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1)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2)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真诚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的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在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5月23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3)

2015年5月23日,国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原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4)

“今年种竹,来年吃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5)

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说明树木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也表示目前进行的工作,可能要在以后较长时间后才能体现出效益和价值。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二战后,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也正如破土的幼苗逐渐长成大树,需要不断培育呵护。

中日关系能有今天的进展,离不开我国几代领导人的艰辛付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和周恩来就一再指出,要把日本广大人民同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严格区别开来,广大日本人民没有战争责任,他们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愿意同中国人民友好,还要“把政府决策的人和一般的官员区别开来”。

1972年9月25日-30日,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来我国访问。 毛泽东会见了田中角荣内阁总理大臣,进行了认真、友好的谈话。中日两国总理和外长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双方于9月29日发表两国政府 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中日两国之间迄今存在的不正常状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邦交正常化时, 周恩来提出的“言必信,行必果”和田中角荣首相回应的“信为万事之本”,充分表明了双方都愿意为中日友好积极努力。

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与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日本,10月23日出席了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仪式。

1998年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中日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日两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

如今,主席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期待中日两国青年之间能够播撒友谊的种子,期待随着中日两国青年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时,两国间的友谊之树也能冲入云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6)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告诉我们啥(领袖用典前人栽树)(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