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林洙(林洙嫁梁思成后)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林洙(林洙嫁梁思成后)(1)


2004年的6月,是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一百周年诞辰。

文学和建筑界纪念之际,一本名为《梁思成、林徽因和我》的回忆录也悄然出版。

书籍封面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年轻时期的照片。

一个斯文儒雅,一个娇媚轻灵;相爱的两人,充满希冀地凝望远方,这份般配艳羡世人。

相比于书籍封面的夺目,书籍背面采用的照片,却有些说不出的黯淡。

照片中的梁思成,已是苍白消瘦的暮年老人,陪伴在身边的,是一个眉目尽显低微、穿着朴素无比的中年女子。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林洙(林洙嫁梁思成后)(2)

熟悉民国往事的人,想必对这个照片不会陌生。

她就是梁思成晚年再娶的妻子,也是林徽因的学生——林洙。

正是这本《梁思成、林徽因和我》的热销,让“林洙”这个已经被遗忘的名字,也重新回到历史舞台上,但这番回归,也让她饱受非议和冷眼。

在林徽因与梁思成天作之合的婚姻中,林洙一直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存在。

因为林徽因与梁思成太过般配,也是标准的势均力敌;在这场浪漫传奇的婚姻中,两人活得精彩又有价值;尤其是才女林徽因,她以卓绝才华成为备受瞩目的奇女子,也以对古建筑的挚爱,用生命发挥着对事业的最后余热。

这样的优秀和瞩目,也注定续妻林洙的存在,始终黯淡无光。

她陪梁思成度过了坎坷的十年,却也因不甘和醋意衍生的种种荒唐行径,让这份倾力付出的陪伴,最终成为一场谋求名利的笑话。

【晚年的梁思成:与林洙的结合饱受争议,10年相守却尽显薄情】

作为续妻的林洙,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缘分,似乎是命运安排的一出好戏。

三人的身份相互纠缠,在理不清的头绪中,藏匿了太多意想不到的荒唐。

先说林洙与林徽因的关系,她们是同乡,也因同乡的情谊,牵出授业解惑的师生情。

那是1948年,初到北京上学的林洙,在父亲的介绍下,认识了同乡的林徽因;为了帮助林洙尽快适应学校新环境,林徽因便邀请林洙前来家中上课,她每周亲自给林洙补习两次功课。

林洙比林徽因女儿大一岁,所以林慧因也把她当做女儿对待,除了帮她补习功课,还经常邀请她前来参加家庭聚会;也是因此,身为学生的她,才得以认识胡适、金岳霖、周培源夫妇等文化名人。

1949年,林洙与梁思成学生程应铨结婚时,得知两人身无分文,林徽因便谎称“营造学社有一笔专款,先借给你结婚急用”,给了林洙一张家中的存折。

可以说:林徽因对林洙,是知遇之恩,也是再造之恩。

可林徽因怎么会想到:多年后,林洙再次使用梁思成的存折时,是以妻子的身份。

身为续妻的林洙,是林徽因的学生,可与梁思成的关系,却更是荒唐到有些戏剧性。

林洙的丈夫程应铨,是梁思成的得意门生,也是清华大学土建系讲师。

林徽因去世后,程应铨因为支持师母林徽因的城市改造观点被定为“右派”;在最困难的时候,林洙却以“对孩子影响不好”的理由,匆匆和程应铨办理了离婚。

可他又怎么能想到:自己为了维护老师的意见身处困境,敬爱的老师却娶了自己的妻子。

所以,在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因为执意迎娶林洙,陷入了友叛亲离的情感孤岛。

得知梁思成再婚的消息,好友张奚若直接说:“你执意如此,绝交!”;一向尊敬梁思成的沈从文也写信劝告,称林洙为“世俗的拜金女子”,林徽因的儿女们也强烈反对,甚至发动家中亲戚抵制这场婚事……

其实,众人反对的从来不是梁思成再婚,而是再娶的那个女子是林洙!

于身份:她是林徽因的学生,是梁思成学生的妻子,从道德伦理来讲,这桩婚事简直是谬论。

于人品:林洙爱慕虚荣,抛弃前夫备受指责和争议;若梁思成迎娶林洙,亦会因“夺学生之妻”名节不保。

最重要的是:梁思成还是程应铨与林洙结婚时期的证婚人;况且那个叫做林洙的女子,只比林徽因女儿梁再冰大一岁啊!

纵然民国思想开化,可这番婚事却因身份的错综复杂,俨然超越了民国文人能接受的底线。

不难想象:当梁思成决意娶林洙时,这份消息带来的震惊和轰动。

但即便这样,晚年的梁思成还是以众叛亲离的代价,与林洙携手走过10年婚姻。

可以说:两人的婚姻是各取所需。

林洙是世俗的,当得知前夫程应铨被打为“右派”时,她立刻与他划清界限;这份生存的谨慎,也让她总是想牢牢抓住些依靠,她没有教职、没有地位,只能依附于梁思成带来的优渥物质条件。

梁思成何尝不是现实的?林徽因的去世,为他带来巨大的打击;而身体层出不穷的问题,让他无法照顾自己,更无法照顾林徽因那“爱管闲事”的老母亲;年轻的林洙所带来的的体贴和照顾,恰好让他感到了由衷的安稳,而学生对老师那种恰到好处的崇拜,也让梁思成感受到了未曾有过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所以,两人的结合也许有怦然心动的浪漫,但更多是因为现实的需要!

同样的:掺了利弊取舍的婚姻,总是吞纳了太多委屈和隐忍。

与梁思成的这段婚姻,让林洙忍受了很多第一次婚姻里没有的委屈。

不管是能够顶住完美前妻林徽因的璀璨光环嫁给梁思成,是以“续弦”的身份走进一个六十一岁老人的生活中,还是以能够扛住继女的一大巴掌继续留在梁家,都是林洙的委曲求全。

与其说她是续妻,不如说她是保姆:

嫁给梁思成后,她不仅尽心照顾着大自己27岁的丈夫,就连林徽因的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何雪媛,也都由她悉心照顾,直至九十多岁寿终。

最艰难的时候,梁思成的财产被抄,工资被停发,她与梁思成带着林徽因母亲搬入一间24平米的小屋,靠她62元的工资维持生活,每顿饭还要保证有林徽因母亲爱吃的红烧肉。

也是这份付出,让梁思成在临终前,留下了充满感激和愧疚的告白:“这几年,多亏了林洙。”

多亏了林洙…可这感谢毕竟不是爱情。

他依赖她的照顾,却不待见她的孩子。

梁家房屋众多,连保姆都有独立的卧室,可梁思成从来不让林洙的儿女进家门;两个懂事的孩子,只能与林洙的母亲,租住在逼仄的弄堂里,

林哲初中毕业前,梁思成建议他不要读高中,去农村搞生产,上“劳动大学”要知道,梁思成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最了解学历对前途的影响,这样的决定不难看出他对林洙儿女的敷衍。

他需要她的陪伴,却无视她的醋意和感受。

即便和林洙结婚,家中仍旧充满林徽因的影子,而客厅正中间的画像,更是十分耀眼,林洙曾为捍卫自己的地位将画像取下,却被林徽因女儿梁再冰怒扇巴掌,她跑到梁思成那里哭诉委屈,换来的却是一句“何必呢!”

说来可笑也悲凉:

程应铨与林洙的婚姻中,林洙是被哄着、让着的那一个;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婚姻中,梁思成是包容、退让的那一个。

但两人组建家庭后:他们各自的家庭地位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洙成了被使唤的角色,成为不断包容和忍让的角色。

梁思成不是不懂风花雪月的浪漫,不是没有温情;只是因为眼前的妻子是林洙,那些温情和呵护,便也再无用处了。

甚至梁思成直接告诉林洙:他与林徽因的相处总是拘谨,他要在这段婚姻中找回家庭地位。

态度的坚决,似乎诠释着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因为这份“理所当然”,也就少了太多婚姻里的疼惜和爱护。

一场饱受争议的婚姻,终成十年薄凉的亏欠。

【梁思成去世后,留给她4000元的遗产】

有人说:林洙嫁给梁思成是贪图富贵。

或许是有的,但这十年的相守,林洙也给予了梁思成保姆式的操持和照顾;对待林徽因那“不好伺候”的母亲,更是万般的体贴和耐心。

梁思成临终后,给予林洙的是什么呢?

一句耐人寻味的“多亏了林洙”,饱含感激和内疚,却全无眷恋和爱意。

一张4000元的存折,嘱咐林洙用来安顿林徽因老母亲的晚年和后事,以及照顾自己…

这四千元不多不少,正好是梁思成10个月的工资!

10年的陪伴,换来丈夫10个月工资的结算…试问这样的遗产,多少有些悲凉吧!

我始终觉得:林洙晚年的“狠心”与“绝情”,多少与梁思成的薄情有关系。

梁思成去世后,受特殊时代的影响,林洙与孩子们被迫搬离了清华教舍。

此时的她仅有44岁,需要照顾自己的母亲,也需要照顾林徽因的母亲,更需要抚养两个孩子…

为了养活自己,她开始整理和出版梁思成的遗作,并撰写关于梁思成回忆录系列丛书。

或许是获得一大笔稿费,也让林洙尝到了甜头,她又开始拍卖梁思成众多藏品、画稿及其他作品,其中有中原公司的股票、圣彼得大教堂的剖面图及重建图,价值近30万元。

斯人已去,她心里仍旧是怨的!

怨恨自己在这十年相守里,却没有走进他的心;怨恨已经离世的林徽因,为何始终占据着家庭的重要地位…

所以,在林洙整理的《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梁思成全集》等书籍中,她也不动声色地删减掉了与林徽因有关的故事:那些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调研和考古的建筑,在林洙的笔下,全部成为梁思成一个人的成果。

作为编者,林洙也为这些重新整理的书籍,亲自写了序;她删掉有关林徽因的名字,也终于把自己的名字,挤进了梁思成的书里。

这是她的执念,也是她因执念而生的荒唐。

【晚年出书诋毁林徽因,218万拍卖林徽因嫁妆】

说到底,这世间女子们的争锋相对,大多是被情所困。

如林洙对林徽因的敌视,便源于梁思成晚年的薄情。

得不到梁思成的爱,这是她的困局;但这份占有欲和嫉妒,却让她将所有的恨意宣泄在林徽因身上。

有关林徽因的一切,她都要抹去,也都要清除!

所以,她也开始拍卖林徽因的嫁妆。

不管是林徽因收藏的清代绣片、与梁思成的订婚文本、友人送到新婚贺礼,还是嫁妆红木箱子……全被林洙用“清理”的方式,毫不留念的卖掉。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林洙(林洙嫁梁思成后)(3)

其中,最有价值的当属,被林洙卖掉的《营造法式》。

这是公公梁启超送给林徽因的新婚礼物。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名著,这本书诞生已有千年,堪称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

当年,林徽因和梁思成订婚后远赴美国读书,梁启超见林徽因对中国建筑专研之精深,便寄托了无限希望将次转赠。

作为研究千年建筑的资料,林徽因与梁思成对这份礼物可谓珍之爱之,反复研读,做下密密麻麻的批注,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但即便无法替代,还是被林洙轻描淡写的卖了,让不少学术界人士都痛心疾首。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林洙(林洙嫁梁思成后)(4)

据不完全统计,林洙拍卖林徽因嫁妆,所得财产达218万之多。

梁思成去世的30年时光中,女人天性的醋意和攀比,也最终让林洙走上了一条遭受非议的路。

除了拍卖林徽因的嫁妆,她更是出书诋毁林徽因的才华和人品。

在《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本书中,她用大量篇幅呈现了林徽因与金岳霖、徐志摩等人的暧昧关系,并且以主观彩色浓厚的判断,为林徽因贴上众多标签。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林洙(林洙嫁梁思成后)(5)

她说:

“林徽因太过消瘦,很难说是美人”。

“做饭都是由保姆来的,她不是一个好太太”。

在她的笔下,林徽因成为了“拍照总喜欢硬凹造型”的虚伪女子,成为了“在梁思成和金岳霖之间左右摇摆”的失德妻子,成为“向梁思成哭诉才嫁入梁家”的不贤儿媳…

就这样,那个挑灯画图、为保护北平古城奔走呼号的建筑学家,那个为存中华文化命脉,拖着残躯病体南渡北归的爱国学者…彻底成为民国绮丽情场中的“绿茶”。

如果林徽因的优秀,让林洙在那场十年婚姻中黯淡无光;那么她这番看似决绝的博弈,也让自己彻底深陷舆论和悲凉。

她否定林徽因的才华与博学,也否定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甚至为了证明梁思成是爱自己的,林洙还公开梁思成写给她的情书:

“真是做梦没有想到,你在这时候会突然光临,打破了这多年的孤寂,给了我莫大的幸福。你可千万千万不要突然又把它‘收’回去呀!假使我正式向你送上一纸‘申请书’,不知你怎么‘批’法?……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

这是梁思成和林洙还未确定关系时的浪漫求爱;更是梁思成与林洙十年相守中,唯一一封充满浪漫和期待的情书。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再娶林洙(林洙嫁梁思成后)(6)

林洙公开了梁思成的情书,以来证明梁思成对自己的爱意;可纵然《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本书的生活细节居多,却没有任何梁思成写给林徽因的书信。

面对外界的质疑,林洙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历史原因遗失了!

是遗失了吗?或许是林洙不愿承认吧!

不愿承认梁思成有过的浪漫和温情,全部给了让她万分羡慕和嫉妒的林徽因;也不愿承认,她苦心照顾10年的那个男人,随着林徽因的去世,他的真心和爱情也全被湮灭。

纵然她是他光明正大续娶的妻子,可她却从来没有走进他的心啊!

这样的婚姻,何尝不是凉薄至极,何尝不是绝望的让人窒息…

【放在最后的话】

林徽因、梁思成、林洙…

三人的名字放在恩怨纠纷的舞台上,“林洙”这两个字是碍眼的,也似乎是多余的。

我们谈论民国爱情,聊林徽因的优雅,说梁思成的博学,也惊叹两人的势均力敌、天作之合,却对林洙的身份,总是自动的忽略和屏蔽。

或许是追求完美爱情吧,总觉得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应该完美无瑕,可真正的往事却事与愿违。

他不顾非议娶了林洙为妻,给了她名分,却给不了她爱情。

他收起所有的温情和浪漫,将林洙所做视为理所当然,却忘了他亦承担着丈夫的职责。

他不爱她,却娶了她;他需要她,却不善待她……这是梁思成对林洙的的薄情,而这番薄情,似乎也道尽了这场婚姻的本质——只有需要,无关情爱。

男人的薄情,总是让女人受伤;而这爱而不得的醋意和不甘,最终也让林洙试图粉饰这段婚姻的真相,她要用浪漫装扮对方的冷漠,于是我们知道了梁思成为她写下情书,她更要用比较去压制林徽因的影响力,于是我们也知道了林徽因曾让梁思成倍感压力…

可这感情又怎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呢?又怎能单凭不甘心和醋意,就能挽留一个男人的心呢!

她付出了那么多,却因种种荒唐行径,最终成为世人眼中的丑角,可叹可悲…

她想听些浪漫的知心话,却只换来那句意味深长的“多亏了林洙”,最终困在执念里。

其实,又何必呢?

何必为男人的薄情伤了自己,何必因那缥缈的爱意苦了自己,又何必因那往事的纠缠,让自己活得糊涂悲凉…

毕竟,在往事的泥淖中,挣扎来、挣扎去,都是在为难自己。


更多推荐——

名媛严仁美:美貌遭日本人垂涎,离婚惊动三大家族,106岁仍健在

林徽因母亲:摔死亲生儿子,把女儿逼进地狱;为她送终者让人错愕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