮的射程范围内。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了尽快突围,也为了重创敌舰,柯林伍德舰长又命令道:“升主帆,船舵回中!”

“是,先生!升主帆,船舵回中!”

“王权”号在柯林伍德舰长的指挥下全速前进,舰长抓住机会,当他们靠近“圣安娜”号时,柯林伍德舰长一声怒吼:“瞄准‘圣安娜’号,侧舷火炮,交替射击!最后进入舷侧齐射!”

一时之间,万炮齐鸣、烟火飞腾。出膛的弹丸发出一阵阵的怪啸,结结实实的轰击在了“圣安娜”号的船尾位置。只见“圣安娜”号的副桅杆被炮弹击中,硝烟弥漫、木屑纷飞,摇晃了两下,轰然倒地。在甲板上的西班牙士兵顿时乱作一团,他们一边躲避着倒下的桅杆,一边慌乱的寻找掩体。即便这样,仍有不少士兵倒在了血泊之中。甲板上到处都是被炸碎的人体残肢,鲜血顺着甲板的缝隙汩汩流下。“圣安娜”号仿若一只受伤的海怪,在海面上发出阵阵哀嚎。

第一纵队的其他战舰仿照“王权”号的切入方式,鱼贯的冲入敌军阵营,与敌舰展开殊死拼杀。

就在“王权”号开火后不久,纳尔逊中将的第二纵队也加入了战斗。突然,海面风向发生变化,第二纵队遭遇顶风。

哈迪舰长是个航海经验丰富的老水手,他用那一只完好的眼睛望了一眼船帆,果断下令:“调整队形,迎风折驶!”

第二纵队得到旗舰的命令后,纷纷采用曲折航行迎风驶帆的技术,保持着不规则的鱼贯队形,对敌舰队前卫发动攻击。风向突变,增加了船只的操控难度,但也为纳尔逊中将提供了一个寻找敌方旗舰的宝贵机会。由于曲折航行,“胜利”号在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中不断的穿梭,哈迪舰长和纳尔逊中将手拿单筒望远镜,搜寻着维尔纳夫中将的司令旗。

在战场上,维尔纳夫中将一改往日优柔寡断的性格,当他看到英国舰队对自己的舰队发起进攻时,就下达了一个通令。他命令所有尚未参战的船只,一律自动的投入战斗。不得不说,他的这道命令赋予了舰长们更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目标,展开自由射击。可是此时的维尔纳夫中将正站在旗舰“布森陶尔”号的甲板上大声咆哮。

“愚蠢的杜马罗尔!你的脑子是不是被这苦咸的海水腐蚀生锈了!这是严重的背叛,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

原来,维尔纳夫中将下达了自动投入战斗的命令后,处于舰队前卫的杜马罗尔对通令毫无反应,他带领着大约十艘舰艇继续北上,这使得前卫与舰队中央产生了一个空隙。更令人不解的是,虽然杜马罗尔得到了维尔纳夫中将的通令,但他仍希望维尔纳夫中将给他下达具体的作战命令,指挥他战斗。

维尔纳夫中将还在高声叫嚷着,可他的声音很快被猛烈的爆炸声湮没了。因为纳尔逊中将发现了他。

起初,纳尔逊中将并不知道“布森陶尔”号是舰队的旗舰,他认为拥有四层甲板的“三叉戟”号是旗舰的可能性较大。正当“胜利”号向“三叉戟”号靠近时,纳尔逊中将从望远镜中发现了一艘跟在“三叉戟”号后面的法国军舰的主桅杆上,挂着维尔纳夫中将的将旗。于是,“胜利”号冒着炮火,向着“布森陶尔”号冲去。

“胜利”号先是绕过“三叉戟”号,然后纳尔逊中将用他的左手指着前方说:“左满舵!满帆全速前进!”

在“胜利”号的船舱里,由于湿热的空气和弥漫的硝烟,这些英国士兵脸上布满了黑亮的污渍,使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刚从煤矿中升井的工人。

炮火指挥官也是一身狼狈,但他精神饱满的对船舱中的士兵训话:“大家再加把劲儿,勋爵已经发现了他们的旗舰,让我们用这愤怒的炮弹将它击沉!”

“是!先生!”

士兵们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他们迅速的为舰炮装填炮弹和火药。“胜利”号只等纳尔逊中将一声令下,给与“布森陶尔”号以最沉重的打击。

“胜利”号沿逆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船身剧烈地向左倾斜,船帆映在海面的倒影活像一只巨大的白腹军舰鸟。终于,“胜利”号钻到了“布森陶尔”号的船后,纳尔逊中将再次下令:“保持航速,船舵回中!等‘布森陶尔’号进入我们的射程,舰首短炮齐射!”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位于“布森陶尔”号船尾的指挥官休息室被炸出了一个大洞。炸碎的玻璃从休息室中喷射而出,玻璃碎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好像广场中央的喷泉向空中抛洒出的绚丽的水花。就在“胜利”号与“布森陶尔”号擦肩而过之时,“胜利”号一次猛烈的舷侧齐射几乎将“布森陶尔”号打成了鸟笼。

看到旗舰遭受重创,法舰“敬畏”号上前救援。由于靠的太近,电光火石之间,“胜利”号和“敬畏”号就纠缠在了一起。一场残酷的接舷战在所难免。双方的船员纷纷抛出锚钩,搭起跳板,争先恐后的跃上对方的甲板。

船舱里的纳尔逊中将看到这一幕,突然发出一声怪叫:“你们这些肮脏的家伙,竟然敢踏上我的战船!”

随即,纳尔逊中将拔出战刀,冲了出去。哈迪舰长紧随其后。在甲板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法国士兵的尸体。英国士兵从高处,用强大的火力压制住了法国人的进攻。但“敬畏”号上的士兵都接受过良好的步枪射击和登船作战训练,他们虽然伤亡惨重,但却与英军打了个平手。突然,一个法国士兵从“敬畏”号上荡了过来,不偏不倚的落在了纳尔逊中将的面前。在这种接舷战中,由于空间狭小,步枪反而会显得十分碍事,原始而残酷的白刃格斗就成了最常用的战斗方式。

纳尔逊中将左手握刀,他先将战刀提至面前,左脚上前一步,迅疾无比的向法国士兵刺去。法国士兵手中握着两把短刀,他看到纳尔逊中将是英军的指挥官,不仅毫无惧色,反而面露兴奋。他先用右手的短刀做了一个格挡的动作,然后快速转身,左手的短刀顺势刺向纳尔逊中将的腹部。由于纳尔逊中将失去了右手,格挡之下,重心不稳,身体遂向左倒去。也正是这一倒,他才堪堪躲过了敌人的进攻。法国士兵反应迅速,看到纳尔逊中将即将倒地,他又举起右手,向纳尔逊中将的脖子砍去。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哈迪舰长冲到纳尔逊中将的身边,对着法国士兵就是一枪。他手中的手枪发出一团耀眼的火星,一颗子弹射穿了法国士兵的胸膛。

“谢谢你,老伙计!你又救了我一命。”纳尔逊中将手扶桅杆,艰难的从地上爬起来。

哈迪舰长警惕的望着周围,沉声答道:“我尊敬的勋爵阁下,保护您的生命安全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就在这时,异变突生。正当纳尔逊中将跳上甲板高处指挥士兵作战时,不知从何处射来一发子弹,子弹射中纳尔逊中将的左肩,他一个趔趄,应声倒地。

“勋爵!快来人!勋爵中弹了!”哈迪舰长一个箭步窜到纳尔逊中将身前,艰难的把他拖向甲板的掩体处。

最先冲过来的是拉皮罗提尔中尉,这个高大的年轻军官追随纳尔逊中将多年,他见状大吼一声,抱起纳尔逊中将就往船舱里冲,他边跑边喊:“医生!医生!勋爵中弹了!”

纳尔逊中将中弹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个噩耗不仅没有削弱英军的士气,士兵们反而义愤填膺,一个个大吼着要为勋爵报仇。战斗还在继续,最先遭殃的就是敌方旗舰“布森陶尔”号。先前,“布森陶尔”号已经遭受重创,当士兵们得知纳尔逊中将中弹的消息后,他们开始猛烈的围攻“布森陶尔”号。英舰“海王星”号先向“布森陶尔”号射击,紧随其后的是“不列颠”号,接着是“巨人”号和“征服者”号。在多艘英国军舰的围攻下,维尔纳夫中将终于支持不住,只好降旗投降,这位法国将领也成了英军的俘虏。

“胜利”号的舰长室内,纳尔逊中将躺在一张桌子上,身下深红的鲜血已经凝固了,他的上衣被脱下,一个戴眼镜的军医正在为他仔细的检查着。

“勋爵怎么样了?”站在旁边的拉皮罗提尔中尉眼含热泪的问。

军医擦了擦手上的血渍,摇着头说:“子弹穿透了勋爵的左肺,击中了他的脊椎。恐怕勋爵他……”

纳尔逊中将听清了军医说的每一个字,他的嘴唇微微翕动着,艰难的说:“不要……不要为我难过,我年轻的先生。这……这就是我的命运。”

他又把头转向哈迪舰长:“哈迪,我亲爱的朋友,请告诉我外面的战况。”

哈迪舰长强忍悲痛,一字一顿的说:“勋爵阁下,我们取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我们俘获了维尔纳夫中将,虽然敌军前卫杜马罗尔的舰队组织了一次反攻,但已经被我们击退了。我们现在正在追击逃跑的敌人。您的士兵是勇敢的,他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此时,所有英国战舰的甲板上都站满了人,他们中有士兵、领航员、火炮手、医生还有厨子,这些人全都聚集到甲板上,他们列队站好,在特拉法尔加角上空,又飘荡起了纳尔逊中将最熟悉的旋律。

上帝保佑国王,

祝他万寿无疆,

神佑国王。

常胜利,沐荣光;

孚民望,心欢畅;

治国家,王运长。

……

随即,“胜利”号对着调头逃跑的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进行了一次齐射。

纳尔逊中将的脸上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一滴泪水从他眼角滑落:“感谢上帝,我总算尽了我的职责。”

伴随着雄壮的炮声和庄严的歌声,纳尔逊中将闭上了眼睛。

后 记

特拉法尔加海战是英国海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胜利,这次胜利使拿破仑被迫放弃了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巩固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有人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特拉法尔加海战结束后,当拿破仑听说了纳尔逊中将死亡的消息,他随即命令所有的法国军舰都应悬挂纳尔逊中将的肖像,以示对他非凡的胆识和高超的指挥艺术的尊敬。今天,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上还矗立着纳尔逊的铜像,纳尔逊不仅是英国海军的军魂,他还与威灵顿,丘吉尔齐名,是英国历史上的三大民族英雄之一。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1)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2)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3)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4)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5)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6)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7)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8)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9)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10)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11)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12)

重装机兵1红色的战车(特拉法尔加之魂)(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