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三年行动方案工作总结(食品产业规模达2000亿)

食品安全三年行动方案工作总结(食品产业规模达2000亿)(1)

河南漯河南街村质检中心工作人员对企业生产的食品进行检测。 韩章云 摄

中新网漯河7月18日电 (记者 韩章云)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鲜湿面厂生产车间,在机器传动下,面片变面条,经高温蒸煮、乳酸保鲜、杀菌及7天的避光储存,一盒鲜湿面才能进入下一步生产步骤。如此繁多的流程,就是为产品出厂前再把一道食品安全关。

近日,“2022年食品安全‘五进’(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商超)集中采访活动”走进“中国食品名城”漯河,记者深入了解这座食品名城如何为食品安全筑牢防线、戴上“紧箍咒”?

食品产业是漯河市的主导产业,其规模、质量及配套水平全国领先,总规模达2000亿元,占全省1/6,全国的1/60,是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这里,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

食品安全三年行动方案工作总结(食品产业规模达2000亿)(2)

河南省临颍县城关街道北街村悬挂的食品安全宣传条幅。 韩章云 摄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下至乡村食品安全工作站,上至政府食安办,均有食品安全防线举措。漯河市政府食安办主任、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炜表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对于漯河市食品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食品名城意义重大。

在漯河临颍县北街村,食品安全工作站就坐落在村头的小院里,作为基层食品安全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经常会有村民来小院咨询食品安全问题。“我买的是不是电视上说的问题牛奶?”“这个调料啥时候到期?”“‘红白事’集体用餐咋保证食品安全?”

村里的食品安全工作站规模虽小,但管的事可不小。摸排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及信息、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开展农村集体聚餐报备管理、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工作……像这样的小站,遍布漯河广大农村。

食品安全三年行动方案工作总结(食品产业规模达2000亿)(3)

河南省临颍县城关街道北街村村民在村里的食品安全工作站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韩章云 摄

漯河市临颍县南街村,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闻名全国,改革开放以来,村里成立了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拥有26家企业,年产值突破23亿元,其中多数为食品企业。

如今,南街村鲜拌面是一款备受市场欢迎的速食面,在南街村鲜拌面生产车间,整洁的厂区内全自动化机器有条不紊地工作,工人只需在一旁查看、调整。

据南街村鲜拌面车间主任张亚威介绍,该款鲜拌面采用非油炸蒸煮工艺,乳酸保鲜技术能够让面饼在常温下保存6个月。“鲜拌面对卫生要求极高,我们必须保证生产车间足够干净卫生,经过乳酸处理的面饼,还需要避光保存7天,进行质量监测,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调味、包装、出库、销售。”

“我们对食品安全要求很严格。”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质量官王保杰介绍,对不合格的原辅材料、添加剂、包装物坚决不使用;不符合生产许可要求的环境、设备、工艺坚决不生产;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食品安全三年行动方案工作总结(食品产业规模达2000亿)(4)

河南漯河市区的商超里悬挂的食品安全公益广告。 韩章云 摄

南街村仅仅是漯河的一个缩影。作为食品名城,漯河市每年都重拳打击假冒伪劣食品,通过公开展示、集中销毁的方式震慑制假售假者,同时运用展板、宣传栏等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多维度答疑解惑,多角度破除食品安全谣言,提高市民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此外,漯河在全市651所学校设置“学校首席食品安全官”,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配备率100%,探索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企业“四位一体”的食责险运作模式,累计为127家食品企业和学校食堂提供食品安全风险保障1.4亿元。

一系列的安全防线擦亮了漯河食品名城的金字名牌。2021年12月,国务院食安办推荐漯河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主线,推进食品安全‘五进’现场工作全覆盖,让广大群众共享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张炜如是说。(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